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1) 苏教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806756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1)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1)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1)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1)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1) 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1)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1) 苏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1) 苏教版教学目的: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过程与技能1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2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科学知识1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根据对声音在物体中传播方向的假设设计实验。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

2、进行操作并得出结论。 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教学材料:烧瓶、橡皮塞、橡皮管,小铃铛;沙子、塑料袋、水;制作土电话的材料等教学步骤:集中话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是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学生会提到通过空气传播。)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活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接受,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难以理解,这个实

3、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一问题的兴趣。探索和调查 1.那么到底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教师讲活动步骤。提出问题:(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2)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2.做“土电话”的活动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时候棉线要拉直。)(建议课后完成) 沙子、水、空气是固体、液体、气体的代表物质,用这三种物质来做实验,对学生很有说服力。实验中教师要先帮学生将同等体积的沙子、水、空气装好,以便学

4、生顺利实验。同时提醒学生(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用手势交流,并记下自己的感受。(3)只要学生能举例说明我们还能听见远处的声音即可。回顾和解释 1.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可以从固体、液体、气体等几方面着手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鼓励学生将思维拓展开,从各个领域入手。)学生汇报实验设计(互相质疑补充)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2.拓展(1)你能用你学得的知识来解释成语“伏罂而听”吗?(2)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去研究,这样得出一样

5、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科学课上不仅要获得知识,更要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2) 苏教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

6、、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效 果 分 析一、引出话题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

7、,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探究问题(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2进行实验。(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8、(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4讨论交流: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5汇报交流结果:(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2) 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

9、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一)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交流情况: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

10、传播方向的实验。2实验的途径提示:(1)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2)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5汇报实验结果。6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三、拓展活动1实际应用(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

11、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6)出示图片。(水下声纳捕鱼)(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的办法来捕鱼的。(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的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寂静无声,反而热闹得很呢!(9)学生发表意见:对,海里一定有各种鱼的叫声2课后延伸(1)出示33页图片。(伏地听声)(2)提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3)回答:因为土地可以传播声音,他能听到远处的声音。(4)提问:空气也可以传播声音,站着也可以听到啊。(5)学生思考后回答:声音在地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6)谈话:说得好,这是个不错的“假设”。可是,这个假设通过验证了吗?(7)学生讨论:还没有,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个办法验证它。(8)谈话:很好,哪个小组能够完成这个假设的验证任务?(9)教师演示课件,成语故事伏罂而听。四、布置作业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2自制一个土电话。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 空气声音是通过 液体 传播的 固体教学反思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