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80623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2、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非学无以广才_悲守穷庐_又相天子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 【答案】 (1)见闻广

3、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分析】(1)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博闻: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句意为:如果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才:才干; 句意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庐:陋室; 句意为: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相:辅佐; (2)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

4、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3)重点词有: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浅,浅陋。句意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重点词有:夫,句首发语词,不翻译;才,才能。句意为: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4)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故答案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如果)年纪随同时光

5、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

6、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长生猪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注】弭m:耷拉。曩nng:从前。(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其里有人畜一猪_既而憬然省曰_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_乃以善价赎得_(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

7、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养;醒悟;大概;于是(2)后 再 见 之 /弭 耳 昵 就 /非 复 曩 态 矣(3)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4)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省”这里是醒悟的意思;“殆”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2)根据句意及语法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后 再 见 之 /弭 耳 昵 就 /非 复 曩 态 矣

8、。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叟翁;甚:很;啖:吃:而:连词,表顺接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老翁开始因为这头猪见了自己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自己就想着要把他杀吃掉,后来最终只是把它送到寺庙里作为长生猪供养,而猪对老翁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此启示我们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故答案为:养;醒悟;大概;于是 后 再 见 之 /弭 耳 昵 就 /非 复 曩 态 矣 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要懂

9、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

10、,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获得的启示。【附参考译文】 据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最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掉。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上并没有不可解的冤仇啊。”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11、,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犀怪 余乡延溪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麦,被邻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诸理?【注】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艺:种植。(选自雪涛小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2、及其家穿井_闻之于宋君_乃故言曰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食邻麦者,殆是乎?(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4)【甲】、【乙】两文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等到;使听到;故意(2)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3)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4)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

13、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到、等到; 句意: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闻: 使听到 ; 句意:于是故意说道。故:故意。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食:吃,殆;大概;句意为: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

14、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于是种麦子的这家人把犀牛的腿打断了,不再怀疑邻居家的牛。故停顿应为: 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找出共同点,分析其类似的道理。 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

15、结果出现误断。 故答案为:等到;使听到;故意; 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 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 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本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