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26《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26《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测试二十六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质粒的本质是DNA B质粒能自我复制C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 D质粒仅存在于细菌体内2.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这里的基因探针是指A人工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DNA分子B人工合成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的DNA分子C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蛋白质分子D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3.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
2、、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下列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错误的组合是 若图1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质粒,D是受体细胞若图1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在融合前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到D需要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若图2中B是核移植技术,C是胚胎移植技术,则形成d的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若图2中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的影响比对甲状腺、肾上腺的影响更大ABCD4. 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检测与筛选的是A.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种B.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
3、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C.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萝卜甘蓝”D.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具有抗虫特性的新植株5. 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 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A. B. C. D.6. 在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相关操作中,正确的是 A.导入植物细胞时均采用农杆菌转化法 B.转基因动物的获得多数运用基因枪法 C.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通常需要使用钙离子处理 D.导入目的基因的动物受精卵在培养液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7. 下列关于各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时只有用
4、解旋酶才能打开DNA双链B.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连接C.RNA聚合酶能够与mRNA结合从而使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D.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使用热稳定DNA聚合酶8. 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的活性会受温度影响 B.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C.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 D.能够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断裂 9. 基因工程中一般不使用下列哪种结构或生物做载体 A.受精卵 B.噬菌体衍生物 C.动植物病毒 D.质粒10.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A与
5、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C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D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11. 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B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C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来实现的D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12. 右边甲、乙两图均为DNA测序仪显示的图像,已知甲图显示的碱基顺序为TCGAAT,则乙图显示的碱基顺序为ATCGCACBACCGTGCATTCAG DTCCGGA13. 下图供体DNA中含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的分裂,图示利用该基因
6、制备新型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经酶A处理后(I)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B(II)是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C()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D该过程涉及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14.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质,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15.
7、 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在医学研究及相关疾病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具有全能性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内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16. 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珠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做探针,对三种细胞中提取的
8、总DNA用限制酶切割形成的片段进行杂交实验;另用同样的三种基因探针,对上述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杂交实验,上述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合双链“”表示杂交过程没有杂合的双链):细胞总DNA细胞总RNA输卵管细胞红细胞胰岛细胞输卵管细胞红细胞胰岛细胞卵清蛋白基因珠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下列是表中到中填写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17.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
9、表达18. 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19. 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工程能定向地改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B.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C.蛋白质工程能产生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D.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20.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应做到多环节。下面哪
10、些属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环节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转基因农作物的农田试种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A B C D21. 关于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B.转基因生物引起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分往往是随机的C.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是无法弥补的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造成安全性问题,但不能一概而论22.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b、c、d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结构B要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不同种b切割a和dCc连接双链
11、间的A和T,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D若要获得未知序列d,可到基因文库中寻找23.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说法是A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B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C我国的政策是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 D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源或者引起中毒24.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和组织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需要的酶主要有限制性内切酶和D
12、NA连接酶B过程需要加入卡那霉素进行选择培养C过程为脱分化过程,培养基中只需加入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D过程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虫基因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D过程可以用虫感染植株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A B C D25.3脂肪酸是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它对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糖尿病等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科学家从一种线虫中提取出相应基因,然后将该基因导入猪胚胎干细胞,以期得到富含3脂肪酸的转基因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线虫中提取目的基因需要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此酶作用于氢键B构建重组DNA时,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受体细胞可以是胚胎干细胞,也可以是受精卵C培养胚胎干
13、细胞的培养基中,所加入的动物血清也是植物组织培养必需成分D培育转基因猪需利用到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二、简答题1. 金花茶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降低观赏价值。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请据图回答: (1)将连接到并形成,常用到的酶是_和_。(2)与上的某种抗药性基因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的基因结构的编码区内有_和_;而是_,它的基因结构的特点是_。(3)经检测,被侵染的金花茶叶片细胞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已经在金花茶细胞内得到_。欲快速培育大量该抗病新品种,应该采用的技术为_。2. .(1)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细胞一直处于 状态,因而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突变体经过进而发育成为新品种。(2)突变体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