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养生之道.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702771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养生之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曾国藩养生之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曾国藩养生之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曾国藩养生之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曾国藩养生之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国藩养生之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养生之道.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国藩养生之道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在给澄弟、沅弟的信中,曾国藩说道 我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以养生六事勉励他们,“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用,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曾国藩提倡养生首先要养心。一是“慎独”,认识善恶,进行道德自省,心中安泰,清心寡欲;二是“主敬则身强”,一个人无论内外,皆须庄重宁静;三是“求仁则人悦”,胸怀万物,顺应天地之理;四是多习于勤劳,少安逸享乐,勤劳使人长寿,安逸

2、使人早亡。养心的另一途径,是“读书养我浩然之气”,做到心中坦然,精神愉快。“以光辉灿烂的事物充满人心的学问,如历史、寓言、自然研究皆是也。”曾国藩多次强调读书对养生的作用。他的两个儿子纪泽、纪鸿体质较弱,曾国藩劝他们多读并多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希望以其丰腴的墨气、坚韧的骨力,变化他们的生命气质。他还希望他们在吟诗作字、陶冶性情时,学习陶渊明的冲淡之味、潇洒胸襟也就是以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达到养生目的。曾国藩的中厅堂悬挂有八本堂匾,其跋云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这种养生思想是他多次在家书中强调的,与兄弟说,与儿女说,可见曾国藩的重视程度。易生恼怒,不仅是一般人的情感态度,

3、也是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的,是一个需要汲取的教训。曾国藩告诫家人,要像佛家所说的那样,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遏抑肝火,不使它过分炽烈,节制血气,不使自己的嗜欲戕害自己的身体性命。去怒,也是为了养心,减少了忿怒,心中也便安泰平和,豁达从容,充满虚明之气这对我们现代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尽管曾国藩非常重视养生之道,但他对生命的健康长寿,却不存妄念,不迷信,一切顺其自然,人的“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这种达观、冲融之气,不也是今天追求养生的人们所应具有的襟怀、器识么?曾国藩养生经启示-央视国际 2006年06月22日

4、10:06 来源:CCTV.com曾国藩是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22年10月,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曾国藩是一个能举一反三的人,唐镜海这一番教诲,使他生出许多养生的心得来,如

5、他在咸丰11年的日记中写道:“忿、欲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可谓名言至论,”他又记道:“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惩忿”曾国藩解释说即“所谓少忿怒也。”“窒欲”就是克制情欲。“少食”就是不吃得太饱。“多动”就是增强运动。 曾国藩是怎样对待这四条的? 惩忿:惩忿的目的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做到泰山崩于侧而脸不变色,心不跳。为了学得这手功夫,他向冯树堂学了静坐之法。但开始时,曾国藩的静坐并未达到排除杂念,是形静而神未静。正如他自己所说:“静坐之法,养气之方,都只能知,不能行。”例如道光二十四年的正月初一,他就在日记中载:“是日为车夫忿怒两次。”曾国藩

6、要受程朱道学的约束并塑造自己的形象,官场上自然有许许多多刺激他的东西,他能静下来吗? 窒欲:这是曾国藩的父训。初进京时,他父亲就写信教他保身三要:“节欲”、“节劳”、“节饮食”。欲又有情欲、贪欲、求知欲等,曾麟书要儿子曾国藩“节欲”,应指的是节制房事。这件事,在曾国藩的日记里并不泛记载。他曾道:“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好德之知也。”他又曾记道:“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他觉得房事不节制,愈来愈有损身体。 少食:孔子曾经说过:“君子食无求。”“少食”就是从这而来的。对于饮食,曾国藩是缺乏科学的饮食方法的。他对满意的席面,日记里总是记“甚丰”,他是以鸡肉鱼的数量来评

7、价的。曾国藩在这方面是不太注意的。以道光20年12月头10天计算,曾国藩在外作客吃饭7次,在家陪客吃饭1次,差不多每天吃一餐客饭,自然是肉食吃得过多。且曾国藩又喜杯中之物,日记中常有作客索酒喝的记载。行军打仗也常应邀吃饭、喝酒。打一胜仗便要喜庆数天。曾国藩对于“少食”的誓言也落实得不甚好。 多动:对于这一点,曾国藩也是难以做到的。年轻时候,他整日读书,既不劳动,也不锻炼。中了秀才,出门坐轿。入京以后,则是车马代步。由于曾国藩不讲究锻炼,30岁后一直是一副精疲力尽之相,眼蒙、头晕,镇压太平天国指挥作战时,常有“放倒之像”。 由于曾国藩前期潜心科举,研究学问,后期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没有也不可

8、能按照他父亲教以的“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去办,他62岁的时候就中风死了,没有达到我国现在人口的平均寿命。 曾国藩养生箴言 发表时间:2011-01-14 发表者:齐林 (访问人次:81) 百字做人养生诀 “寡谷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杯不乱性,忍气勉伤财。贵向勤中得,富从俭里来。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正直真君子,刁唆是祸胎。暗中休使箭,乖里带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衙门戒出入,乡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闲非口莫开。世人依此语,全福乐康哉!”这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一段话,著名书法家冯大彪先生称其为百字养生要诀。北京燕化医院内分泌科齐林 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

9、,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他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不朽,他的一生很注重修为和养生。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写道:“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 为人处世多助益 寡谷精神爽,思多血气衰。这是他所提倡的精神养生之道。养心要做到心中坦然,精神愉快。“以少怒为本,事亲以欢心为本”。特别强调养心与养息息想结合的养生之道。要求人应该做到“不藏怒,不宿怒,谦和待人,凡事顺其自然,不急不躁,沉着冷静,饮食起居有弛有度,心怀坦荡平和。”清高敛简的谦和之道。 曾国藩的中厅堂悬挂有八本堂匾,其跋云:“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易生恼怒,不仅是一般人的情感态度,也是历

10、史上“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的,是一个需要汲取的教训。曾国藩告诫家人,要像佛家所说的那样,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遏抑肝火,不使它过分炽烈,节制血气,不使自己的嗜欲戕害自己的身体性命。去怒,也是为了养心,减少了忿怒,心中也便安泰平和,豁达从容,充满虚明之气这对我们现代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养性须修善。认识善恶,进行道德自省,心中安泰,清心寡欲;“主敬则身强”,一个人无论内外,皆须庄重宁静:“求仁则人悦”,胸怀万物,顺应天地之理,多习于勤劳,少安逸享乐,勤劳使人长寿,安逸使人早亡。还有就是要读书,“读书养我浩然之气”,做到心中坦然,精神愉快。“以光辉灿烂的事

11、物充满人心的学问,如历史、寓言、自然研究皆是也。”曾国藩多次强调读书对养生的作用。他的两个儿子纪泽、纪鸿体质较弱,曾国藩劝他们多读并多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希望以其丰腴的墨气、坚韧的骨力,变化他们的生命气质。他还希望他们在吟诗作字、陶冶性情时,学习陶渊明的冲淡之味、潇洒胸襟也就是以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达到养生目的。 病从口入,疾病与养生同源 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他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膏粱厚味,肥鱼大肉,皆损伤脾胃。合理清淡饮食可以养脾胃,脾胃得养,自然健康长

12、寿。 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曾国藩每天坚持饭后走1000步。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曾国藩对生命的健康长寿,却不存妄念,不迷信,一切顺其自然,人的“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他的这种达观,冲融之气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明明生)曾国藩:大病之后重养生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7-12-07 07:45:00 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他自幼胸怀大志,很爱探讨历代的治乱兴衰,赞羡张良、诸葛亮、谢安、房玄龄、范仲淹和司马光等人的辉煌相业,并决心长大后

13、也轰轰烈烈干一番,以留名青史。后来,他被录取为翰林院庶吉士,并从此飞黄腾达。 然而,由于曾国藩年轻时过于苦读,而没注意爱惜身体,以致30岁已显老态。他曾为此而哀叹:“余今年已三十,资禀顽顿,精神历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 1844年7月,34岁的曾国藩奉旨充四川正考官。当他出京行至保定府,便中暑晕倒。后来,虽然硬撑着到达西安,却再也无力继续前进了。幸亏陕西巡抚李星沅把他接到署中,为他请医问药,才使他按时赶到了任上。这场大病,对他触动极大,他开始认识到“吾人第一以保身为要”;若无健康的身体,雄心壮志、文韬武略,均将付诸东流。从此,分外重视起养生之道来。 后来,曾国藩在他写的家信中多次提及养生,并

14、明确指出:“养生要以少恼怒为本”。他说:“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只是无法处世,也无法养德;不仅无法养德,也无法保身。中年以后,则肝肾交受其病。若抑郁不畅则伤木,心不上烁则伤水。”他还以现身说法写道:“余今日之目疾及夜不成寐,其由来不外乎此。”所以,他主张以“平和”二字相勖。 在另一封家信中,曾国藩又写道:我对于一切事情都采取“尽其在我,听其在天”的态度,在养生之道上也是如此。体格强健的好比富人,因为戒除奢侈而更为富有;体格弱的就好比穷人,因为节俭而得以自我保全。节俭吝啬,不仅表现在食色之性上,就是在读书用脑等事情上,也应该加以约束,不要让它过了头。他还告诫子侄们说:古人以惩忿窒欲为养生之道

15、。所谓惩忿,就是他所说的少恼怒;窒欲,就是他所说的知节啬。并强调:“因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 为便于自律并训导子弟,他还特地写了一首不求诗。诗曰: 知足天地宽,含得宇宙隘。 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 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 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 而况处夷途,奚事生嗟忾。 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 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处。 曾国藩在其家信中还一再强调:“生病之后不要乱投医,更不能乱服药,按照养生之道,我以为多数情况下以不服药为上策”“药能活人,亦能害人。庸医活人者十之有三,害人者十之有七”“药虽有利,害而随之,不可轻服,切嘱”。他还批评生病的季弟及其身旁人员说:“不要过分迷信服药,切忌乱投医、乱服药”“那些多服药,求祷神祗的做法,都是没有用的。” 与此同时,他对食补、食疗却很重视。 曾国藩主张“食必淡节”,即饮食要清淡,食量要节制,不要过快、过饱。他虽然自幼生长在湖南,却很少吃辛辣生硬和厚味。 在一封家信中,曾国藩还对生活在农村的弟弟说:黎明时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