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66114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单选题1.(2019全国)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 ”可知 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

2、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 “如此自由”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答案】 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

3、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正确;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D说法错误,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二、材料分析题3.(2019全国)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

4、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

5、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

6、) 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 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4.(2019全国)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

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答案】 (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

8、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考点】明治维新 【解析】【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前期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下级武士的参与;根据材料“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可知到后期中下武士成为反对势力。 明治维新前期因为在幕府统治之下武士社会和经济地位较低,所以成为明治维新的推动力量;根据材料“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可知到后期明治维新的改革使武士的特权和生活来源丧失。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南

9、战争的意义需要从政府稳定、推动改革及发展资本主义等方面进行思考。 故答案为:(1) 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 (2) 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治维新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5.(2019北京)16世纪上半期,德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颁布法令,进行济贫改革。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

10、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的济贫事务,统筹管理,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避免了教会和修会救济的弊端。 概述16世纪上半期德国济贫改革的内容及主要特点。【答案】 内容:设立济贫公共基金;世俗人士负责救济事务;实施资格审查。 特点:济贫由教会主导转向世俗主导。【考点】欧洲的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由材料进行济贫改革,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的济贫事务,统筹管理,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可以分

11、析出内容是设立济贫公共基金;世俗人士负责救济事务;实施资格审查;由材料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得出特点是 济贫由教会主导转向世俗主导。故答案为: 内容:设立济贫公共基金;世俗人士负责救济事务;实施资格审查。特点:济贫由教会主导转向世俗主导。【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第一小问由材料6世纪上半期,德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颁布法令,进行济贫改革。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的济贫事务,统筹管理,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

12、行资格审查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由材料由材料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得出特点是 济贫由教会主导转向世俗主导。6.(2019北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材料一: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

13、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材料二: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

14、、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材料三:法国高中历史教科书(法德通用版)有关“法国大革命”的部分思考题序号思考题1阅读阿瑟杨(当时旅法的英国人)的游记节选,作者认为1787年君主制危机主要表现有哪些?2持续数百年之久的旧制度为什么在几个月之内就崩溃了?3旧制度下,贵族和教士都有哪些特权?4阅读西哀士的什么是第三等级节选,为什么西哀士认为贵族成了“让人难以忍受的阶层”,而只有第三等级才能代表整个民族?5大卫通过他的画网球厅宣誓想传达怎样的政治信息?6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被视为旧制度崩溃的象征?7阅读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列表比较二者的异同。8组织关于人权宣言和独立宣

15、言现实性的讨论。9阅读课本中的示意图,1791年的立宪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制有什么异同?10欧洲人是如何理解和接纳法国大革命的?11你认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还有意义吗?12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没有像英国那样产生一个持久的立宪君主制?(1)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 (2)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3)上表中思考题具有哪些特点?并简要说明。为“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单元的学习,设计一组思考题。 【答案】 (1)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 过程:拓跋珪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加以强化。效果:北魏统治者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