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知识(礼品网站搜集).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79984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品知识(礼品网站搜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礼品知识(礼品网站搜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礼品知识(礼品网站搜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礼品知识(礼品网站搜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品知识(礼品网站搜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选择礼品的知识前段时间我想送给朋友一件礼品,却不知道应该送什么礼品好。苦恼了一段时间,于是上网搜索了一下,我把这些礼品知识归纳了一下,总结如下:礼品的定义“礼品”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 a gift (article)。在礼尚往来的中国,一般赠送礼品都带有些期望回赠的味道,并不仅仅是指礼品的回赠,更多是在其他的方面,比如求人办事、希望能够成功交易等。单纯表达美好祝愿的赠送一般用“礼物”一词。送礼的起源交际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品馈赠,是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

2、的。我们知道,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即牺牲)奉献于神灵。也许从那时起,在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了物质的成分和表现了。即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关于礼物这个概念,还有人说它最初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由于部落兼并而产生的“纳贡”,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隶等,以表示对被征服者的服从和乞求征服者的庇护。史书中曾有因礼物送得不及时或不周到而引发战争的记载。如春秋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而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还有人认为,最初的礼就是一种商业性质的物品的有来有往

3、,原始的“礼尚往来”,实质上就是以礼品的赠与酬报的方式进行的产品交换。礼品是人品的延续 礼品是社交的纽带送礼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一件理想的礼品对赠送者和接受者来说,都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愿望,传递出某种特殊的信息。礼品是一个宣言,它既宣告了你与接受者的关系:普通的朋友、友善的亲戚、感激下属的老板或是一位热心的崇拜者。它也反映了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树立怎样的形象,一位能赞赏别人的人、一位情趣高雅的人,抑或是一位知道如何用微笑来终止关系的人。更重要的是,它对接受者也是个宣言:他的忠诚得到了你的认可,他的坚忍精神值得赞扬,他的领导才能对本部门至关重要,他的健康

4、令人牵挂,他使得做买卖成为一件乐事。总而言之,他值得感谢。人人都赠送和接受礼品,不管送礼是否自愿,每件礼品都须经挑选后方能送出去。因为礼品是你人品的延伸,对方从中能衡量出你的兴趣,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送什么,如何送都会给人留下重要的、持久的印象。对方如何接受也同样如此。礼品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礼品对双方都有意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和爱情等的渴求。我们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许多方面。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激励他人、教育他人、可以取得控制、获得补偿,可以显示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也可以扩大个人的影响。总之,送礼已成了我们每一个人为人

5、处世、融入社会所不缺少的社交形式。企业礼品是企事业单位在经营或商务活动中为了提高或扩大其知名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份额),获取更高销售业绩和利润而特别定购的,带有企事业标志的,具有某种特别含义的产品。它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工艺性和实用性。企业送礼首先应该明确送礼的目的。朋友送礼是加深友谊,丈夫给妻子送礼是升华爱情,父母给孩子送礼是增进亲情。而企业送礼的目的却是更为明确-拓展经营和增加利润。因此,送礼的目的决定送礼的档次和时间。有了目的,自然就需要确定对象。企业送礼往往针对的是一个机构或团体,但需要考虑的是,礼品的接受者是活生生的人,他(她)有自己的性格、地位和品味,这样所送的礼品也要有不同的个性。 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的几个礼品网站,大家可以看看,学习一下关于礼品方面的知识:1. http:/ 【乐玩族】2. http:/ http:/ 【一品泊】4. http:/ http:/ 6.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