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原综合征.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699464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田原综合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田原综合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田原综合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田原综合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田原综合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田原综合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田原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早期严重性癫痈脯病川7l脚翻”(一)流行病学资料发作主要出现在出生后10天左右,但有时可能在宫内或者直到出生后3个月才发病。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但具体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不详。目前有大约100例的病例报道,但是,有可能很多患有这种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早期死亡,未能进行临床脑电图的检查和诊断,因此真正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很可能被低估。其中一份报道提到了“1.5/1000 -5/1000产后新生儿有脑痉挛的发作气尽管并未进行准确诊断,但提示大田原综合征的发病率可能要比目前认识的高。(二)临床表现大田原综合征的临床脑电特征主要是在睡眠和觉醒阶段都存在强直痉挛和抑制一爆发脑电模式。强直

2、痉挛常常由待续1一10秒的躯干向前强直性屈曲组成,发作频繁,每24小时内发作10-300次,单独或者丛集出现。发作可以是全身性、对称性,也可能是单侧性,在觉醒和睡眠中均可以发生。三分之一的新生儿可有游走的局大比L运动阵挛发作或偏侧抽搐,但是比较少见。交替性的偏侧抽搐或GTCS也少见,而肌阵挛发作罕见,游走性肌阵挛并非其特征性。(三)病因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发育畸形,比如偏侧巨脑回、脑穿通畸形、A:-di综合征、卵圆体-齿状回发育不良、乳头体缺如、线状皮腺痣综合症,脑发育不全,局灶皮质发育不良。其他病灶性脑损害或代谢性障碍引起的大田原综合征罕见。尚未发现家族性病例。在种经病理研究中,相对于早发性肌阵

3、挛脑病和*at综合征,大田原综合征的受累者有最严重的病理改变。(四病理生理与其他在脑发育成熟较晚阶段,脑损伤导致的癫病性脑病相似,大田原综合征可能是发育中的大脑对于损伤出现的最早年龄相关性癫病。事实是,在2-6月时,大田原综合征的临床脑电图常常演变为West综合征,并进一步演变为LGS儿茶酚胺和五一经色胺系统功能失调可能与大田原综合征有关。(五)诊断与新生儿发作的诊断程序相同,包括对病因的诊断和可能的治疗。脑影像学检查常常显示严重的异常和皮质发育畸形。如果脑影像学检查正常,则必须进行代谢方面的检查。脑电图脑电抑制一爆发模式具有假节律周期性。爆发活动包括高幅慢波并混有棘波,持续2-6秒,抑制期包

4、括波幅抑制,脑电图平坦或近乎平坦,持续3一5秒。两次的爆发的间隔一般是5一10秒,这种脑电异常模式在觉醒和睡眠中均可发生。 大田原等人报道,根据大田原综合征在觉醒和睡眠中的抑制一爆发模式的假周期性,能够鉴别和周期性高幅失律(在睡眠中周期性明显),也助于鉴别严重异常新生儿的爆发一抑制脑电模式。1.大田原综合征的抑制一爆发模式与早发性肌阵挛脑病的脑电异常大田原综合征和早发性肌阵挛脑病的爆发一抑制模式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大田原报道.刀,早发性肌阵挛脑病的抑制一爆发模式在睡眠中增强,经常不出现在觉醒期,但大田原综合征的脑电异常连续出现于觉醒和睡眠期,并且抑制一爆发模式在大田原综合征中出现在发病时,在出生

5、后的6个月内消失,而早发性肌阵挛脑病的抑制一爆发模式在一些病例中出现在出生后的1一5月,井且以持续更长的时间为特征。在录像脑电图和多导记录中.抑制一爆发模式的爆发期伴有持续不同时间的临床强直痉挛川。强直痉挛也可以伴下面脑电图特征:(1)当强直痉挛以5一10秒的间隔丛集出现时,出现弥漫的去同步化脑电活动,抑制一爆发活动消失。(2)相对于发作间期,发作时的抑制一爆发模式更频繁,更弥漫以及幅度更高。2演变为West综合征和LGS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大田原综合征的临床和脑电图呈现年龄相关的演变,首先演变为,est综合征,然后演变为LGSo脑电图方面,特征性的演变过程是抑制一爆发模式逐渐消失,在发作后3一

6、6个月出现高幅失律,并且以后可能演变为LGS的慢棘慢波脑电模式。抑制一爆发演变为高度失律最早在抑制期逐渐出现较高波幅的节律活动,随后觉醒期的抑制一爆发模式消失,最后睡眠期的抑制一爆发模式消失伪。从高度失律演化为弥漫性慢棘慢波的过程如下:高度失律模式最早在觉醒期逐渐呈现片段化并消失,随后在睡眠中高幅失律被LGS的慢棘慢脑电异常模式取代。部分存活者显示高度局灶或完全偏侧性的棘波,这此病人可能有颇繁有严重的局社性发。(六)鉴别诊断大田原综合征主要和早发性肌阵挛脑病鉴别。(七)预后大田原综合征有高度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半数的患儿死于发病后数周或数月,其他患儿不久会出现永久性的严重精神和神经功能障碍,精神

7、运动发育进行性恶化。婴儿可由于截瘫、偏瘫、四肢瘫、共济失调或肌张力障碍而活动受限。在存活者中,临床和脑电图在发病后数月内演变为,-o综合征,井可能在患JLz-s岁时演变为LGS。根据大田原等人报道,抑制一爆发模式演变为高幅失律,然后演变为慢棘慢波脑电图异常的患儿预后差,死亡率高。相反的,尽管有严重的梢神运动障碍,发展为局灶性棘波的患儿的发作较少,死亡率低。(八)治疗缺乏有效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和任何类型的抗癫响药物治疗都没有效果。有1例关于大田原综合征对哇尼沙胺有很好反应的报道山。氨己烯酸短期的疗效也有报道。还没有研究更新的抗癫响药物效果。对局灶脑发育不良采取手术治疗,有时有益。文章来自:hh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