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管教儿童四.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69605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谈管教儿童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略谈管教儿童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略谈管教儿童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略谈管教儿童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略谈管教儿童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谈管教儿童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谈管教儿童四.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谈管教儿童(四)4 、不要用过分的物质主义使孩子饱和且不论大萧条年代如何困苦,那时至少有一个问题比现在易于回答。对于孩子的物质要求,我怎能拒绝呢?那时要父母告诉孩子,他们买不起孩子想要的一切,是很简单的一件事,爸爸只能勉强保住桌上的面包。可是,到了这个物质丰裕的年代,父母的任务就困难多了。要鼓起前所未有的勇气,才说得出:“不行,我不给你买布娃娃”。而那时说“对不起,你知道我们买不起那个布娃娃”,则不需要什么勇气。孩子们要贵重玩具的欲望已经被玩具商花费成百万美元的电视广告精心的激发出来了。这些商品工艺卓绝,喷气式飞机、电动怪兽、自动步枪,其大小造型与真的丝毫不差。小顾客坐在电视机前,张大嘴巴,

2、完全被迷住了。五份钟后,他发动战役,到底花了爸爸14元,外加电池钱和税款才算完。麻烦在于,爸爸能买得起这个新物品,就算不用现金,至少也可能用他的魔幻般的信用卡。如果本街区有三个孩子买了值得羡慕的玩具,妈妈和爸爸就会感到一种压力,甚至有一种过失感。他们觉得自己自私,因为他们自己就曾耽于类似的奢侈。假如父母有足够的勇气抵制孩子的强烈要求,孩子还可绕道而行-众所皆知,祖父祖母是极易“上当”的。就算孩子不成功,父母或祖父祖母没有给他买他要的,也有一个一年一度万无一失的来源:圣诞老人!小孩要圣诞老人给他带那样东西来时,父母便身入陷阱,无法逃脱了。他们能说什么呢?“圣诞老人买不起”吗?难道圣诞老人会忘记他

3、,让他失望吗?绝对不会。圣诞老人自然会赶着雪橇,带着玩具来的。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应让孩子享受盛世的果实呢?”当然,我不否认,孩子应有一定数量他热望的东西。但是许多美国孩子被过量的东西淹没了,这对他们有百弊而无一利。人们常说,繁荣盛世远比逆境考验人,对此,我颇表赞同。如果孩子觉得他理应想要啥就要啥,想何时要就何时要,那就没有什么比这样更能使受惠而无感激之情了。瞧瞧孩子怎样在生日晚会上或是在圣诞节撕开一大堆礼品包装纸,是很有教益的。孩子仅仅扫了一眼,就把贵重礼物一件接一件地扔到一边。如此缺乏热情与感激,把孩子的妈妈急坏了。于是,她说:“咳,马文!你瞧这是什么!一个小录音机!这下该

4、对奶奶说什么呢?去好好抱一抱奶奶,你听见了吗,马文?上奶奶那里去,搂住她,亲亲她。”马文说不定不会对奶奶说一番亲昵的话。他不动弹是因为事实上,轻易得来的这些奖励无价值,尽管买来这些东西是人是花了不少钱的。拒绝给予孩子他想要的一些东西还有另一个原因,虽然这听起来使人摸不着头脑,但实际上你给他太多,则正好剥夺了他的欢乐。关于这个原理,我有一个极好的例子,这在每年的感恩节时可以在我家明显地看到。我们家有福,请了几个天下最了不起的厨师。每年一到感恩节,他们就“大显身手”。传统的感恩节正餐包括火鸡、豌豆、热卷、两种色拉、还有六至八种其他菜肴。我们在餐桌上的交流举止并不雅观,但颇为壮观。大家一直吃到不舒服

5、才罢手,根本不为餐后甜点留下余地。接着,苹果馅饼、重油蛋糕、鲜饮料送上桌来。看起来,我们似乎一口也吃不下了,可我们还是又吃开了。末了,吃得胀鼓鼓的,全家开始摇摇晃晃地离开餐盘,去找一个地方躺下。再过一会,大概是下午3点钟,腹内的压力开始减退,大家就把糖果糕点散开。到了该吃晚饭的时间,没有一个人感觉饿,但我们习惯于一日三餐。火鸡和夹心卷摆好了,吃完了,又送上一份馅饼来。这时,人人吃起来眼色茫然,心不在焉;既不想吃,又不喜欢吃。这种可笑的仪式要持续两至三天,直至一想到食物就觉得恶心。一方面,吃饭通常提供生活的最大乐趣之一;另外一方面,食欲被过分满足时,吃东西又失去了它应有的欢悦。欢悦产生于强烈的需

6、要得到满足之时。没有需要,就无所谓欢悦。对一个渴得要命的人来说,一杯清水远甚于金子。将此理推及孩子身上,尤为明显。如果你从来不让孩子想要东西,他永远不会享受品尝到得到此物的欢欣。如果你在他会走之前就给他买小三轮车,在他能骑这前给他买自行车,在他会开之前给他买小车,在他知道钱的价值之前给他买钻石戒指,他接受这些礼物时就不会有多少欢欣之情与感激之心。这样的一个孩子永远没有机会朝思暮想,切切渴望得到某个东西,这该是怎样的一种不幸啊!他完全可能失望得要用工作去争取,这样,同样一个本来只是乏味无趣的东西,就可能会变成珍贵的战利品或财富。我建议你给与孩子暂时剥夺的刺激,这于他乐趣更多,于你花钱5、避免爱得

7、过分,亦避免控制太紧。管教过分的后果不言自明。如果父母过于严厉,事事干涉,孩子会饱尝蒙耻受辱之苦。家庭的气氛冰冷呆板,孩子永远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他事事不能自主,个性被父母权威的铁蹄任意蹂躏,持久的依赖性、来势汹汹的敌军意和精神变态都会从这种难以忍耐的重压下生产。而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放任自流同样是悲剧性的。在此种情形下,孩子从襁褓时期开始就是自己的主人,他以为世界是围着他那个任性的帝国为中心旋转的。他往往瞧不起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不尊重他们。家里全无纪律,骚动不安,他的母亲往往是本街区神经最紧张、意气最消沉的女人。孩子尚幼小时,母亲只有留在家里,因为不论她把这个小捣蛋带到哪里,她都会感到难堪。

8、倘若这种混乱能育出健康的、令人放心的孩子,这番艰辛还算是值得,不幸的是,孩子通常会因这种无纪律的环境而吃尽苦头。本书开篇就强调了教养孩子时过分放纵的方法带来的危险和社会恶果。但我并不想由此而引起父母做得过火,从而在另一方面铸下大错。两个极端均是灾难性的,只有适中才是安全的,而这个适中有时则难于把握。缺少爱和爱得过分对孩子均无闪处。完全无爱(排斥)势必从感情上,有时还从生理上,毁掉孩子。没有爱,没有触摸,没有照料,婴儿常会夭折。这个事实早在13世纪就被人们注意到了。当时,腓特烈二世用50个婴儿做了一项试验。他想知道,如果没有机会听到人说话,这些孩子会说什么样的语言。为了完成这个令人纳闷的研究项目

9、,他派奶妈给孩子洗浴、喂奶,但禁止她们爱抚、搂抱或对他们说话。结果,试验失败了,50个孩子无一遗漏,全部夭折了。新近做的数百项研究表明:出生第一年期间的母亲-孩子关系对孩子显然是生死攸关的。没有爱的孩子无疑是万物中最悲惨的。无爱对孩子有极坏的影响,这一点广为人知;过分的爱或“超级慈爱”亦有危险却鲜为人知。就连一些德高望重的专家,如卡尔.门宁格博士就没有认识到过分的父母之爱的危险。他认为,从来没有孩子是被爱毁掉的。被毁掉的孩子是那些被弃置而不加理睬的孩子;或是因其调皮,被可能招致的惩罚吓坏了孩子;再不就是被迁就迷住的孩子。尽管我很尊敬门宁格博士,但我还是不能同意他的看法。我相信确有一些孩子是被爱

10、宠坏的,眼下的美国人是有史以来最看重孩子的,许多父母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全部梦想、全部心愿、全部未酬之志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种理论的登峰造极便是溺爱子女。我曾同一个母亲交谈过,她热切地对我说,孩子是她唯一的幸福源泉。漫长的一生中,她大部分时间会在前厅窗前,注视着她的三个女孩玩耍;她担心她们会受伤,或需要她的帮助,或者把自行车骑上街。虽然她的夫君怨声载道,可她还是牺牲了对他的责任。她从没有时间打扫房屋,在空口站岗是她唯一的职责;那些可能伤害她的爱女的潜在威胁意使她惶惶不可终日。对慈爱的父母来说,孩子生病或遽然有险总是难于忍受的,然而即使是最小的威胁也会给慈爱子女的父母带来巨大的不安。不幸的是,惯

11、于溺爱的父母并非唯一的受苦人,孩子常常亦是受害者。理论上已证明,气喘病经常发生在被“爱得连气都透不过来”的孩子身上,虽然这之中的关系还没有最终确定。溺爱的其他后果还少有探测,惯于溺爱的父母很难让孩子去承担一些合情理的风险,而实际上,这些风险是孩子成熟起来的必要前奏。同样,上一节谈到的物质问题在父母双方或一主溺爱孩子的家庭中更为严重。感情晚熟是溺爱常有的另一后果。我已经尽力说明,管得过紧和爱得过分都是有害的。另外一个在社会中经常发生的不幸情形也值得一提。这种事出现在对控制孩子有不同意见,而父母双方各自代表一个极端的家庭中,情形不外乎是一个熟为人知的模式:爸爸很忙,完全陷在工作之中;他早出晚归,回

12、家还带着一包工作。也许他还经常出差。碰上他偶然在家并且不工作的时候,他总是精疲力竭;他一屁股坐在电视前看球赛,不愿意让人去打搅他。自然,他管孩子的方法十分严厉而没有同情心。他经常发火,孩子学会了避开他。与此相反,妈妈没有一个外部世界以从中获取个人乐趣,家庭、孩子是她喜悦的源泉。事实上,这些已经代替了从她结婚始就消失殆尽的浪漫情火。她忧心冲冲,为孩子的爸爸对孩子缺乏爱和温柔而担心。她感到,她应该偏向另一方向,以便补偿他的严酷。当孩子们没吃晚饭就被父亲送去睡觉,她便偷偷给他们送去牛奶和小甜饼。逢上孩子的爸爸出外,她就成了家中唯一的权威,结果家里占优势的基调是松松散散,放任自流。她太爱孩子,不敢冒险

13、去管孩子。于是,父母两的权威象征相互作用、互相矛盾,而孩子则夹在他们之间受教育。孩子对父母两人皆不尊敬,因为他们各自破坏了对方的权威。据我的观察,这些权威自我毁灭形式之中常常埋下了反叛的定时炸弹,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炸弹就会爆炸。我所知道的大多数充满敌意、咄咄逼人的少年人都出自于这种自相对立的家庭。如果我们要想养育出健康、有责任心的孩子,我们就必须力争找到爱和管的“中点”。第一章小结为了不致误解,我想从反面强调一下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你的家庭气氛严厉、苛刻、压制成都性;我亦非建议你每天早晨伴着孩子吃火腿和鸡蛋时打他一顿屁股,或者逼迫着孩子双手并拢,两脚交叉,规规矩矩坐在起居室里(孩子好似钟表,

14、应该允许他们不停地跑跳);我也不是建议你把你的小孩造就成小大人,好让你在朋友面前卖弄你教子有方,或者随意惩罚孩子,在他们明明不知道有错时,大声申斥,扬手打他们;我同样不是建议你脸如寒冰,拒人于千里之外,从而把你的自尊和权威孤立起来。这些父母常用的战术并不能培育健康、负责任孩子。相反,我是向你推荐一个简单的原则:遇到对抗性挑战时,一定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当孩子发问:“是谁主事”时,告诉他;当他轻声咕哝:“有谁爱我”时,把他搂在你的怀里,让爱充满他全身;用尊敬和尊严待他,并期望他如此待你。于是,你便能享受到称职父母所能有的天伦之乐了。问与答下面是在个别调研中,由父母或各种与我交谈过的小组提出来的一

15、些问题。其中大部分选自实况录音,代表着寻求答复的常见问题。1、我的孩子在家里很听我的话,但是只要我把他带到公共场所,比如饭店,他就变得难管了。这时他会当众使我为难。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该如何纠正他?答:在公共场所,父母的管教系在众目睽睽之下,所以许多父母不愿意当众惩罚或纠正孩子。他们在家要求孩子行为端正,而当周围全是些不熟识的成年人时,孩子是则“安全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现孩子观察到了什么。他认识到公共场所是个庇护所,在此他可以为所欲为;父母因其自我克制,反而无计可施,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十分简单:当孩子决意当众捣蛋时,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离公共场合,然后像在家中一样惩治他。孩子由此会明白,

16、同一原则放之各处皆准,庇护所毕竟不是真的那么安全。2、我们经常听到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如果你压制了孩子的反抗行为,他怎能道出敌意和不满呢?答:应该让孩子对父母说任何话,包括“爸爸,我不喜欢你”或“妈妈,你对我不公平”。假如这些真情实感是以恭敬的态度道出的,就不应该压制。在这一点上,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行为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只要孩子想要表达强烈的感情,哪怕是不满和敌意,也应该予以鼓励。但父母应禁止孩子开口骂人或赤裸裸的忤逆。“爸爸,你当着我朋友的面伤害我的感情,你对我不好”,这是可以接受的;“你这个白痴,我朋友在场,你干吗不住嘴”,这显然不可接受。如果以上述第一句话的方式合情理的讲出来,爸爸明智的做法是坐下,尽力理解孩子的看法。如果爸爸认识到自己错了,应该宽宏大量,向孩子道歉;如果爸爸是对的,他就应该平心静气地解释他为何要那样做,并告诉孩子下一次他们怎样才能避免冲突。在不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