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61071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报告(年度)1监测概况1.1 市简介1.2点位布设及监测时间2009年市区域环境噪声采用750X750平方米的正方形网格进行布设,全市 共布设232个点位,网格总覆盖面积130.5平方公里,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9 年8月份在昼间正常工作时间,对区域环境噪声进行了例行监测。1.3统计及计算方法监测结果统计计算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进行。1.3.1等效声级计算Leq 二 10Lg 迓 1。0皿N式中:Leq为等效声级;Li为第i次测得的瞬时A声级;N为取样总数。1.3.2等效声级平均值计算Leq =式中:Le q ini=1Leqi为第i测点的等效声级;n为测

2、点总数。1.4执行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1类(昼间)标准55分贝,见表1-1。类别昼间夜间0类50401类55452类60503类65554类4a类70554b类70602监测结果统计及与2008年对比分析2009年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1分贝,未超标。L0、L50、L90平均值分别为55.1分贝、50.0分贝、46.0分贝。等效声级最大值为72.0分贝。 与2008年比较见表2-1。表2-12009、2008年区域环境噪声测量结果统计对比表指标年度LeqL10L50L902008 年53.3平均值2009 年53.154.755.150.

3、347.43.250.046.03.82008 年71.570.665.760.67.8最大值2009 年72.073.166.762.39.72009年,等效声级值超过55分贝的网格覆盖面积为27.55平方公里,占总覆 盖面积的21.12%。2009年与2008年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面积分布状况对比 见表2-2和图1。表2-2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面积分布状况声级范围dB (A)声级覆盖面积(Km2)占总网格面积百分比()W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三860.000.004.526.44720.001.124.5

4、025.3166.380.000.003.4520.2655.1719.1227.5614.666.751.120.560.000.003.941.120.565.170.860.430.000.863.4519.4050.8621.123.020.860.430.000.000.000.000.00 0.00 0.000.000.000.00图1 2009年与2008年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路段分布状况从声源来看,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影响区域环境噪声水平的主要声源,主要受生活噪声影响的测点数为132个,受交通噪声影响的测点数是73个,分别占总测点数的56.9%和31.5%,详见表2-3。表2-

5、3市2009年度区域环境噪声声源状况噪声源分类影响 测点数噪声源构 成百分比(%)LeqL10L50L90平均dB(A)6平均dB(A)6平均dB(A)6平均dB(A)6交通7331.554.85.356.85.751.35.746.36.2工业14654.33.156.93.550.43.945.16施工62.653.91.156.20.9531.449.61.4生活13256.952.13.6543.649.33.545.94.1其它7350.81.853.41.547.11.344.11.1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1分贝,达 到了 GB3096-2008声

6、环境质量标准的1类(昼间)标准55分贝的要求,市 区域环境噪声近年来能够连续保持稳定达标,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1)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严格控制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的通知, 加强对噪声的监督管理,开展“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申报登记”工作;在中高考期间, 环保局与市城建委、市公安局、市文化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中高考期间对环境噪 声污染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组织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实施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 和巡查制度;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充分发挥社会 舆论监督作用,对于群众反应强烈的扰民噪声进行曝光。(2) 对不同的噪声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工业和施工噪声在城市声源构成中 虽

7、然占的比重不大,但等效声级高、影响大,居民投诉多。因此,政府加大了对市 区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产生工业噪声的声源采用消声、吸音、隔声设 备或使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对无法进行治理的扰民噪声源坚决予以“关、停、改、 迁”,以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为手段,从而控制工业噪声;对建筑施工噪声加强管 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工地的施工时间,确需进行夜间施工的,要提前向所在地的 环境保护部门办理夜间施工申报,经过许可后在施工工地公示告知周边百姓;对与 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商贸、歌厅等饮食娱乐服务行业,采取公安、环保、工 商、文化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减少了生活噪声和商业噪声的污染,对群众反映大、 整改措施不力及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的饮食娱乐服务业,坚决取缔,规范文化、饮 食娱乐服务业的经营秩序。(3) 通过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市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对改善我市 的噪声环境质量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