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答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786344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运动生理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运动生理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运动生理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运动生理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一、名词解释ATP稳态、糖的有氧分解、糖的无氧酵解、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ATP稳态:集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糖的有氧分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CO2和H2O,并再合成ATP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无氧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不需要氧的情况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生成ATP的过程,称糖的无氧分解或酵解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65%)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基础状态:指室温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二、选择题1、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A 。A.都不需

2、要氧 B.都产生乳酸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 D.都可以产生大量ATP2、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酸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B 。A.CP含量变化不大 B.ATP含量变化不大C.CP生成较多 D.ATP含量大幅度下降3、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D 。A.糖酵解 B.糖类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ATP的合成与分解4、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B 。A.肌红蛋白的含量 B.血乳酸水平C.30米冲刺跑 D.无氧阈值5、三种物质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B 。A.蛋白质、糖类、脂肪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脂肪、糖类6、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

3、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 B 。A. CP B. 乳酸 C. 水 D. CO2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C 。A. ATP B.CP C. 葡萄糖 D.脂肪酸8、酮体是脂肪代谢不彻底的产物,是在 C 部位形成。A. 肾脏 B.心脏 C.肝脏 D.骨骼肌9、进行一段时间训练,60米跑速提高了,而跑后血乳酸含量却比训练前减少,这说明 D 。A.糖类的有氧供能比例增大 B.肌红蛋白含量增多C.脂肪供能比例增大 D.ATP-CP供能比例增大10、马拉松跑的后期,能源利用情况是 D 。A.主要是糖类 B.完全靠糖类C.糖类的利用多于脂肪 D.糖类的利用低于脂肪11、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4、是 B 。A.胃 B.小肠 C.食管 D.大肠12、低血糖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是 B 。A.心脏 B.脑组织 C.肾脏 D.骨骼肌13、下列体内能源主要来源是糖类的情况是 B 。A.高脂膳食 B.中等强度运动时 C.长期饥饿 D.糖尿病14、饥饿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B 。A.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C.糖异生 D.抑制糖的分解三、判断题1、ATP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能利用的直接能源。( T )2、剧烈运动中,能耗增多,使肌肉中ATP和CP的含量迅速减少。( F)3、三大营养物质在胃内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脂肪、糖类、蛋白质。( F)4、糖、脂肪和蛋

5、白质是人体直接的能量来源。(F)5、乳酸阈是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F)6、胆汁由胆囊分泌,其成分很复杂。(F)7、生物体内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是以ATP为中心进行的。(T)8、糖和脂肪都能以酵解方式分解供能。(F)9、当肌肉中的糖原储量增加时,可以通过调节作用进入血液使血糖水平升高。(F)10、血糖的恒定有赖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释放入血。(F)11、人体剧烈运动时,其pH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乳酸生成过多造成的。(T)12、氨基酸代谢脱下来的的氨,大部分在肾脏合成尿素,最后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F)四、问答题1、试分析比较三大能量系统的特点,并举例说明。(一)磷酸原系统

6、(ATP-CP系统):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量最快,不需要O2,不产生乳酸例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二)糖酵解(乳酸能)系统:特点:供能总量比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产生乳酸例如:400m跑、100m游泳(三)有氧氧化系统:特点:供能总量大,时间长,速率低,需要氧,不产生乳酸。例如:1500 m跑,马拉松等。2、试述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一)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ATP、CP(数秒钟)糖酵解(乳酸)抑制ATP合成疲劳(二)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无氧代谢有氧代谢(三)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三大能量系统相互整合、协调一、绪论一、名词解释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

7、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如:动脉血压、体温等二、选择题( B)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2、下列生理过程属于前反馈的是 D 。A.负反馈调节 B.正反馈调节C.减压反射 D.赛前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3、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D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4、下列有关反应与适应的错误叙述是 D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B.反应是当内外环境改变时,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相应的暂时性变化C.适应是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下,机体形

8、态与功能发生相应的持久性改变D.反应和适应都是病理过程三、判断题( F)1、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而只能通过对人体实验,获得运动时人体各种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章 肌肉活动一、名词解释兴奋、兴奋性、动作电位、阈强度、阈刺激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兴奋:机体的某些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反应。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阈强度: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缩短收缩: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

9、加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拉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收缩形式。如屈肘、高抬腿跑可分为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A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有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2、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D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 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3、位于肌浆网两端的终池是B 。A 实现肌

10、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 B Ca2+的贮存库; CCa2+的和Mg2+的贮存库;D Na+的贮存库4、运动终板是指 C 。A 运动神经末梢装置; B 神经肌肉接点装置; C神经肌肉接点区的肌细胞膜增厚部分;D 分布于神经轴突上的突触装置 5、根据肌肉微细结构的研究,科学家提出用肌肉收缩的 B 来说明肌肉收缩机制。 A.肌原学说 B.滑行学说 C.反射学说 D.代谢学说6、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C 。A.只做等长收缩; B.只做等动收缩; C.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7、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B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强;C.收缩

11、速度慢,兴奋阈值高; 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8、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B 。A.兴奋阈值低,收缩速度快; 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 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 9、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D 。A.800m跑; B.1500m跑; C.10000m跑; D.100m跑10、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C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 B.对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11、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C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C.肌纤维直径粗,

12、肌浆网发达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12、与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B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神经元支配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粒体数目多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13、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 C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肉14、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 C 。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活性高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判断,1.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都具有单向性特征(F)2. 在神经肌肉接点区运动神经末梢与终板膜紧密连接(F)3. 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节缩短。(T)4. 力量训练能使肌纤维选择性肥大,有氧氧化能力提高(F)四、问答题1、简要回答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及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播的过程。、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概念: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相接近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装置。1. 接点前膜:囊泡(含乙酰胆碱)、线粒体、 微管、微丝等。2. 接点后膜(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胆碱脂酶3. 接点间隙:接点间隙与细胞外液相沟通,轴突末梢与终板膜相间隔部分。、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播的过程:运动神经元兴奋 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 接点前膜去极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