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4.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66261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0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4.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初中地理转入高中地理学习,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及学生能够说出横波和纵波特点,能够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简易图并标出对应部分,区分岩石圈,地壳,软流层等易混淆的概念,准确率达到90%。 【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教学难点】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极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2、地球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教学方法】导学法教学、探究性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夏季,同学们到市场上挑西瓜和选荔枝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新课探究探究一: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总结】1、不能。人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探深度是

3、14千米。2、地震波地球的X射线。3、有。(1)改进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2)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3)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4)遥感技术(5)其他的手段2、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读图4.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1、 教师讲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横波的特点: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纵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解释得通俗点:你拿着一条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出来的就是横波.就是通

4、常的正弦曲线.纵波其实是我们日常见得最多的,声波就是最最最典型的纵波,手拿着弹簧上端 ,快速上下抖动 ,弹簧产生的就是一个很形象的纵波.2、表格归纳分 类传播速度传播的媒介共同点纵波较 快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横波较 慢固 体探究二:1、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划分界面1、 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看出两种类型地震波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地震波的波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合作探究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解说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特点。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名称。3、各圈层的组成物质及其主要特征。思考:根据地震波的特点及变化,可以说明什么问题?(不连续面:

5、地震波发生突然变化的地方,说明此处物质不连续。)4、让学生上讲在黑板上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适当的位置标出两个界面及内部圈层名称【总结】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对照幻灯片上的图1.26进行讲解,并适时分析。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千米处(大陆部分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探究三、1、 对照地图,学习各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征总结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物质状态地壳大陆地壳莫霍界面软流层古登堡界面33 km2900 km6370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硅、铝)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平均厚17千米大洋地壳地幔

6、上地幔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下地幔地核外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铁、镍),可能是地磁产生的主要原因。内核【课堂练习】【板书设计】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P波) 横波(S波))地壳 大陆地壳 双层(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 大洋地壳 单层(硅镁层) 地幔 ( 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 上地幔 下地慢核 (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 内核:呈固态 【教学反思】1、问题的设计要更加简洁明了。2、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给予形成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注意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4、加强自身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5、在板书的设计上要更加精练。6、在课堂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