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 .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864551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的认识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长方体的认识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长方体的认识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长方体的认识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方体的认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认识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分类操作和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要素名称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2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学习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习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白纸。学习过程: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大约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结合这些物体说一说,它们在形状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提示:表达不要求十分准确,要不要求完整。)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4.指导学生阅读

2、教科书第11页第一个问题,让学生体会长方体、正方体抽象的过程。思考:如果不考虑水立方是什么物品,只考虑它的形状,用什么样的物体表示它好呢?可以画成什么样的图形?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二、新知探究学习成果预设:学生能按照表格内的要求完成对长方体特点的探索。长方体有8个顶点,有6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口述长方体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学习。学习成果预设:正方体有8个顶点,有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面,有1 2条长度相等的棱。在画长方体的讨论中,进一步体会长方体的特点(1)(手指讲台上的长方体模型)提出问题:说一说,从你的角度看到

3、了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学习成果预设:看到1个面:正面;看到2个面:正面和侧面;看到3个面:正面、上面和侧面。(2)提出问题: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为什么?学习成果预设: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通过之前学习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我知道从一个方向去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3)小结:由于从一个方向观察长方体时,我们最多能够看到3个面。所以在平面上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成这样的形式(课件出示图1),看不见的部分我们可以用虚线表示(课件出示图2)。1小组合作学习一:探索长方体的特点(1)小组合作前,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从哪几个方面去探索长方体的特点?用什么方法探索长方体的

4、特点?用什么方式说明它们的特点? (2)小组分工、开始探索,教师进行巡视。(3)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表格,先填写长方体的特点。 (4)小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2小组合作学习二:探索正方体的特点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特点的经验,想一想,正方体有哪些特点,并填写在表格内。课件演示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学具和材料,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棱长的名称(1)教师手指长方体的透视图,提出以下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特点的认识。如果去掉长方体的1条棱,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吗?(课件演示去掉1条棱)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基本

5、上都能想象到。如果再去掉2条棱,你还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吗?(课件演示又去掉2条棱)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基本上都能想象到。 如果让你去掉一些棱,至少要剩下哪几条棱,才能保证我们可以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学习成果预设:3条就可以了,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2)教师小结:这样可以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决定了一个长方体的大小,我们把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提出问题: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吗?学习成果预设: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不是特殊的长方体。(2)根据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去进行判断。想一想,正方形的特点是否都符合长方形的特点?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学习成果预设:正方体的特点都符合长方体的特点。(3)课件演示长方体演变正方体的过程。(4)小结: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小组交流,合作探索观察图形,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利用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感官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课本上“练一练”的习题。师: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师提问生计算的结果。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互相订正。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1. 学生自己谈收获。2. 自评。感受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