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707741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罗宗学 云南昆明 650091)1. 前言进入21世纪,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

2、系,是新世纪经济研究的主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自始至终就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我们是能够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是当今世界发展总趋势。目前,环境资源已作为一项经济指标。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社会发展全面高涨的历史时期,探讨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2. 生态环境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1生态环境211 生态环境含义生态环境概念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和中国谋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侧重的是人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生态质量。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

3、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国环境保护法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正是基于生态环境

4、与生活环境的这一密切关系。212 生态环境的保护及重要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和危害;三是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此外,防止臭氧层破坏、防止气候变暖、国土整治、城乡规划、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控制人口增长和分布、合理分配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近年来,中国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环境形

5、势依然严峻。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二十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甚至损害国际形象。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中之重。22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21 经济与生态环境资源和谐发展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和谐理论倡导健康、适度的发展,反对对科学技术的滥用,反对对自然生态的无法弥补的破坏。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努力保

6、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实现经济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所以我们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不能以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建立和维护经济发展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这是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特点。222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不能忽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环境污染的水平也较低;在经济起飞,制造业大发展阶段,

7、资源的消耗超过资源的再生,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经济结构开始改变,污染行业停止生产或被转移,经济发展带来的积累可以用来改善与治理环境。同时,人们的环境意识随着文明的发展逐渐增强,环境状况逐步改善。可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协调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要以环境保护为条件。自然环境系统的物流、能流是经济系统物流、能流的来源,环境系统的生产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价值增值的基础。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矛盾运动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环境系统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才能使经济增长成为可能;二是保护生态

8、环境离不开经济发展。这是因为,良好的环境质量只有在适宜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秩序下才能达到,不适宜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秩序必然出现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和捕捞等现象,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同时,治理污染和保持良好的环境需要技术和资金,这就必须依靠经济实力的支撑。当然,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无限,而自然资源及环境生产力的供给是有限的;经济发展总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治理环境总要占用一定的资源,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3.中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3.1 中国的环境问题现状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

9、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目前,发达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中国,则同时存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环境污染和破坏给中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中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大为不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污染问是孜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32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

10、状中国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再加上体制、管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已相当严重。中国的环境污染及治理工作呈现以下特点:(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与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生产力布局及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总体上西部及北方以生态环境退化为主,东部与南方以环境污染为主。在局部地方或城市又交叉出现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的现象。同时,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出不平衡性,譬如东南沿海地区虽然环境污染压力大,但国家投资力度大,治理程度高,污染得到一定遏制。而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压

11、力虽然小,但治理力度也差,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2)中国相当多的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还未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中国的7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很突出。(3)生态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都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生态环境问题所造就的高额的经济损失,逐渐成为制约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中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

12、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各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33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采取适宜对策,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已成为新世纪中国的标志;用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中国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

13、策的主要问题。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新的政绩观、绿色GDP、可持续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农业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都包含着从生态学角度思考经济问题的思想。国际社会中有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例子可以供中国借鉴和利用。循环经济的产生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

14、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最大的特征是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多有应用。如德国循环经济的实践就是在其处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战略与政策的发展演变中,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挖掘中国西部地区的巨大资源潜力和市场潜力,促进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西部边境的边防安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西部地处内陆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承载能力比较低,多年来不合理的经济开发活动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5、为此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生态环境和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在顾及到二者关系和际社会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在法律方面进行探索和发展。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强制性指标,是行政执法的科学依据。力求通过法律手段来更进一层次的实现生态环境发展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5.小结中国政府应该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和技术的手段保护环境与治理环境污染,并比较各种手段的特点、成本和收益,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管制标准;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道路。实现以“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为特征的集约

16、型增长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此外,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和可持续的能源支撑及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的开发,因此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和生物能等替代能源,推动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并提供政策和法律的制度支持、保障和激励,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所必须的。参考文献:l杨卫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特区经济, 2007(1):2752762赵亚乔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fJ求是学刊,2007,4(30):57613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等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J环境保护,2005(4):634章庆民关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