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古文》的读后感2000字.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791898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篇古文》的读后感20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篇古文》的读后感20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篇古文》的读后感20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篇古文》的读后感20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篇古文》的读后感20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篇古文》的读后感20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篇古文》的读后感2000字.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篇古文的2000字为什么要去拜读古人留下的文章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文章呢?或许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想寻找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另一个原因是想从历史的经历中引发我们对生活的考虑,寻找我们当下及以后要走的路。古人留下的文章千千万万,但是那些被后人代代相传,且推崇备至的文章为数不多,这些文章大多辞藻华美,构局精巧,然而最最重要的是它里面沉淀着古人对生活的深化考虑以及古人对待生活的视角。我分享的这三篇文章分别是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赤壁赋。兰亭集序记载了一次祓禊活动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去除不祥的祭祀,这次活动场面宏大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活动所在的环境异常优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2、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气氛非常之好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作者在最快乐的时候却笔锋一转,继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一悲叹。圣经传道书中记载,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还有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面对宴乐,面对舒适我们浑浑噩噩的去过,沉溺于其中,谁又去考虑生活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呢,唯独面对死亡,面对遭丧时我们才会真正去考虑我们应该怎样去度过我们有限的一生,或许这就是兰亭集序带给我们的考虑。滕王阁序为庆贺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

3、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一气呵成。滕王阁占尽地利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而且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采星驰。宴会排场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宴会占尽天时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周围环境极具美感意境,犹如一幅山水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里的文客雅士,作诗,赋乐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灵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妙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

4、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欢乐逝去,悲哀袭来。作者想到自己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作者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同为弱冠之年的我可有过像王勃那样的志向,置身沙场,对四面仇敌大喝,犯我河山者,虽远必诛。是否想过在自己有了一点名气,成就之时放弃一切,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古文观止古文观止一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翻开厚厚的一本,时而读之。难懂的文言文还是让我望而却步,但是根据

5、所给的注释,我还是可以勉强读下来的。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总共不过两百余篇。但正是这两百多篇文章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们读书读人,就要读气动山河的文章,要读有伟大抱负的英雄。我钟爱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领略他们的胸襟和气度,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他们的思想而抖动。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绝美殿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它们给予我们以启发,诉说着千古流传的真理。我特别喜欢一些名篇,

6、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这些名篇中不仅包含了许多哲理,对我们的人生更是有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古文观止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优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荣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却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人生境界,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的楷模。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可以使我警醒,使我振奋,使我坚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这本书我一定要好好

7、读下去,而且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它,从中学会怎样做人。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记得以前学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来又读了几次,很有感悟。这篇文章中,在开篇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时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句话描绘了山水相间的美丽风光。特别是其中的“映”字,让人好似看到了波光粼粼与日光同曜的美景。之后作者生动地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流水边饮酒取乐,听水流之声,咏人生之感慨抱负,与同道之人畅谈古今之事,一时快乐至极,又何必需要丝竹管弦之类相伴呢?文章中写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

8、痛哉!”作者最后就生死大事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既表达了对美妙生活的热爱,又叹息了生命的短促,让人思绪万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文章最后俯仰生死,明白了生与死的大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感怀至此,我们怎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假设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读书的感受,也许会感同身受,也许会恍然大悟,就像在春夜里听见花开的声音。步履匆匆之时,让我们静享读书之乐,把爱恨情仇都忘却。读书如此,人生亦不如此乎?人生着实是难以捉摸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命轨迹,但是我相信,真理是存在的,即使它不是永久的,它也

9、会是长久的,而我们,需要做的那么是不断去寻求真理,在古书籍中去挖掘它们,在理论当中去运用它们。继续纵观全书,我对捕蛇者说以及沧浪亭记印象也非常深化。初读捕蛇者说时上初三。捕蛇者说终究就要表达什么,当时并不清楚。四年之后,我对于文章的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只有“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的“异蛇”还依稀记得。蒋氏自述自家三代居住在永州已“六十岁矣”。这里的“六十岁”是说六十年,即唐玄宗天宝中期至唐宪宗元和初期746810这段时间。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唐王朝局势动乱,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等,加之唐中期土地兼并盛行,唐朝的授田法遭到破坏。为了支付各项浩大的开支

10、,朝廷随意增加税收,多立名目,使百姓不堪重负。七八零年,唐王朝实行了赋税改革,公布了新法令,规定:国家按支出的需要定出征税数额,按个人资产、田亩多少应纳国税数额。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之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新的法令看似公平,好象从百姓实际出发,事实却是欺骗百姓的手段。百姓不可能从中受益,反而受到更大的痛苦,真正得到好处的只能是封建国家和地主。他们或是得到随时扩大税收的便利,或是任意进展土地兼并的便利。事实如陆贽所言:“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加税时还谎称“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然那么“息兵已久,加税如初”。新的税制不但没有促进社会消费的开展,反而

11、使农村景象更凋敝,农民生活更窘困。由此可见封建的税收并非社会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是对民脂民膏的搜刮,敲骨吸髓的剥削。难怪柳宗元感慨:“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由此可以看出在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中所表达中的是作者对于当时的制度的不满和愤懑,变成了作者对于百姓痛苦生活的同情。另外,在古文观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到终南山采菊东南下的陶渊明。说他是隐士,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他的仕途并不得意。他的不得志,也让他不得不选择在终南山上孤独终老。陶渊明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了他清高的形象,在如今看来,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那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吃不到的葡萄说成酸呢?可是,无论

12、是怎么样的心理状态,他能留下千古传扬的名篇那么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尊重的,那是有了生活的深化体验后而蕴发的真实情感,他并无过多的梦想色彩,却照样美丽。还有的是在古文观止中,似乎总是有万古流芳的言论和思想,文人自有方法“立德,立言,立志”!立德者,集大成的就是孔子他老人家了。于是,我们如今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三纲五常。立言,更好理解了,就是著书,要是文化底子实在不行的话,就弄个家训什么的,以此来训诫不肖子孙,外人看不到不要紧,至少还有子孙看,要是方案生育没有普及的话,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可以流传千秋了。立志,这事最不靠谱,有的人就想当木匠,却做了皇帝,有人就想写诗,也成了皇帝,这不是事与愿违么,说

13、说普通人吧,要是立志当个清洁工,估计这孩子准是没有家教,别人不说了,你的爸妈,七大姑八大姨都不会原谅你,立志,是有原那么的,要有崇高性,要有难度,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这样好光宗耀祖,干部是首选,次之经商赚钞票,再次之弄个科学家教授律师什么的,就是不能说自己立志做老百姓!有才能的人,为了万古流,也弄一些有形的东西,修个塔,建个庙,弄个兵马俑。这样的话,后代子孙,也包括不是子孙的人都可以看见了,并有碑文记载:某年某月某人建。穷人家的孩子就给爹妈找块坟地,迷信的也可以找二指先生看看风水再埋。曾经流行一时的“XX到此一游”就是深的其精华!刻到长城上,就与长城共流芳了。如今人,一般不这么干了,很多的人房

14、子都买不起,更别说建庙,修塔了,买个墓地几万起,想死都死不起。虽说不好办了,但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老传统不能丢,于是乎,我们创造了数码相机,照相机,电影,DV,保管你几万年以后还是活蹦乱跳的。几个世纪以来,古文观止一直是知名度最高的图书之一。虽然学人常以普及读物对待古文观止,但它的内容典雅不俗,所选诸篇语言琅琅,佳言警句层出不穷,均为古典散文代表,尽是传统文明精华。古文观止诞生于17世纪末叶,三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它的名气深化人心,在文选类图书之中,普及程度至今尚无出其右者。然而,这部著名的中国古文选集并不是由官方组织或授意选编的,而是由民间两位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吴楚材和吴调侯编辑成的。两

15、位小人物编成的古文选集,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成认,特别是基层的欢送。它不仅成为私塾的蒙学教材,士子的参考读本,民国以后还曾被选用为新式学校的阅读文选。虽然长期以来学人大多以普及读物对待古文观止,但是它的内容却典雅不俗。其中绝大局部作品,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为古代散文的精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并非一般普及读物可比。况且,这些作品的语言优美,易于记诵,文中不乏佳言警句,读后使人终身难忘。即使是学界巨子、文坛大师,也不能漠视它或否认它。因此,进入现代化、数字化的今天,这部宣扬传统文化的古文选集仍然家喻户晓。古文观止评二朋友小牛发来一片古文观止观后感,没时间细看,保存先,惊为天人。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

16、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