《2022年农广校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农广校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农广校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本健全农广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编者按:“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_年首次写入中央一_文件,在体系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加快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其必经之路就是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定向培育”为职业农民的培养之路指明了方向。今年_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谁来经营农村”等话题,部分委员就如何“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无论是“定向培育”,还是“精准培育”,都反映出我国职业农民培育已进入更加深入化和精细化的阶段,职业农民培养不再是农业领域的专属,已上升为全社会_的热
2、点。本期专题围绕“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征集从研究者到教育者的言论,选登省、市、县各具代表性的做法,为大家搭建起平台进行理论探讨、经验交流,同时也期待能抛砖引玉。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各界人士继续建言献策。_年中央一_文件以加快农业现代化为主题,明确要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出“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中央一_文件对培养职业农民提出了比以往更新更具体的要求,指明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向,确立了新时期农广校培育职业农民的中心任务。一、发
3、挥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农民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的新形势下,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是非常必要的。农民群体分散在广大农村,常年脸朝黄土背朝天从事农业生产,基本没有时间脱离生产接受传统学校教育,空有学习的愿望难有学习的机会,因此,传统的教育机构和渠道很难为农民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和教育条件。通过“送教下乡”“半农半读”的方式,让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把学习资源送到田间地头,才符合农民的特点,满足农民的需要。历经_年农民教育培训丰富实践的中央农业广播
4、电视学校及其全国体系,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国家队”,一直在农业农村一线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农民学校。中央农广校是农业部直属的全国性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依托_家联合办学部委(单位),具备横向_优势;发挥中央、省、市、县_所四级建制农广校和_万多个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形成纵向_优势;拥有“农广之声”农业广播教育、“农广天地”农业电视教育、“农广在线”农业网络教育、“农广微教育”移动学习和“农广智云”智慧农民云平台等五大品牌,构成媒体支撑服务优势。通过全国性_体系和信息化手段,农广校已经成为大规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通过农民职业教育、专业技
5、能培训、科普推广宣传等多层次、多渠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序有效有力地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建设工作。二、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农业现代化,必须以人的现代化为前提。农业农村发展,一方面需要发展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另一方面要依靠具备较好综合素质、较高文化水平、较强生产经营能力的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有着质的区别。传统农民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模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主要追求生计;职业农民则充分进入市场,将务农作为商品产业,需要具有较强的科技增收能力、市场经
6、营能力和专业化生产能力。也就是说,职业农民除了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同时也是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承担者。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有针对性地定向培养,要找准对象、明确目标、建立机制、把握抓手,系统谋划培养计划,量身打造培养内容和方式,有序推进培养进程。首先要找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一是从传统农民中产生。一部分农民逐渐适应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掌握新科技,了解大市场,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逐步发展成为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专业生产经营大户、农业企业创办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变成职业农民。二是留在农
7、村务农的农民子女。他们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水平,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信息能力,愿意子承父业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新一代农民。三是返乡农民工和复转军人。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愿意返乡发展农业,许多_转业后回乡务农。四是城里人和大中专学生到农村从事农业产业。一些城里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一些农业或非农大中专毕业生希望把所学运用到农业领域,成为农业后继者。以上这几类人或是具有比较高的知识能力水平,或是有比较宽的视野和见识,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把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发展,逐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其次要明确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职业农民是培养出来的,职业农民也需要不断的后续培养。在搞准培养对象的前提下,有针
8、对性地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能力素质要求的新农民。对于从传统农民中转型而来的职业农民,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素质、能力水平,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对于新进入农业领域的后继者,要通过教育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农业,适应农业生产经营特点,掌握生产经营知识和技术。重点要在把传统农民培养成职业农民上下功夫,把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结合起来,尽快帮助更多的传统农民转型为职业农民,这是保证我国农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科技不断创新,市场随时变化,对职业农民的经常性、长期性教育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职业农民必须不断学习
9、,跟上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第三要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机制。聚合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集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培养职业农民的制度体系,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效能,加快培养进程。要推动教育培训机构从分散到联合的转变,推动教育培训方式由短期向经常的转变,形成精准性、长期性、制度化培养的机制,形成“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格局,发挥以农广校为主体的专门机构的统筹、_作用,实现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第四要找准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抓手。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抓手,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启动实施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
10、划,要用_年时间对_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系统培训,_年全国培训_万人;每年新增培养青年农场主_万名,帮助他们创业孵化、规范管理,做好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统筹领导下的“专门机构+相关资源+市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_服务方式,强化政校企合作,发挥校企联盟在培养职业农民方面的作用,定向培养职业农民。全面梳理农业部门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示范推广、用地用电、金融信贷、税收保险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向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倾斜,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体系。三、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广校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
11、力量,要树立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_的发展理念,抓住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的根本目标,加强全国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建设统筹有序、共建共享、合作效能的“一主多元”新型体系。首先,抓好三项基本建设。“三基本建设”是指基本职能建设、基本队伍建设和基本条件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等农广校基本职能建设,引导和指导体系职能建设,创新机制,完善体制,聚合资源,重点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职能。二是加强基层校长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等农广校的基本队伍建设。启动基层农广校校长轮训工作,重点培训国家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与制度、
12、新阶段基层农广校的历史使命和职能任务、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等内容。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将新型职业农民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绩效管理,建设_万人的专业和通用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师资选聘、使用管理、评价考核、培养激励等制度,加快推进各级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实现县级主导产业类型全覆盖和课程内容全覆盖。三是加快推进以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为核心的基本条件建设。下沉重心培养职业农民,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积极推广农民田间学校教育培训新模式,加强农民田间学校管理、跟踪、指导、服务和支持。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和部门支持对教学培训设施设备投入,努力实现条件建设重大突破。其次,构建三个平台。“三平台构建”是指构建基础工作平台、资源集合平台和教育培训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决策参谋、技术支撑和政策执行等公共服务职能,配合农业行政部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工作。二是建立服务农民教育培训的资源集合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搭台子、举旗子,提升服务农民的能力,聚合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有效模式,实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定向精准培养职业农民。三是建设农广校体系为主体的教育培训平台,承担起教育培训主体责任,为农民提供多层次、针对性强、受欢迎的教育培训服务。第三,提升三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