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57503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配电自动化对配电一次网架和设备的要求 36 配己电自动化系统 37 信息交互 58 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69 验收的技术要求 710 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 7-1-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中压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及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和功能以及与相 关应用系统 信息交互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本导则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配电自动化及系统的规 划、设计、 建设、改造、验收和运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2、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 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 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GB/T 1372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 451循环式运动规约DL 516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T 550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T 599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634远动设备及系统DL/T 721配电网自动化远系统远方终端DL/T 790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3、DL/T 814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DL/T 890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DL/T 1080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Q/GDW 156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 370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IEC 60870 Teleco ntrol Equipme nt and SystemsIEC 61968 Application IntegrationatElectric Utilities - SystemlntefacesforDistributionMan ageme ntIEC 61970 En ergy Ma nageme nt System Applicatio n

4、Program In teface(EMS-API) 电监安全200634 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 5 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网调20091162 号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框架 生配电2009124 号 SG186 生产管理系统配网业务需求功能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 电系统的监 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3.2 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 supervisor

5、y control and dataacquisition )、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终端、 配电子站(可 选)和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3.3 配电 SCADA也称 DSCADA 指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远方控制,为配电网的生产指挥和调度提供服 务。3.4 配电主站配电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分析应用 等扩展功 能。3.5 配电终端 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配电开关监控终端 feederterminal unit (即FTU,馈线终端)、配电变压器

6、监测终端transformer terminal unit(即TTU,配变终端)、开关站和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 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即 DTU 站所终端)等。3.6 配电子站 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所管辖范围 内的信息汇集、处理或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3.7 馈线自动化 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间并将故 障区间隔离,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区间的供电。4 总则4.1 总体要求(1) 配电自动化应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提升电网运营效率和满足

7、客户需求为目的,根 据本地区配 电网现状及发展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实施。(2) 配电自动化应纳入本地区配电网整体规划,在进行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时,应考虑实施配电自动 化的需要。(3)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应统一规划、因地因网制宜,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配电网网架结构、设 备现状、负 荷水平以及不同区域供电可靠性的实际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合理选择配电自动化实现方式,力 求经济、实用、可靠。4.2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改造原则(1 )配电自动化应以面向配电调度和配电网的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进行建设,实现对配电网的监视和 控制,满足 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共享和综合应用需求。(2)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

8、足相关国际、行业、企业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系统主站设计应满足系 统通用性和 扩展性要求,减少功能交叉和冗余。(3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按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原则,充分利用已有设备资源,综合考 虑多种通信方式并合理选用。(4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5)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要求,并考虑配电网智能化扩展应用。(6 )配电调度功能应满足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框架和总体设计的要求。5 配电自动化对配电一次网架和设备的要求5.1 次网架和设备要求(1 )配电自动化实施区域的网架结构应布局合理、成熟稳定,其接线方式应满足Q/

9、GDW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和Q/GDW 370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等标准要求。(2 ) 次设备应满足遥测和(或)遥信要求,需要实现遥控功能的还应具备电动操动机构。(3 )实施馈线自动化的线路应满足故障情况下负荷转移的要求,具备负荷转供路径和足够的备用容量。 5.2其他要求(1) 配电自动化实施区域的站所应提供适用的配电终端工作电源。(2 )配电网电缆通道建设时,应考虑同步建设通信通道。6 配电自动化系统6.1系统总体架构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可选)和通信通道组成(系统构成见图1 )其中,配电主站是数据处理/存储、人机联系和实现各种应用功能的核心;配电终端是安装在

10、一次设备运行现场的自动 化装置,根据具体应用对象选择不同的类型;配电子站是主站与终端的中间层设备,一般用于 通信汇集,也可根据需 要实现区域监控功能;通信通道是连接配电主站、配电终端和配电子站之间实现信 息传输的通信网络。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信息交换总线,与其他相关应用系统互连,实现更多应用功能。I度自动系统995598系统信销管理孑息系统信息父互总线P I I * 1一H *七4配电李通信网柱配柱配电自动化系统I r Ir|. 尹 P *r* hg *r环环I柱环网开口图 1 配电自动化系统构成6.2 配电主站 配电主站应构建在标准、通用的软硬件基础平台上,具备可靠性、可用性、扩展性和安全性,

11、并根据 各地区的配 电网规模、实际需求和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基础等情况选择和配置软硬件。6.2.1 基本功能(1)配电SCADA 数据采集(支持分层分类召测)、状态监视、远方控制、人机交互、防误闭锁、图形显示、事 件告警、 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数据统计、报表打印、配电终端在线管理和配电通信网络工况监视等。(2)与上一级电网调度(一般指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或电网GIS 平台)互连,建立完整的配电网拓扑模型。6.2.2 扩展功能(1)馈线故障处理:与配电终端配合,实现故障的识别、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域自动恢复供电。(2)电网分析应用:模型导入/拼接、拓扑分析、解合环潮流、负荷转

12、供、状态估计、网络重构、短 路电流 计算、电压/无功控制和负荷预测等。(3)智能化功能:配电网自愈控制(包括快速仿真、预警分析等) 、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的 接入 及应用、经济优化运行以及与其他智能应用系统的互动等。6.2.3 配置原则(1)硬件配置 主要设备应采用双机、双网冗余配置,满足可靠性和系统性能指标要求,具有扩展性、通用性。配电 主站应有 安全、可靠的供电电源保障。(2)软件配置 服务器与工作站宜采用 Unix/Linux 操作系统。 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支撑和应用软件,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3)功能配置 配电主站应在具备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扩展功能。 在

13、相应区域具备完备的配电网拓扑的前提下,可配置馈线故障处理功能。 在信息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配置电网分析应用功能。 在配电主站功能成熟应用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区智能电网工作的开展,合理配置智能化功能。6.3 配电终端6.3.1 应用对象和类型配电终端应用对象主要有: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配电线 路等。 根据应用的对象及功能,配电终端可分为馈线终端(FTU、站所终端(DTU、配变终端(TTU和具备通信功能的故障指示器等。配电终端功能还可通过远动装置( RTU remote terminal unit )、综合自动化装置或重合闸控制器等 装置实现

14、。6.3.2 基本要求(1)配电终端应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选择相应的类型。(2)配电终端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扩展性。(3)配电终端应具备运行信息采集、时间记录、对时、远程维护和自诊断、数据存贮、通信等功能。(4)除配变终端外,其他终端应能判断线路相间和单相等故障。(5)支持以太网或标准串行接口,与配电主站 /子站之间的通信宜采用符合DL/T 634运动设备及系统和DL 451循环式运动规约标准的 101、104通信规约和CDT通信协议。6.4 配电子站6.4.1 子站类型配电子站分为通信汇集型子站和监控功能型子站。通信汇集型子站负责所辖区域内配电终端的数据汇 集、处理与 转发;监控功能型子站负

15、责所辖区域内配电终端的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及应用。6.4.2 子站基本功能通信汇集型子站:(1)终端数据的汇集、处理与转发。(2)远程通信。(3)终端的通信异常监视与上报。(4)远程维护和自诊断。监控功能型子站:(1)应具备通信汇集型子站的基本功能。(2)在所辖区域内的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子站应具备故障区域自动诊断、隔离及非故障区域恢复供 电的能 力,并将处理情况上传至配电主站。(3)信息存贮。(4)人机交互。6.5 馈线自动化6.5.1 实施原则馈线自动化功能应在对供电可靠性有进一步要求的区域实施,应具备必要的配电一次网架、设备和通 信等基础条 件,并与变电站 /开闭所出线等保护相配合。6.5.2 实现模式馈线自动化可采取以下实现模式。(1)就地型:不需要配电主站或配电子站控制,通过终端相互通信、保护配合或时序配合,在配电网 发生故 障时,隔离故障区域,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