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学案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62974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星变奏曲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星星变奏曲的教学案例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朦胧诗星星变奏曲(板书课题)朦胧诗萌芽于动乱的六十年代,发展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开始开花结果,蔚为大观,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一股诗潮。我读初中时,正是朦胧诗盛行的时候,那时我哥在上海大学读书,每到暑假回来时,都会带回一些书,其中就有朦胧诗集,诗选。我记得中午午休,我常会躺在堂屋的凉床上,看朦胧诗。由于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尽管许多人对朦胧诗感到很陌生,觉得它隐晦难懂,但我却觉得它很亲切。这节课就让我引领大家走进朦胧诗。 首先,大家用心地默读这首诗,感受它的诗意诗情,然后出声地朗读两遍。 (生默读出声朗读。)师:刚才听大家朗读,感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掌握

2、好朗读的节奏,诗歌是很富有节奏感的。大家朗读的速度快了些,急促了些,试着把它读得舒缓些。听听录音的范读。 (生听录音。)师:再来一遍,跟着轻声和读。师:欣赏诗歌有没有什么方法呢?是有方法的,一般方法是从品味语言入手,进而感知意象,进入情境,从而理解思想感情。我们就按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品味语言,大家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感觉这首诗的语言表达很怪?生:有一点。师:感觉到了,说明你语感不错,很细心,找找看,看那些语句写得怪? (生发现并发言。)生1:“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这句怪。师:为什么觉得怪呢?生1:星星在天上,静止的,怎么会在睡莲从中游动呢?师:是啊,星星怎么能游动呢?想象一下诗

3、中的情境。生1:因为星星倒映在水面。师:体会到了一点,还有没有?生2:因为在水波的晃动下,星光一闪一闪的,像在游动。师:嗯,体会得更真切,还有没有呢?(生沉默)我补充一点,大家看有没有道理。因为萤火虫的飞动和水面的星光交织在一起,在视觉上造成错觉,感觉星星在游动。(生首肯)接着找,找到了就按照“我觉得那句怪,因为什么,但细想又觉得不怪,因为什么。”的思路句式来自由发言,好不好?准备两分钟。生:我觉得“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怪,因为“闪闪烁烁”是视觉感受,而声音是听觉,怎么能“闪闪烁烁”呢?但细想又觉得不怪,因为声音是从远方飘来的,听起来应该是断断续续的,感觉上就像光一闪一闪,一明一暗的。师

4、:说得好!诗人把视觉和听觉沟通在一起,这种修辞方法就是通感。“通”就是打通连通沟通,“感”就是感官感觉感受。所以通感就是打通不同感官的感觉和感受。接着发言。生:我觉得“蜜蜂在心头颤动”怪因为蜜蜂怎么能在心头颤动呢?但细想又觉得不怪,因为(说不下去了)师:我提示一下,这句诗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蜜蜂在花心采蜜。师:进一步往下联想到什么?生:酿蜜。师:嗯。联想到酿蜜,联想到甜。诗人把每天比作一首诗,又把每个字比作一颗星,最后又把它们比作“蜜蜂在心头颤动”用这些形象来表达一种美好生活,唤起读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联想。你能产生这种联想就可以了,这就是诗人要达到的目的。这几句是层进式的比喻,是一种博喻。比喻

5、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修辞方法,它就像结婚,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东西,经过比喻牵线搭桥的撮合,就统一在一个句子里,成了一家子,有的比喻还会生孩子呢。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多领会,多运用,多创造。它会使你的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继续发言。生:我觉得“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怪,因为风不可能吹落星星,另外,用“瘦小”来形容星星也很怪。我想大概是因为星光很暗,所以觉得瘦小吧。师:瘦小的星?难道还有肥胖的星,丰满的星。(笑)你的想法是对的,诗人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把它拟人化了,主观化了。星光暗淡,所以瘦小,风把它吹落,让我们想起一个成语弱不禁风。他这是在第二节里找了一句,注意,第二节里的星星和第一节的星星是不是

6、一样的呢?比较一下。生:不一样。第一节的星星是明亮的,第二节是暗淡的。师:还有呢?生:第一节的星星是生动活泼的,第二节的星星是颤抖僵硬的。师:还是冰雪覆盖着的寒冷的星星。他说“生动活泼”这个感觉真是太好了。第一节里还描写了夜晚和春天,去感受一下那个夜晚和春天。先把它们读出来。 (生读诗。)师:夜晚是什么样的?生:柔软的。师:诗人说它是柔软的。你能不能从他的描写里感受到更多?它还是生:优美的。 宁静的。 温馨的。师:我以前也写过一首写夜的诗,抄给大家看看。夜山撑起夜/夜从山头披拂下来/长裙的下摆飘落在水面/河水把它流淌得很远、很远/一直漂泊到/布满星星和河卵石的天空。春天又是什么样的春天呢?“鸟

7、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生:很明亮。 很安静。 很有生机。师:感觉不错。加上后面的白丁香,就有了朦胧的美感。作者对他描写的夜晚、春天、每天的日子,是什么一样的感情呢?那句话可以看出来?生:向往、喜爱的感情。从“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可以看出来。师:在第二节“谁不愿意”则变成了什么?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变成了“谁愿意”。感情由向往变为否定。师:对什么的否定?生:对黑暗寒冷现实的否定。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对一二节进行比较朗读。两节都可分四层,第一节的第一层和第二节的第一层对照着读,其他各层也一样。 (生分层比较朗读。)师:通过对比阅读,我想大家肯定会有一些发现。这首诗我就讲到这里,留些余味让大家自己去咀嚼,留些问题自己去探究和实践。自己的领悟和发现,更能让你感到阅读的快乐。思考探究与实践:1、诗题为什么叫星星变奏曲?2、写一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