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天天读—杨金梅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80601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天天读—杨金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典天天读—杨金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典天天读—杨金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典天天读—杨金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天天读—杨金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与教育海口中心学校 杨金梅有学者对某大学300名非中文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关雎的只有30.67,能准确解释好逑为好的配偶意思的仅有6.33。另外,全文阅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仅有24,而81.33的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面相当狭窄,除了中学课本中所选古文外,多则读了一些唐诗宋词及小说名篇名段,其他就屈指可数了。又有17的学生认为古代文学并不重要,学不学都无所谓,只有29.67.的学生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名篇名句比较感兴趣。94的学生认为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有语言障碍”。这一连串的数字着实让我们感到很吃惊,我们不禁要反思:难道传统经典文化真的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吗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经典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传统经典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与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在古代

3、中国,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观特别强调“仁、智、礼、义、信” 的精神德操与“温、良、恭、俭、让”的内在涵养,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之德,注重“百善孝为先”“一日从师,终身为父”的孝亲尊师之道。古文经典集中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四书五经深刻地论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德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精辟地提出德育要从家庭开始,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作为良好家庭的典范,在此基础上建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社会伦理规范。千百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标准一直是我国德育

4、的重要内容,其所提倡的美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核心。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尽管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孝、悌、忠、信”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礼、义、廉、耻”道德观念不能淡忘。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家庭幸福融洽,社会祥和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国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时代虽有不同,但其中蕴藏着的民族文化精髓与伦理思想结晶是同一无二的。由是观之,若要构建和谐社会,大至建成和平安定的和谐世界,万万不可忽视古今伦理观的一致性与同质性,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5、和谐地统一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要推行以“孝亲尊师”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和谐教育”体制。因此,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国学生来说是必须学习的,教育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使人明理进德,确定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使人在社会中有立足之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他们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建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结构。学习传统文化就得儒道为体,诸子并举。随着我国的入世与改革开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需要提出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但如此,它还能促使我国长跃于国际舞台之上。儒家文化讲究“忧患兴邦,逸乐亡身”的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竞争武器,它对民族力量的凝聚起到了很好的融合作用。但现在的学校教育却严重忽视了这种民族文化力量,丢弃了祖宗前辈留传下来的教育经验,无视传统“孝亲尊师”的启蒙教育,以致现在的孩子普遍养成不懂礼节、不懂孝敬、不懂尊老爱幼的“小霸王”习气。试问,一个不讲究“孝道”与“师道”的民族如何能够建成以“孝亲尊师”为基础理念的和谐社会?一个遗弃了“孝道”与“师道”的民族又将如何面对漫长时间与文化竞争的考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