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全有关月亮知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84958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较全有关月亮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较全有关月亮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较全有关月亮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较全有关月亮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较全有关月亮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较全有关月亮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较全有关月亮知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月食: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 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 分时, 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 就 看到月球缺 了一块。 此时的太阳、 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 同一条直线上。 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 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 (主要是月球和太阳) 引潮力作用 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 而海水在 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 象,古代称白天的河三海.涌水月为球“潮的”汐”合称为“潮汐。”月球的外壳平均厚 68 千米,从 Mare Crisium 下的零公里到

2、背面 Korolev 环行山的 107 千米。在靠近地球这一侧其地壳也较 薄。其中在 上层的二十五公里己饱受陨石的撞击。 在地壳之下有 一层由矽酸盐形 成的厚地函层, 是地幔。 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 幔。月球的只是部分 特别炽热。 地函下可能是一颗由熔化的铁所 形成的小核, 直径约为三 百至四百公里。月球的质心往地球方向 偏离了原本几何地理中心约 2 公 里,所以靠近地球方向的地壳也 较薄。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 但是 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 的吸引力, 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 场。 月球具有几乎没有 大气层,没有磁场,弱重力场和稳定的地质构 造等特征,月球表 面土壤中蕴藏着几百万吨的

3、氦 3 ,氦 3 是一种 高效、清洁、 安全的核聚变燃料, 1 吨的氦 3 所产生的电量足以供 全人类使 用 1 年;月球上丰富的硅、铝、钛、铁等同样是未来地球矿 产资 源的巨大储存库。四. 月相:月相,天文学术语。 ( 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 于地 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 空中自西 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 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 就是月亮位相 变五化.,叫月做貌月相:。五. 月貌: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 亿 年,它与 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 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 6

4、0-65 公里。月壳下面到 1000 公里深 度 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 温度约为 1000 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 3476 公 里,是地球的 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 1/49 ,质量约 7350亿亿吨, 相当于地球质量的 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 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 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 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 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 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位于南 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 295 公里,可

5、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 8788 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 有普通 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月球的正面永 远向着地球。 另一方面, 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 间中可见以外, 月 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 测器的年代, 月球的背 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 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探测器运行至 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六通.讯月球的起源:历史上有关月球起源的假说,大致可归纳为共振潮汐分裂 说、同源说、浮获说和撞击成因说共 4 种类型。其中, 前三种月 球起源假说虽然对月球的化学成分、 结

6、构、 运行轨道和地月 关系的基本特征的解释均有不同程度的依据,但在地月成分与自转速 度 的差异, 氧及其他同位素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 仍存在许多难 以自圆 其说的缺点。 随着对月球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逐步深 化,科学家 又提出了新的假说。 最新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科 学家们的极大关 注, 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 是当前较合理的 月球起源假说。同源说:与俘获说、分裂说和碰撞成因说一样,月球的同源 说也 是月球起源研究的著名假说之一。 月球起源的同源说坚信月 球与地球 是姐妹或兄弟关系,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凝聚过程中 同时“出生,” 或者说在星云的同一区域同时形成了地球和月球。 主张这一假说

7、的科学 家认为, 在原始太阳星云内, 温度和化学成 分取决于与太阳的距离。 太阳系的各个行星是在星云中不同的区 域、由不同化学成分的星云物质 凝聚、吸积而形成的。月球与地 球在太阳星云中相距较近,形成过程相 似,属于同时形成的“兄 弟”。对于地球与月球成分上的差异,他们解 释说,形成行星时, 开始是凝聚、 吸积并形成以铁为主要成分的行星 核, 金属核进一 步增长之后, 星云中残留的非金属物质才凝聚, 月 球就是地球形 成后剩下的残余物质所组成的。 同源说力图合理解释地 球与月球 成分差异和月球的核、 幔与壳的组成, 但其模式与太阳星云 的凝 聚过程和地月系的运动特征不尽相符。 因此, 这一假说

8、也不尽人 意。俘获说:月球捕获说认为,月球是地球抢过来的“女儿” , 即 地 球与月球由不属于同一星云团的物质形成,由于地-月轨道的 变化,在1 10个地球半径范围内,外来的月球在飞过地球附近时被地 球的强大引力所捕获,最终成为一颗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主张俘获说 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和月球处在太阳星云的不同部位,由化学成分不 同的星云物质凝聚而形成。 月球原来的运行 轨道与地球的轨道面交角 很小(约 5 度),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附近时,在地月距离为 10 个地球 半径的范围内,月球可能被地球 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著名有天文 学家阿尔芬认为, 月球曾经 是一个独立的行星,月球被地球俘获时, 与地

9、球的距离大约为 26 个地球半径,与地球的平面的交角为 149 度。 如果月球进入地球的洛希限,潮汐会产生很强的非均一重力场,月球 表面的岩石将会破碎,并进入月球运行的轨道空间,大部碎片物质又 返回月球,撞击月球,在月表产生大量的月海盆地。月球正面在 39 亿 年前发生的开凿月海事件雨海事件也许是俘获说的重要证据。通过 地月轨道的精细计算及激光测距的数据表明, 现今月 球的轨道愈来愈 远离地球,每年后退约 3.8 厘米。不过,俘获说 只能解释部分观大 踫 撞。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人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撞击说:分裂说、同源说、浮获说这些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只能解 释部分观测事实,不

10、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 新的假说。其中,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提出的撞击成 因说引起了人们 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 说。撞击成因说也被称为“大碰撞分裂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早 期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 撞击碎 片(即两个天体的硅酸盐幔 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了月球。撞击成因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行 星际空间有大量星云,星云经过碰撞、吸积而逐渐增大。大约在相当 地月系统存在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质量相当于现在地球质量 9/10 的“原地球”和另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原月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 的演化过程中都形成了以铁为主的

11、金属核和由硅酸盐组成的幔和壳。由 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有机会发生碰撞。剧烈的碰撞不仅使“原 地 球”的自转产生了偏斜,而且使“原月球”碎裂,幔和壳变热蒸发, 膨胀的气体“裹挟”着尘埃和少量的幔物质飞离原月球。被分离的金属 核因受膨胀气体的阻碍而减速,被“原地球”吸积并变成了地球的一部 分。飞离的气体尘埃物质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呈盘状分布在洛希限以 外的空间,它们通过吸积,先形成一些小天体,然后像滚雪球一样不断 吸积增长,最终形成现在的月球。撞击成因说可以合理地解释地月系 统的基本特征,如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与自转加速、月球轨道与地球赤 道面的不一致、月球是太阳唯一的与主行星质量比为 1/81

12、的卫星、月 球富含难熔元素而匮乏挥发 性元素和亲铁元素、 月球的密度比地球低 以及月球形成初期曾产生过广泛熔融、存在过岩浆洋等事实,因此撞 击成因说是当今较为合理、较为成熟的月球起源学说,逐渐获得了大 多数学者的支 持。 2006 年,欧洲宇航局的绕月航天器 Smart-1 完成 对月球表 面化学成分的测定, 测定结果显示月球表面含有包括钙和镁 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一直以来人们关于月球是由地球一部分撞击分裂 形成,这次发现为月球起源的“撞击分裂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0 世 纪 60 年代晚期和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美国宇航员阿波 罗号登月任 务中带回月岩样本,自那以后,行星学家们对这

13、些月岩与地球深出地 函区域发现的岩石十分的相似感到惊讶。 当更多 的科学家细致的观察 了月岩,月球起源问题变得更具有悬疑,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与地球深 处的岩石仍有着很大的差别。 最关键的 是,月岩当中的同位素与地球 岩石当中的发现并不一致。 据一些 科学家推测, 在地球生成的早期, 曾经有一个相当于火星大小的 星球撞击地球, 造成的碎片后来聚集形 成了月球。如果情况的确如此,月球的含铁量将会比地球低,而镁和 铝这样的轻元素的含 量则会高一些。 关于月球的起源另外一种理论认 为,地球和月球是从一块气体尘埃云中同时产生两个天体。但自从“阿 波罗计划” 之后,科学家获得了大量令人震撼的照片和 382

14、千克月球 的土壤 岩石。月球起源“撞击分裂说”逐渐占据了上风。核爆炸说: 2010 年初, 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又提出了 一种 新的理论和解释。他们认为,月球并非是由于太空撞击或太空爆炸所 造成的, 而是由于地球自身的一次核爆炸而从地球分离 出去的。南非 西开普大学科学家罗伯 -德-梅耶尔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科学家维 姆 - 范 - 维斯特伦恩是根据一种核裂变理论提 出这种观点的,这种核裂 变理论早在 19 世纪初就有科学家描述过。该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都 来自宇宙中同一滴旋转的熔岩,后来一部分分离出去形成了如今的月球。 然而,除了撞击原因以外,当时的科学家无法用其他理由来解释形成月 球

15、的那一部分熔岩是如何分离出去的。两位科学家认为,形成月球的 那部分熔岩 是在地球的一次核爆炸中脱离出去的。在他们的研究论文-月球起源的另一种假设中,两位科学家解释说,如果月球是由于一次撞 击性的外部力量而从地球分离出去的话, 那么它应该由撞 击天体和地 球的某些物质组成。他们说, “太阳系进化的模型显 示,地球的化学 组成和撞击天体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同样的。 ”然 而,根据探测到的 月球标本显示, 月球在化学组成上几乎与地球 是相同的。这一发现表 明, 月球的分离过程没有撞击天体的介入。 科学家们在研究论文中解 释说, “月球的化学组成与地球越相似, 说明月球越有可能是直接形 成于地球物质。

16、”因此,科学家们相 信,造成月球直接从地球分离出 去并进入轨道的能量是由地球地幔边界的一种超临界反应堆所产生。这 种反应堆产生足够的热量 使得地球上的硅酸盐等物质被蒸发并喷射出 去。 美国科技新时 代杂志科学家克雷 - 迪洛维也支持两位科学家 的观点。迪洛维 认为,“根据他们的解释,地心引力在地球的赤道平面 附近的地表 浓缩了大量的重金属, 如铀和钍等。当这些重金属积聚到 足够多, 浓度足够大, 就会产生一种失控的核链式反应, 这和核电站 的某 些原理有些相似。 ”迪洛维解释说,“通过这种方式,一种自然 形成 的地球核反应堆被推到了超临界水平, 然后就会爆炸。 月球从地 球分离出去后,被巨大的核爆炸力量推动进入公转轨道。当然, 这种理 论很难检验。但是,人们确实知道地球核反应堆的存在, 它所产生的遗 留物就是如今开采的铀矿。 ”梅耶尔和维斯特伦恩 认为,要想证明他 们的理论, 需要依靠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带回 月球更深内部的物质样 本。七. 人类登月: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