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67225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 以“兰文化”讨论为例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开展?怎样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姓“语”还是姓“综”?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照样可以有声有色地有效开展,活动应当以“语文综合”为前提,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语文体悟”为情感教育方式,以“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以小学生已有语文学问实际为动身点,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与此同时,有机适时地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下面重点就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谈思索与实践。 一、以“语文综合”为前提,选择活动主题与活动形式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需以“语文综合”为前提,学习资源立足于语文“维度”进展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动身,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然后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我校开展的以“兰文化”讨论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设计方案。 1、“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背景 (1)历史文化背景:绍兴漓渚的“兰渚山”传奇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句践种兰之地,我们的家乡不愧为中国兰花的家乡,兰文化的发祥地,“兰渚山”也不愧为兰花的祖地。 (2)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漓渚是绍兴县西南部

3、古老而繁华的历史名镇。又是“中国花木之乡”和“浙江省十强花木乡镇”。镇内有“中国春兰样品园”。全镇花卉大户有400家,花木面积在10亩以上的有345户,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户也达43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经超过1200亩。 2、“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系列活动设计 设计一:探寻家乡“兰文化”的历史 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的诗句,寓以兰自勉。也有陆游诗句写到“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又有“君不见城南卖花翁,朝卖一枝红,暮卖一串紫.卖得花钱进酒家,取酒尽时还卖花”,这是当时绍兴花市闹猛的生动写照。 设计二:搜寻历来“兰文化”的故事 有越王

4、勾践来兰渚山养兰植花的故事;有孔子颂兰,屈原佩兰,朱德爱兰,鲁迅采兰等名人与兰花的不解之缘的小故事。 设计三:查找富有“兰文化”的作品 有兰的绘画,兰的照片,兰的书法,兰的文学作品等。绍兴四名人组成了“句践种兰”、“书圣写兰”、“文豪咏兰”、“总理爱兰”。 “绍兴莲花戏”电视剧三朵兰花等。 以上设计表达学问的整合,实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色。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乡土文化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对各学科、各领域收集的资源材料进展筛选与整合,学会合理地选择与吸纳,进展有效地语文实践。有些材料是非语文领域中获得,已经跨越了语文学科本身,正真表达了语文的综合性

5、学习,弥补了语文课程的缺乏,使课程之间加强了应有的沟通与交融。固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肯定的活动形式来实现,以表达实践活动的活力,活动需要载体,可以选择小学生喜爱的讲故事、诗文朗读、戏曲观赏、自由画画、考察采编、文艺表演等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让语文布满语文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通过语言的学习、积存、运用,提高语文力量,让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二、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加强语言训练和文字表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书本学问和生活实际、实践活动的严密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紧紧抓住综合活动,积极开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整体训练,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加强语

6、言训练和文字表达,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力量。 设计四:寻访家乡“兰文化”场景 1、“小记者”实地走访镇内“中国春兰样品园”, 采访兰园仆人,听听他的养兰经,学习养花秘诀。 2、小学生考察“兰渚山”、“兰花山庄”等名胜,了解家乡养兰的历史与父辈种兰、养兰雅致情趣和经济效益。 3、拍摄照片进展展现,观赏作品。 设计五:表达家乡“兰文化”进展 1、写一写走访、考察的收获。 2、说一说感受,可朗读自己馔写的考察文章。 3、编写家乡“兰文化”场景的导游词。 4、做一回“小导游”,讲解采编的导游词。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走访考察、采编撰写、表演讲解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力亲为,亲身感受,独立

7、思索,合作探究,尝试发觉,在实践中碰撞,在探究*鸣,在创作中提高。有感而发,从闭门造车中走出来,灵心表演,从死读书中解放出来。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力量。 三、以“语文体悟”为方式,渗透情感教育和审美体验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相当重要的,应当贯穿于整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重点要放在语文学习的“体悟”上,是一种和风细雨的潜移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但学语言,而且得到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培育出一个健全的现代人。 设计六:赞美家乡“兰文化” 1、赞一赞家乡的兰花,兰花作为我们的校花,绍兴的

8、市花,富有什么优点,具有什么精神品行。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2、家乡的人民如何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带来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我们怎样做一个像兰一样高雅、大气、热闹绽放小学生。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也不能束缚于课本、课堂,把学习活动的视野投向生活,通过赞美家乡和家乡的人们来激发学生喜爱家乡和喜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地,通过谈抱负,做一个具有兰花一样品行的人,加强学生真善美的教育,让小学生在幼小的心灵土壤中播下一颗健全的种子,以后必将收获完善的人格。 篇2: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 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是最能表达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我根据诗歌的

9、传统教法来讲授,主要从朗读、品赏、分析等方面入手解读本诗,并且在此根底上请教组内多位教师,力争做到严谨。 一、激起学生兴趣,带入诗歌情境 在课堂上,我特殊注意导入环节。为了营造历史气氛,使学生快速进入诗歌情境,在课前三分钟,我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这大方、雄壮、悲凉的歌声中,学生们听得很仔细,甚至有的同学还小声地跟着哼唱,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快速的进入了情境。接下来我便依据一代伟人*沁园春雪里的诗句,回首历史,纵览古今,引出课题,引出曹操,用导语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较为详细的介绍曹操其人其事,让学生更全面和详细的了解曹操,正确

10、对待曹操,同时积存文学常识,并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走入了那个群雄逐鹿、诸侯激战的时代,走入了那个“乱世出英雄”的*x岁月,也走近了我们这节课的主题短歌行。 二、屡次诵读,环环相扣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把握诗歌的意境,以到达牢记和背诵的目的。一节课,屡次朗读,次次深入,环环相扣。一读,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正字,并留意体会诗中情感和诗人当时的情怀。二读,学生自由朗读,在自读中自主体会诗歌情感。三读,请个别学生感情饱满、抑扬顿挫地朗读全诗,朗读时尽可能地呈现诗人曹操的胸襟、情怀和魅力。四读,全班同学齐读。五读,划分了诗文层次,分析了各层次所表达的诗人的

11、不同的思想感情之后,全班同学再次齐读,目的主要是体会和理解诗人真实、细腻、简单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六诵,请个别学生站起来背诵全诗。 六次诵读,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由点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学生从学习到承受,到领悟,再到汲取,循序渐进地把握了这首诗。 三、品读赏析全诗,挖掘文本内容 语文课上,讲授学问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语文,所以,我把我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挖掘上。我盼望能通过对文本进展深入、细致地开掘,让学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的同时,学会用探究的思维去学习语文。在对短歌行层次的划分上,我把每八句诗划分为一节,全诗共分为四节,注意分析各个层次之间的层递关系;在对课文内容进展讲解

12、时,我按节讲解,帮忙学生理顺全诗的线索,全诗前三节诗人始终在抒发自身的忧思,最终一节中方才吐露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诗歌内容及情感层层递进,使全诗具有了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效果。在课堂上,我采纳问答式沟通,逐步引导,让学生有方向的思索,使思想活泼,思维发散,力量提高。在最终,情感升华,劝勉学生自主努力拼搏。 四,缺点缺乏之反思总结 古文重在累积,而最好的方法便是熟读以及背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上,虽屡次诵读了全诗,但详细操作上,还是有欠缺和缺乏,应以学生为主体,可是上课时自己唱主角的时间太长,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消化汲取的时间。或许,我的分析假如点到为止,那么,学生在这堂课上可以更加

13、积极主动的思索,既能活泼课堂,又能表达其主体性。在这一点上,我还需努力改良。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我没有做好整体安排,在前面环节中,有些赶,导致在授课完毕时,还有一些剩余时间,在预设时没有想到时间会有剩余,所以这时有些慌乱,没有处理好这一节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肯定会留意这一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次汇报课,我深刻的熟悉到,单纯的“预设”不应当是我们教师备课和应对课堂所消失状况的全部,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通过这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展不断的思索和更新,才能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阅历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现在教师能否敏锐地捕获到教学细节,并科学地处理这些教学细节上。 我的第一堂公开课就这么完毕了,熬炼了自身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缺乏。如何敏锐地捕获教学细节,奇妙地把握教学契机,适度地开拓教学范围,都是我应当连续下大力气钻研的问题。“学生要有一碗水,教师应先有一桶水。”以此自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