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的表土剥离及保存、回填利用方式.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69728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方案的表土剥离及保存、回填利用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土保持方案的表土剥离及保存、回填利用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土保持方案的表土剥离及保存、回填利用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方案的表土剥离及保存、回填利用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方案的表土剥离及保存、回填利用方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土剥离1 前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开发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回填活动,不可避免地对占用的农业、林业用地造成破坏,毁坏地表植被、挖损和埋压土地、破坏地表土壤等,不仅降低了土壤抗蚀能力,加剧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甚至使地面形成再塑的、几乎没有种源和土壤的生土层、母质层或岩石。如何在建设的同时合理有效的保持、保护土壤资源,使土地可持续利用,成了开发建设项目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表土和草皮剥离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 1、无表土剥离意识; 2、表土剥离时胡乱剥离,简单的整齐划一; 3、表土的保存、防护及利用方案不当。2 表土剥离设计表土

2、剥离、保护及利用关键在于1、 剥离区域2、 剥离厚度3、 保存及防护方案4、 回填及利用方案的确定 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2.1 剥离区域一般来讲,施工结束后需要复绿、复耕(园)的区域都应列为表土剥离区域,但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根据施工区域土层厚度、肥沃程度及后续植物措施搭配等确定。主体工程不考虑清基、清表,往往直接回填砂石、土料进行碾压平整,这给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复绿、复耕(园)带来困难,应增加表土剥离措施。在施工工区布置及临时占地修筑前进行剥离。主体工程先进行清基,主体工程先剥离地表无用层,并在水土保持设计中提出保留表层清基料及无用表层土作为后期绿化覆土,就可以不

3、将此区域列为表土剥离区域,避免了工程量重复计算。2.2 剥离厚度一般来讲表层土的厚度平均为20cm,厚的可达30cm,但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根据剥离区域土壤耕植层厚度及后期复绿、复耕(园)所需回填量来确定剥离厚度。由于区域内表土厚度存在差异,对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可适当深剥,对土层较薄、肥力不高的地方可适当浅剥,在总量控制(用多少剥多少)的前提下应尽量将剥离区域内最肥沃的部分土壤剥离出来。设计中简单的将剥离厚度统一设为30cm是不适合的,应根据剥离区域现状表土厚度和回填需要量确定。1、 耕地、园地:由于长期的耕作、种植,表土层相对较厚且分布较为均匀,一般为50cm以上,土壤熟化程度较高,临时占用的

4、耕地、园地在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原地类,表土剥离时应将表层土全部剥离利用,便于迹地恢复时快速恢复土地生产力。2、 林地、草地:表土差异较大,厚度一般在30cm以内,表土剥离中应控制剥离厚度,剥离厚度过大不但增加工资投资,给保存带来不便,下部生土如混进表土,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2.3保存及保护 线状项目总体应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保存方案,点状项目应采用“分区、分片集中保存”,表土临时堆存应尽量占用场内空闲地,如场内无适合堆处则应另行征地,表土保存过程中应设有临时防护措施。 对于线性工程可以根据剥离量和堆放的条件每100m、200m、500m、1000m分段进行堆放,四周用编制土袋临时挡护,编织袋

5、外0.5m-1.0m处设临时排水沟,堆积形成后可利用铲车或推土机对顶部和边坡稍作压实,顶部应向外侧做成一定坡度,便于排水。 如堆放量小,可用塑料彩条布或薄膜覆盖即可,四周用土袋压脚。 如保存期较长,超过1个生长季,可撒播草籽临时绿化,草种应该选择有培肥地力的(豆科)牧草。 如堆放在渣场,一般应集中堆放在渣场下游或者两侧地势平缓处,避开低洼及水流汇集处。3 回填利用 回填利用应注意的事项 1、为提高草皮成活率,植草皮前应先覆土,覆土应控制厚度,一般为3-5cm,覆土时应适当压实,增加与边坡粘合力,避免剥落或因含水量增加与草皮一起顺坡向下滑移,如采用框格植草护坡,也应在框格内覆土。 2、表土回填及整地过程中应地面与周边地形相协调,应避免出现中间低四周高,以避免雨天造成洼地积水。 3、临时占地利用完毕后应先铲除地表泥结石层,然后回填表土进行全面整地,全面整地后地面高度应与周边相一致,以利于复绿、复耕(园)。 4、当采用喷混植生或打土钉挂网喷草绿化,不需覆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