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707700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春 朱自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

2、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

3、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第1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至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至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四、讲读体会: 第二课时一、回顾前文:二、继续分析课文:第一段:迎春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轻声读第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

4、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朗读第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节。 ()第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5、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第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

6、,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第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

7、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第2到节着重写景,第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

8、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第三段:颂春。 (1) 朗读、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三、小结全文:四、作业: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板书设计 总写 一

9、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10济南的冬天 老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

10、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拨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侯截然不同。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

11、边领略。二、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四、细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2、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第1自然段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

13、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第二课时一、复习前文:二、继续分析课文:1第2自然段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

14、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2第3自然段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

15、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3第4自然段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出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