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欣赏课教学新天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2639994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欣赏课教学新天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转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欣赏课教学新天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转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欣赏课教学新天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转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欣赏课教学新天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转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欣赏课教学新天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欣赏课教学新天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欣赏课教学新天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欣赏课教学新天地议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审美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普通高中开设美术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体验、理解和领悟。它能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感受和体验,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但当我们从大量的听评课与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的学生往往因为美术欣赏课程内容不在文/理科高考的考纲之内,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课堂的教学氛围不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是个该引起教育者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必须采取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

2、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感兴趣能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去,欣赏课的教学氛围才能活跃。才能达到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关键词 发散思维 学习兴趣 多媒体 教学方法引 言: 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绘画、雕塑等专业训练的高中生,当他们面对绘画、雕塑或书法等高深的艺术作品时是不会欣赏的;而且大部分同学“高考又不考美术”所以学习的兴致不高,这给我们制造了很大的教学麻烦。 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欣赏课,教师讲授过于专业、讲授的时间过长,课堂过于枯燥,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较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

3、,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美术欣赏课,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欣赏教学不要仅限于课本仅限于作品,要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解读作品。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它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方式,即以一个问题为中心,思维方向象太阳辐射光线一样,向外发散思考。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力图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3)P47。我们在进行一个作品的欣赏教学时不要仅限于讲解作品本身,要想到作品是由作者、作品传达的内容、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其材料等部分组成;作者与该作品的相关关系又可追溯到作品完成的年代背景、作者的艺术流派艺术观点生活故

4、事等部分组成;作品的艺术语言又是由构图、色彩、笔触、造型等部分构成.由此发散开来就有及其丰富的内容可以讲,但我们应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来讲,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有趣。比如讲到印象派,我们可以说说印象派说法的来源:一个在当时不入流的画展、一张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一个记者.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比较自主独立地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美术作品是一种精神产物,其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内容与艺术语言的结合体,其中艺术语言是抽象的东西。因此,不同的欣赏者面对同一张画时常常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每个人面对同一张画面时候的感受也不一样,这是允许的。当老师的不能一巴掌盖死,要留给学生较宽广的感受

5、与表达的空间。作为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这样,学生就不会说:“这幅画我不会欣赏”,“太难了”,“还是照课本上的读吧”。如果一节课都由老师照着课本读的话,只会使学生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二欣赏课不要仅限于课堂45分钟的演绎活动,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掌握解读美术作品需要的相关理论,才能使学生长久的保持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成为艺术家,但成为

6、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需要一定知识的积累;教师需要将解读美术作品的普通规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自己主动的去欣赏,“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样才能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否则,即使再生动的课程也无法使学生长久保持欣赏活动的兴趣,尤其是离开课堂后。所以,必要的理论的讲解还是不能丢的。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述

7、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烟花礼炮在空中的造型”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不能光唱独角戏,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无定法乃至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或手段;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填鸭式”之中,学生疲于应付,效果不佳;讨论型、问答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

8、自由,学生的发挥余地较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

9、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例如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出很多的问题:清明二字指的是什么?画面表现的是什么主题?里面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为什么要画那么多的人物?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张画为现代的人们研究历史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等,有了诸多问题学生就会往他自己喜欢的角度去思考去寻找,这样就能改变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而学生昏昏欲睡的局面。 师生共同参与欣赏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尽量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是留时间给学生亲自动手。例如:在教学民间剪纸作品欣赏时,我们首先展示学生的优秀剪

10、纸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他们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妨让学生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剪纸美的因素。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强化美术作品相关故事情节的讲述,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学习的热情。 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当我们上到浪漫主义绘画梅杜萨之筏时。其作品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一个海难悲剧:梅杜萨不幸在

11、西非布朗海岬遇险沉没,而那个无能的贵族却只身驾船逃跑。余下一百五十多人在一个临时扎起的木筏上漂流了12天。我们可以讲述期间的恐惧、绝望、厮杀等的故事。(2.)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画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然后在回到作品中来讲述木筏上不同的人物间不同的状态,作品通过手势与姿态将各组联系起来,最终集中于右上角,形成一个极富动感的构图。作品的主题-抨击伪恶颂扬人性,通过绘画的形式美表现了出来。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生动的内容形式,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

12、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相关的“情节”入手,即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蒙克作品呐喊,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就一个类似人张大嘴巴的形象,画面很抽象学生看不懂,不能一下激起学习兴趣,但我们可以介绍些相关的作画背景资料:蒙克1863年生于奥斯陆的一个医生家庭,曾赴法国巴黎学习绘画,深受凡高和高更的艺术风格影响。他擅长运用激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以爱情和死亡为主题,表达焦虑、恐惧以及对生活的悲观主义态度。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

13、收他的艺术养料。2004年8月22日,两名蒙面匪徒持枪闯入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博物馆,在众目睽睽下抢走这位20世纪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两幅代表作后大摇大摆乘车离去。被盗的名画包括被誉为世界经典绘画巨作的呐喊和蒙克的另一幅画作麦当娜。这也是挪威的第一起持枪艺术品抢劫。非常可惜可恨,这是世界上失窃的最贵的油画作品之一。例如欣赏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但我们可以介绍些相关的作画背景资料: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梵高之所以不倦

14、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花,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梵高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他的创作轰毁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传统绘画的桎梏。五,教师授课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直观的和形象的。俗话“百闻不如一见”荀况也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效儒篇)。直观性原则的成功运用,既可以发展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帮助理解和记忆美术作品的形象,还可以引起学习者极大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这对中学生来说都是很受欢迎的。例如,在讲解油画的作画过程

15、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油画整个完整的作画过程录象,这通常也是光凭语言所难以表述清楚的。(5.)P30页。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后,他们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图片放映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16、、创造力。例如当我们上到浪漫主义绘画梅杜萨之筏时。其作品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一个海难悲剧。而我们熟知的铁达尼号电影也是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我们可以播放一段铁达尼号电影的背景音乐,当忧伤的旋律,女主人公沙哑的声音响在死亡般寂静的海面时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体验画面凄惨的氛围,产生审美同情。甚至,我们也可以插播相关精彩的电影片断,直接以宏大直观的海难场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同情感受。这时的欣赏主体受到灾难电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情境的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