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5723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重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医学重点(一)预防医学的概念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 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 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二)医学模式的概念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高度概括, 是人们对生命过程、健康及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和历史总结,并 据此指导卫生工作实践和医学教育,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三)三级预防 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来阻止疾病 的发生,发展或恶化称为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就是指对没有疾病的

2、健康人,针对您的 衣、食、住、行及家庭关系找出有可能发生的致病因素,进行指导、预防,避免这些疾 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作好早 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普查(筛选)、定期体检、高 危人群重点监护等。就是一旦这些疾病的发生了,指导您如何治疗和如何避免疾病向 严重方向发展。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 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尽量恢 复或保留功能。就是治病防残,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一)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 破坏

3、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多样性、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危害: 1.特异性损害:慢性作用、急性作用、 远期危害2. 非特异性损害(二)大气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超过大 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原有的正常组成或性状发生改变,对居民健 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大气污染的来源: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自净:扩散和沉降、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转移:沿下风侧向更远的方向转移、向平流层转移、向其他环 境介质中转移 形成二次

4、污染和二次污染物。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或者皮肤、粘膜进 入机体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急性中毒、慢性炎症、变态反应、致癌作用、非特异性疾病多发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导致气候改变、形成酸雨、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破坏平 流层的臭氧层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了解)书本P30 ppt491.1. 二氧化硫 (SO2) 呼吸系统损害为主2. 氮氧化物(NO x)作用于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3.颗粒物,本身的化学形状带来的毒性吸附和携带有害物质4.光化学烟雾亚硝酸NOx( NO2以肺损害、支气管哮喘为主;NO以高 铁 Hb 症较明显;醛类化合物和

5、 PAN 刺激眼、上呼吸道粘膜;甲醛变 态反应性疾病;O3哮喘、肺气肿、肺水肿)5.多环芳烃(PAH)是煤, 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挥发性碳氢化合物6. 二恶英,包括 210种化合物,这类物质非常稳定, 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 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三)水质 的性状和卫生学评价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 标1.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 ;总硬度;铝;铁、锰、 铜、锌;挥发性酚、阴离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及溶解性

6、总固体; 耗氧量;含氮化合物2. 毒理学指标(1)氟化物:不超过 1.0mg/L(2)氰化物、砷、硒、汞、镉、铬、铅、硝酸盐等:多具有明显 毒性,规定了最高容许限量值。(3 )氯仿、四氯化碳:具有致癌性,规定了其上限值,分别为 60、3ug/L。3. 细菌学指标(1)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ml的标准(2 )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L(3)游离性余氯实验证明,接触30分钟,游离性余氯在0.3mg/L以上时,对肠 道病原体、钩端螺旋体、布氏杆菌等均有充分杀灭作用。4. 放射性指标饮用水总a放射性和总P放射性的参考水平分别为0.5和1贝柯 /L。5. 水体污染物的转归(了解) 水体自净的机制:

7、稀释、混合、吸附、沉淀;氧化、还原、水解、化合等;以及生物分解、生物转化和生物富集作用 水体污染物的转归:迁移和转化6. 水的净化(1)混凝沉淀: 常用混凝剂:1.金属盐类(铝盐、铁盐等)2.高分子类(碱式 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混凝剂的种类、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水温、水的PH值等(2)过滤:原理:筛除作用、接触凝聚作用(四)土壤环境与健康(了解)书本 P50一、土壤有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动植物、水气二、土壤有害因素的来源及主要污染物:1. 地球化学性因素:由地质化学性质所引起。例如:高氟、高砷 等高本底地区。2. 人为污染因素:生物污染:肠道病原体工业交通、三废污

8、 染:以化学性污染为主,例如,镉也有放射性污染。农业污染:农 药、化肥,以化学性污染为主。三、土壤污染的自净病原体的死灭:直接用理化、生物因素杀灭病原体、紫外线、 噬菌体。植物根系分泌的杀菌素等。有机物的净化:依靠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使病原 体失去生存条件而死亡。四、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土壤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重金属 2、农药 3、化肥(二)土壤生物性污染所致危害:1、细菌性疾病2、病毒性疾病3、寄生虫病五、地质环境与健康1. 碘缺乏病: 缺碘2. 地方性氟中毒: 高氟3. 克山病: 缺硒1. 职业性有害因素: 指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 健

9、康的因素。2. 职业性病损包括: 职业性外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概念: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 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从而出现相应的临 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职业病职业病特点 P761. 病因明确2. 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 ,且其强度或 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治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般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3. 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 ,很少出现 个别病例4.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 较好5. 是可预防性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

10、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 . 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诊断:1. 患者的职业史2.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差与评价3. 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工作有关疾病 P78工作有关疾病: 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 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升高.潜伏的疾病发作 或先患的疾病加重等.特点 1.与职业因素有关 2.职业因素可以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 加剧恶化. 3.调离该职业或改善环境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生 4.不属于 法定职业病职业特征 轻微的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有时虽不引起病理性损伤.但可以 产生体表的某些改变.这些改变称为职业特征职业性毒物与

11、职业中毒(了解):铅、汞 铅的毒作用机理:血液系统 卟啉代谢障碍 其它: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内 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 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消化系统动脉神经系统肾脏缺少汞会产生:震颤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防治:防尘八字方针:P114革: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通风除尘护:个人防护 管:防尘管理制度 教:宣传教育 查:查尘和查体,及时检查,评分和总结 第三章1、营养:是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 足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修复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可分为六大类:蛋

12、白质、脂肪、 糖类、水、无机盐、维生素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水 微量营养素:无机盐、维生素 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3、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良好健康状态 所需要的营养素数量,也称营养素生理需要量。适宜需要量:维持健康,促进生长发育,保证最高的体力和脑力 活动效率,使机体协调发展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素的量营养素的供给量:是针对特定人群每日必须由膳食提供各类营养 素的摄入标准,它是在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基础上考虑到人群安全率、 食物生产、饮食习惯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的适宜数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平均需要量(EAR)可满足半数群

13、体的需要量推荐摄入量(RNI)能满足群体中97%98%个体的需要适宜摄入量(AI)满足几乎所有个体需要,是限制过多摄入的标准 可耐受最高摄人量(UL)平均每日可摄入的最高量,超过此量有发 生毒副作用的危险3、人体能量的消耗途径:1. 基础代谢2. 体力活动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4. 生长发育和新组织的增加4、蛋白质生理功能: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和体内各种重要生 理活性物质的基本成分是机体氮元素的唯一来源作为能源提供能 量5、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简述题) 蛋白质含量,评定一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应该以此为基础 蛋白质消化率越高,被机体吸收利用的可能性越大,营养价值也越高 蛋白质利用率:表示

14、蛋白质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6、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10%15%)7、脂肪生理功能: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储存和提供能量,是产能最高的 能源维持体温、抵御寒冷和支持、保护脏器作用帮助机体更有效 地利用糖类和节约蛋白质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 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促进食欲,增加饱腹感;必需脂肪酸的重 要来源8、脂肪的参考摄入量(20%30%)9、糖类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在体内储存和提供能量,是人体 最主要、最经济、最安全的供能物质维持神经组织功能具有调节 血糖、节约蛋白质、抗生酮、润滑、解毒作用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形提供膳食纤维10、糖类的参考摄入量(55%65

15、%)11、人体能量的消耗途径: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和新组织 的增加12、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维持正常暗视觉维护上皮细胞结构 和生殖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抵抗力、抗感染和抗癌作用 改善铁的吸收,促进储存铁的转运,增强造血系统的功能13、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了解):钙、锌、铁钙的吸收:成人钙的吸收率约为30%40%,儿童可达75%。 钙吸收影响因素:1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D、乳糖等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促进钙吸收;2. 钙磷比 1:1 时吸收效果最好;3. 植物食物中植酸、草酸、磷酸可与钙形成不溶性钙盐降低钙吸 收率;4. 膳食纤维、脂肪过多或脂肪消化不良也会影响钙吸收适宜摄入量:成年人800mg/d,孕妇,乳母及老年人可适当增加。 铁的吸收:主要来源是动物肝脏和全血,其次是瘦肉和鱼类 动物性食物吸收率为, 10%-30%;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为,不到 10%适宜摄入量:成年男性15 mg/d,女性20 mg/d,孕中期及乳母 25 mg/d,孕后期35 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