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608204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2008-11-24 10:32:19) 标签:教育 杂谈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

2、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

3、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学生是否具有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对学习是否有意义起重要作用。意义学习的类型一 、表征学习学习各种符号的意义。怎样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的,以及构成这些符号的意义的认知内容的

4、性质。在奥苏贝尔看来,正因为儿童不能任意地给客体命名,这就符合了意义学习的一条准则,即符号与客体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所以,虽然表征学习(或名称学习)在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一连续体上,相对说来处于机械学习一端(因为物体与名称必须完全对应),但也并不完全是任意性的,因而也具有意义学习的性质。二 、概念学习概念具有逻辑的和心理的意义。从逻辑上讲,要领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因具有共同特征而被组织在一起的特定事物。幼儿在概念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要找出他所面对的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显然,儿童所发现的关键属性(他自己赋予某一概念的心理意义),与作为概念的定义(逻辑意义)的关键属性之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奥苏贝

5、尔把儿童通过归纳发现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奥苏贝尔认为,儿童现在已经习得了这个概念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但是,每个概念还具有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指概念名称在儿童内部曾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奥苏贝尔指出,概念学习一般来说要经历上述两个阶段:形成概念;学习概念的名称。但对学龄前儿童说来,大多数概念的意义是通过定义习得的,定义为学生提供了概念的关键属性。定义本身也是一种“命题”。三、命题学习(proposition learning)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来表述的。当儿童有意义地学习命题时,所学习的句子与儿童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会建立起联

6、系。奥苏贝尔认为,新学习的命题与学生已有命题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三种类型。1.下位关系(subordinate relationships)这是新教材与学生已有概念之间最普遍的一种关系,即新学习的内容从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概念。下位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的下位,即新的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摄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的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下位关系是相关的下位。当新内容扩展、修正或限定学生已有的命题,并使其精确化时,表现出来的就是相关的下位。2.上位关系(superordinate relationships)当学生学习一种包摄性较广,可以把一系列原有概

7、念从属于其下的新命题时,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生掌握一般的、包摄性较广的命题时,除了要唤起学生已有的有关概念之外,还需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还不曾了解的事例,以便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该命题。3.组合关系(Combinational relaionships)当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与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的新命题时,就产生了组合意义。许多新命题和新概念的学习,都具有这类意义。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各门自然学科、数学、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中学习的许多新的概念,都可以作为组合学习的例子,这类关系的学习,虽然既不从属于学生已掌握的

8、有关概论,也不能总括原有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仍然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新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知识的关系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的,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组合关系。四、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因此,发现学习可以在前面提及的三种学习类型中发生。除此之外,发现学习还涉及其它三种学习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习是有层次的。奥苏贝尔认为,运用是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练习”。问题解决是指学生无法把

9、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与问题解决办法有关的,但需经过多次转换,而非直接运用或练习所能解决的。创造则是指,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观念用来解决新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学习组织的原则在分析学生的学习时,强调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一、逐渐分化的原则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奥苏贝尔提出两个基本的假设:学生从已知的包摄性较广的整体知识中掌握分化的部分,比从已知的分化部分中掌握整体知识难度要低些。这

10、实际上就是说,下位学习比上位学习更容易些;学生认知结构中对各门学科内容的组织,是依次按包摄性水平组成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在这结构中占居最高层次,下面依包摄程度下降而逐渐递减。那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按什么序列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化呢?奥苏贝尔认为,每门学科的教学单元应按包摄性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呈现,这样就可以为每一教学单元提供理想的固定点。二、整合协调的原则整合协调的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奥苏贝尔认为,所有导致整合协调的学习,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分化。因此,整合协调是在意义学习中发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化的一种形式。整合协调主要表现在上位学习和组合学

11、习中。在奥苏贝尔看来,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学生的主要困难不在于对新旧知识的辨别,而在于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建议采用先行组织者的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就如何贯彻“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提出了具体应用的策略: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识

12、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的内容。奥苏贝尔还区分了两类组织者: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提供适当的类属者,它们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既可用于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基本类似概念的整合,又可用于增加本质不同而貌似相同的新旧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由于组织者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等特征,因而,组织者对事实材料的学习,比抽象材料的学习更有促进作用。学习中的动机因素奥苏贝尔认为,动机的作用与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学习的类型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

13、 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一、认知驱力认知驱力(cognitive drive)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内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所谓认知驱力,就是一种求知的需要。因此,奥苏贝尔提出,如果要形成学生的认知驱力,使它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动机,必须重视认知和理解的价值,并以此为目的,而不应把实利作为首要目标。二、自我增强驱力学生的自我增强驱力,既指向获得眼前的学业成绩和名次等等,也指向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而将来能获得什么工作,取决于他们的学业成绩。因此,自我增强驱动力中一个很重要的成分是焦虑担心因学业失败而失去社会地位和自尊。奥苏贝尔还认为,担心学习失败以

14、及与此相联系的惩罚失去地位和自尊,这对于学生为维持学业成就而长期努力来说,也是一种必需的动机。三、附属驱力附属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的需要。奥苏贝尔认为,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包含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这三种成分,但是,这三种成分的比重是各不相同的,这取决于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种族和个性结构等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学生的认知学习是受内部和外部动机影响的,而动机本身既受认知学习结果的影响,又受身心发展和社会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艺术,在于如何认识、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使学生始终充满学习的动机。评 论奥苏贝尔用同化理论,从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角度,对此作了论证。学习是

15、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的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奥苏贝尔更加关注把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实施,他对概念学习和概念同化的阐述,更具有指导意义。他对概念学习中的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分析,使概念教学具体化了,教师可以根据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模式进行各种尝试。此外,奥苏贝尔对先行组织者、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等原则的分析,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序列,以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持、迁移和运用。奥苏贝尔的学说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1.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实质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要点之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三大驱力动机等理论对我国现代创新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吸取认知同化理论的合理成分,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导维,形成创新能力。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成为有意义学习的形式,关键是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合乎非人为的实质性的标准,而且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也就是将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