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摘要:人口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问题之一,人口发展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制度的改革实施。举目全球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最为突出严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怎样有效面对与解决: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少、人口质量低、人口结构复杂、人口分布不合理等由于特殊历史背景,特色经济环境造成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考虑。就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以及目前中国人口发展的诸多弊端影响来谈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以及措施是学者专家们不朽话题。关键词: 人口现状 影响 发展措施 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一)人口基数大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1
2、2.95亿,占世界人口的22%以上,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而世界上的国家好几百个。目前,我国人口比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1亿。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除我国还有印度、苏联、印尼、巴西、日本,我国人口比这6国之和还多,这些数字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多,不仅居世界之冠,而且大大超过其它人口大国。(二)增长速度快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了,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了,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七十年代由解放前的28降到了3638,死亡率的下降,造成了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8岁到70岁。但是人口出生率却持续在高水平上,这就是造成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据统
3、计,从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里,人口由5亿4千万增加到10亿800多万,比解放前人口增长率高了7倍多,1982年2002年增加了3亿。(三)年龄结构轻我国人口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0%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潜在着强的生育后备军。五十年代同一年龄的妈妈只有四、五百万,而现在,同一年龄的妈妈将有1千2百万以上,未来人口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四)农村人口比例大我国13亿多人口中,大约有10亿人口在农村,而农村人口的出生率大大高于城市,所以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城市高。另外,农村人口年龄构成比城市更轻,意味着未来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会高于城市,这就告诉我们,大力控制农村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
4、点,也是实现人口发展的近期目标的关键。(五)分布不均衡全国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各省,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例如西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7%我国人口现状的这些特点,充分说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摆在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面前的一次极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一名官兵同时也肩负着这项光荣而伟大的责任。二、我国人口现状带来的影响(一)就业矛盾更趋突出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近800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大体上有600万,同时我国又正和在劳动力增长高峰期,每年新增劳力1000万左右
5、,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矛盾突出。(二)生活水平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从经济总量来看,200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六位,但只相当于美国的11%,日本的23%;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美元,但只排在世界第120我位,仍属于中下水平。1、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存在天然的联系从宏观的角度说,出生人数减少为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口素质提高的主要受惠者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父母一代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子女一代,年龄大体在50岁以下。在中国的经济和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开展计划生育而导致的家庭规模小型化,使育龄夫妇能
6、摆脱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繁重的家务拖累,把较多资源用于自身及子女的教育支出。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年,2000年提高到11年。其中计划生育功不可没。如果是在开展计划生育以前,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500万的条件下,依我国的经济实力,很难如此迅速地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2、生育率迅速下降使我国劳动力比重高、负担轻,在国际上有竞争的优势实地计划生育后,我斩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初露端倪。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114岁青少年人口不到3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0.88亿;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8.88亿,占总人口的70%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这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人口负担系数低
7、至43,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抚养比。3、控制人口增长为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机遇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三项基本国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人均资源少,经济发展落后,长期以来,为了生存,人们便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诸如乱砍乱滥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草原开荒、超载放牧、竭泽而渔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根源。4、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十分薄弱。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2000年农村人均预防保健经纲仅有12元;3亿左右的人喝不上洁净水;1亿多人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人;艾滋病传播进入快速
8、增长期,80%的感染者在农村,暴发传染的可能性极大。5、新的困难群体开始显现。率先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父母相继地入老年,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父母年迈而缺乏保障,生活陷入困难。独生子女因天灾人祸伤残死亡,其父母承受着心理、经济、生存的巨大压力负担。因计划生育手术引发并发症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同样如此。这些人群已经成为新的困难群本,如果不予以解决,政策将难以取信于民,带来严重后果。6、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尖锐。我国人口正在逼近目前科学发展的状况下自然环境容量的极限。庞大的人口在未来几十年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极为深远。7、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后,基
9、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经费缺口很大。2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基层工作和服务网络在不少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陷入困境。三、未来人口的发展政策(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于人口学视角,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出具有新意的诠释: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交往、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应着眼于代际的可持续发展,把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要结合起来;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人力资本,21世纪人力资本比自然、产出、社会资本具有更高价值;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摆正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关系。五个支撑点将人口发展战略置于科学发展观
10、之下落到了实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意义。(二) 继续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按照“软着陆”中方案预测,全国人口可由2000年12.67亿(未含台湾省,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13.60亿,2020年的14.44亿,2030年达到峰值时的14.65亿;其后2040年可下降到14.51亿,2050年可下降到14.02亿,2100年可下降到并基本稳定在10亿左右。该方案总和生育率假设:城镇由2000年的1.31提高到2015年的1.62,以后保持不变;农村基本保持2000年的2.06-2.08水平。综合城乡的和生育率假设:2000-2005为1.75,2005-2010为1.80,2010-20
11、20为1.83,2020-2050及以后为1.80。该“软着陆”方案较好地吸纳了低方案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优点,避免了超高老龄化过于严重年龄结构变动过于急速的缺点;吸纳了高方案老龄化控制在合理范畴年龄结构变动比较合理的优点,避免了人口数量控制不力的缺点。同时兼顾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变动,是扬长避短和现实可行的理性选择。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度调整的“三点建议”:一是全国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二是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城镇可在2010年以后组织实施;三是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经过测算
12、,如果这三条建议付诸实施,不会造成生育率较大幅度的反弹,也不会突破“软着陆”中方案目标。(三) 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根本在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战略提出身体素质是基础、教育素质是关键、文明素质(首次提出)是保证的论断。借鉴国际经验,后进国人均GDP达到先进国40%时,人均所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70%左右;后进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进国8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水平。由此提出后进国追赶先进国要从教育追赶做起,坚持教育优先原则。联系我国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经过去一代人,提高人口素质要特别注重独生子女教育,吸取德国等开展德育的成功经验,将国家核
13、心价值观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提高人口文明素质要从娃娃抓起。(四)调整人口结构。一是调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与“人口盈利”。“软着陆”中方案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可由2000年的8.67亿,增加到2017年峰值时的10.00亿;2030年减至9.89亿,2050年减至8.62亿。劳动年龄比例可由2000年的68.70%,上升到2009年峰值时的72.30%;2030年下降到67.36%,2050年下降到61.29%。可见21世纪上半叶不会发生总体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发生的是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相对高龄化问题。然而中方案自身已具备调整解决的条件和潜力。二是调整老年人口结构与
14、“人口亏损”。2030年“人口盈利”期过后,将步入老龄化加速推进和从属比持续上升的“人口亏损”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累进增长的特点,人口战略以2050年发达国家老龄化率可能达到26%为最高“警戒线”,任何时候中国都不应超过这一“警戒线”;并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应对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三是调整出生性别比与性别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当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人口战略认为,以往的治理收效不大主要是“对症下药”不够。当前二孩出生性别比上升到151.9,三孩上升到
15、160.3,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异峰突起”是症结所在。建议除了经济上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观念上要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外,必须改变“生男即止,独女户生二孩”的生育政策,生育政策要同性别脱钩。四是调整城乡结构与人口城市化。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处于S曲线中部,可望在“快车道”上继续行驶较长时间,预测2010年城市化率可接近50%, 2020年可达60%左右,城市化速度减慢下来。人口战略在强调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步伐的同时,提出防止城市化“拉美陷阱”,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五)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对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总体分析基础上,重点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作出实证性、创新性较强的阐释。人口与经济发展论证了所谓的我国 “刘易斯转折点”的实质,乃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由我国劳动力供给从无限转变到有限的规律决定的;在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阐释中,揭示了经济起飞的人口素质“门槛”,临界值为平均所受教育年限8年;提出和阐释了人口压力指数,列出西部、中部、东部人口压力指数逐级减少现状,指出单纯以人口密度看待人口地区分布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人口与社会发展突出劳动就业、养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与人口变动关系密切的问题,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补偿机制,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