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5《青海高原一株柳》峄城实小 孙冬梅[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79077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15《青海高原一株柳》峄城实小 孙冬梅[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上15《青海高原一株柳》峄城实小 孙冬梅[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上15《青海高原一株柳》峄城实小 孙冬梅[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上15《青海高原一株柳》峄城实小 孙冬梅[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上15《青海高原一株柳》峄城实小 孙冬梅[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15《青海高原一株柳》峄城实小 孙冬梅[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15《青海高原一株柳》峄城实小 孙冬梅[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锻铸”“虐杀”“摧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及合理的想象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感受柳树生命的伟大,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学习课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体悟烘托法对比法的妙处。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解读

2、人生哲理。三、 教学评价设计: 1.以图片、录像导入,让学生直观感知青海高原的气候和地理特征。 2.在精读环节紧扣“神奇”展开教学,以作者的情感深化为线索来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理解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3.通过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小练笔,积累语言,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 搜集阅读关于青海高原气候、地理等方面特点的资料. 2.认真完成预习单。 教师:搜集的关于青海高原气候、地理等方面特点的资料。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投影柳树图)你们对柳树熟

3、悉吗?说说你见到的柳树的样子。(生描述平时所见的柳树的样子。) 2.杨柳依依,风情万种,多少诗人为此感怀,你知道哪些诗句中写到了柳树?(诵描写杨柳的诗句).3.这是充满美感的柳树。(投影灞河柳树图,并配以轻缓的乐曲。)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河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每当春意盎然之际,柳絮漫天飞舞,因而“灞柳飞絮”成为长安八景之一,游人也摩肩接踵,是长安十分壮观的景象。唐朝时候,在灞桥设有驿站,称作“灞亭”,人们多来此处迎送宾客,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柳”者,留也!因而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柳树旁留下了离愁别绪、诗情才气,这是充满伤感的柳树!(播放MTV灞桥柳的片断。)有一位当代作家陈忠实就生活在

4、灞河边,但他却没有尽情地描绘婀娜多姿的、带着乡情的、令人自豪的灞河柳树,而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了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而且是一株让人充满敬畏感的柳树,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欣赏着灞河柳树图,聆听着轻缓的音乐,吟诵着古人赞柳的诗句,既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也可设下学文的悬念)(二)初读课文 解决生字词1 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 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交流讨论自主学习生字词。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怨、韧”是前鼻音, “卓、韧、滞、铸”是翘舌音。 (2)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广袤无垠 青石嶙峋 铺天盖地 虐杀生灵 深邃 凝滞 苍凉巍巍然 锻铸 摧毁 韧劲 艰苦卓绝 名贯古今

5、 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 抹浓乡情 (3)文中难以理解的词: 深邃:深。 凝滞:停止流动,不灵活。 苍凉:凄凉。 锻铸:锻:把金属放在火里烧,然后用锤子打。 铸: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破坏。 虐杀:虐待人面致死。 (4)感情朗读词语,要求根据这些词语的意思,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这株柳树是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神奇的柳树。对于青海高原,大家对它了解吗?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关于青海高原气候、地理等方面特点的资料。 5.学习理解词语 (1)指名学生认读 广袤无垠 青石嶙峋 铺天盖地 虐杀生灵 深邃 凝滞 苍凉巍巍然 锻铸 摧毁

6、韧劲 艰苦卓绝 名贯古今 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 抹浓乡情 (2)文中难以理解的词: 深邃:深。 凝滞:停止流动,不灵活。 苍凉:凄凉。 锻铸:锻:把金属放在火里烧,然后用锤子打。 铸: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破坏。 虐杀:虐待人面致死。 (3)感情朗读词语,要求根据这些词语的意思,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熟悉课文,学习重点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交流青海高原的资料,为更好地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特点及其恶劣的生长环境。理解重点词语,为更好地理解柳树的品行做好铺垫)(三) 自由读文,理清脉络。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引导交流,教师板书。3

7、.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交流讨论后回答,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了柳树的神奇与形状。第二部分(6-7自然段):写了我想象中柳树生长的艰难。第三部分(8-9自然段):通过与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相比较,赞扬了高原之柳没有抱怨与畏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全部身心之力生存下来,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阴。(初步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株柳树。) (四)读课文1-5自然段,感受柳树生命的伟力 1.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写第1自然段的内容? (2)齐读第1、2自然段。读后谈谈感受。 (3)体会这样

8、写的好处(为了衬托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神奇。) 2.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为什么生长在平原的极其平常的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就神奇得令人敬畏呢? (1)(投影课文柳树插图)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是怎样神奇,甚至神奇得令人敬畏呢?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5节,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株柳树的神奇?写出体会。(3)交流 : 从“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做一个“两合抱粗”的动作,让学生体会这棵柳树的“粗”,然后告诉学生:一个教室大约60平方米).同学们,我们看出这株柳树确实粗得出奇,大得出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把柳树的粗、大表现出来吧。

9、 从“生铁铁锭的色泽”“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这株柳树的枝干硬得出奇,叶子绿得出奇。 从“巍巍然”“撑立”“锻铸”等词来理解和体会为什么这株柳树能够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4)齐读第5节,感受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3. 学习3、4自然段 过渡:这样一株高大的柳树,如果长在我们这儿神奇吗?而现在这株柳树是长在什么地方的?请你联系课文第3、4节,说说为什么这儿的生长环境赋予它神奇呢? (1)自由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交流对“环境赋予柳树神奇”的体会认识: 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从哪儿可以体现出来?“我”不由得“哦”了一声的“哦”应该怎样读?作者这时会怎么想呢?你

10、从“哦”字体会到了什么? 异常的苍茫又从哪儿可以体现出来?你是怎么理解的? (3)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在这悲壮而苍茫的青海高原上,见到的只有寸草不生的山峰和赭红色的原地,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却不可思议地长出了一株柳树,一株神奇的柳树!) (4)请同学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第4节。(五)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知道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确实与平常的柳树、与霸河的柳树不一样,生长的环境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也不一样。 在作者眼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是怎么样成长起来的呢?又能给大家怎样的启发呢?下一节课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体会。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六)读课文

11、6、7自然段,体会柳树的顽强精神过渡:从上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体会到这株柳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神奇的生命伟力。但是,如果我们走进这棵柳树的生长历程,你就会发现,这株柳树的神奇足以让人感到望而生畏!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6、7节,想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柳树的神奇让人望而生畏?1.学生自读思考。 2.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提升学生的理解和体会:(1)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株柳树能够存活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有层次地引导。如:恰遇好雨水,有幸萌发;遇干旱,奇迹般保存生命;躲过严酷的寒冷;经历过很多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经历过很多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摧毁和起死回生一次又一次。) (

12、2)小结提示:是啊,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青海高原上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冻土。可见青海高原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文中的描写体会生长环境的恶劣。) (3)青海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是无情的,这株柳树要想活下来是多么不容易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投影出示)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4. 老师范读第7节,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段话,想想看,哪些地方震撼

13、了你的心灵?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 学生交流听了老师范读后的感受。(能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为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作铺垫。)(七)读课文,感悟人生哲理。过渡:在家乡灞河柳树的面前,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的神奇又表现在哪儿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8、9节。1.学生自由读文 2.思考:第8节的最后两句话,应该怎样读才好? 3.理解提示: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如果它面对灞河的柳树,它会怎样想呢? 4.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1)齐读 (2)请同学们联系具体的事例说说

14、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3)请学生给名句填写关联词并朗读(课件出示): (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努力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 5.小结提示: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这株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树的时候,你心中还仅仅是一株柳树吗?你想到了什么? 6.学生谈谈由这株柳树想到了人和事。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八) 学习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体悟语言活泼富于变化的感染力。 1.回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展开合理想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引导交流:作者运用了大胆的想象,表现出了“高原之柳”的特点。如作者先以“有幸萌发”“保存生命”“继续存活”三个方面想象这株柳树生长过程中的“神奇”,然后又想象它遇到高原风雪、雷轰电击以及其他灾难的情景,写出了它的顽强毅力和韧劲。语言活泼富于变化,极具感染力。(九)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体悟烘托法对比法的妙处。 过渡:同学们,作者通过猜测和想象已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为什么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呢?1.学生回读第8自然段,自由理解。2.引导学生理解:虽然作者表面上写的是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