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665160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五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44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像的。因此,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也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反思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在我们学校教育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

2、拜,成为分数的奴隶。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结果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分数主义、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会被异化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第二,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校章校制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学校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规章制度的制约。但是学校管理不能因此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学校变本加厉地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教的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

3、校变成了以罚治校。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最为典型),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第三,以“权”为本,权力至上。学校管理不能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成为无政府了,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行政权力至上或权力主义,却与教育主旨和使命相背离,也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权力至上必然滋生和助长长官意志,从而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师生的民主参与和学校的学术研究也因此没有了立足之地。与权力至上一脉相通的另一现象是权威主义,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科书是权威,教参是权威

4、,祟尚权威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斥退了教师的个性。学校需要权力,但这种权力只能服务于学校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的使命。偏离这一方向的任何权力都会摧残人、摧残精神和摧残文化。从校长角度来说,管理学校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精辟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管理最为缺乏的恰恰就是思想,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祟尚权力、不祟尚学术的校园里,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呢?可见,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

5、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当前,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新课程的推进完全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任何一所学校都应当承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有所作为,努力办出特色。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

6、了学校。”教学研究要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水恒动力,必须进行制度化建设。同时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民主化教学意识的养成。为此,学校必须改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建立民主协商

7、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评价、评定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

8、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我们必须知难而进!第六节现代教学技术45.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可以说,不断地把人类

9、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每一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技术,是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要求。我们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应立足于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刻认识到教学技术更新对于教学活动整体进步的历史意义。当前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

10、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这些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的确,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

11、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这样的背景,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从而既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技术害怕论)的泥坑。我们一定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可以说,现实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总之,所有教学技术手段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我们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源自走进新课程与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