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探究题导学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565347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探究题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探究题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探究题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探究题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探究题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探究题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探究题导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探究题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探究题的考察的角度。2认真思考并总结探究题的答题方法3. 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一考 点 阐 释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类题目要求在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抓住“情”和“理”两个方面去探究。2对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这要求考生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其中“创作背景”

2、应包括社会时代等大 背景,还包括个人遭际等小背景,两者结合则可归纳出文本创作的特定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揣摩其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类题目出题的方向较多,往往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二、高考回放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探讨创作意图个性化解读2011全国针挑土16142011北京祁连雪17192011天津塔上的树16192011湖南想飞15182011福建走进腾格里14152010全国灯火17142010全国大河家15172010江西饮一口汨罗江182010福建春风142010湖南一朵午荷18192010北京海棠花18192010浙江静流132

3、010江苏溜索1412四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通过对这些真题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课件4)1、探究形式有明探究(题干直接出现“探究”字样)和暗探究(题干不出现“探究”字样)两种,大多采用“明探究”命题方式。2、探究不能脱离文本信马由缰。3、探究主要是基于文本内的探究,而探究点可以涉及散文内容和形式的方方面面,或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意象,或主旨选材和技巧,只要是作品的关键处和丰厚处,皆可拿来作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关于探究的考试说明有三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创作背景”不

4、好考(不过也有2009年广东卷考的例子)“创作意图”又与第一方面的“丰富意蕴”重复。“自己的见解”,看似只要自己的观点即可,实际上“自己的”不是脱离文本信马由缰,这也与第一方面重复。所以,三个考点中重点放在第一点。 3.如就第一考点再深入探究的话,就会发现探究主要是基于文本内的探究,而探究点可以涉及散文内容和形式的方方面面,或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意象,或主旨选材和技巧,只要是作品的关键处和丰厚处,皆可拿来作探究。实际上探究题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散文探究题文本内研究由文本内的写法技巧延伸到写作实践进行感悟总结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对第一个考点进行深入地探究。(一)文本内研究文本内探究即对文本内涵(

5、可以看是主旨)的深层次探究。这类题按照命题指向基本属于文章主旨内涵范畴的探究。或者说,这类探究题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把握主旨,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考纲要求必须对相关术语有一定的了解,请看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有着具体的承载内容。齐读作品的意蕴可以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对文学作品进行探究。解题时应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关于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它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尚威武不屈的民

6、族气节,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倡导忠、孝、诚、信、礼、义、廉、仁等美德。中华民族心理: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富于凝聚力。富于同化力。爱好自然,追求光明。主静,爱好和平。中庸、稳重。一统性。知足。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富有凝聚力,热爱自然,追求光明,热爱和平,中庸稳重等。人文精神: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人格尊严、社会责任心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人的价值观上述内容自然没有定论,适当知道一些,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在了解了考纲的具体要求后,我们通过高考中已经出现的探究题来看看文本内探究题究竟考察的是什么?这

7、些已经考察过的探究题在 设问形式(在题干表述上)可以概括成以下五种类型:一谈谈文中反复出现的XX(词)有哪些丰富的内涵二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XX(句)的理解三文中某某句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四谈谈作者这样写XX的意图和目的五你认为本文的标题能不能更换为XX名为探究就是实际对以下知识点的综合考察:多角度挖掘文中重要词语的内涵;从不同层面挖掘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内涵探究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作者的思维方式或思路探究文章题目的内涵下面我们以2010年全国卷灯火这篇散文威力,共同探究解答文本内探究题的规律。例题1(2010全国)灯火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

8、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蓝皮书36)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挖掘文本意蕴的能力。探究文本意蕴,需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挖掘丰富内涵。根据题干要求中的“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可以回到原文寻找相关信息。首先,从文章第一、二段可以看出,灯火的意义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而下文中,作者讲述了关于“灯火”的记忆,我们可以知道灯火在作者心中是与童年相联系的,而作者的成长过程也是与“灯火”相伴的。本题实际就是。我们只要根据“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就可以判断出此时的灯火已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灯火了,而是成了作者心目中某种

9、思想情感的代名词了。根据象征性散文的特征,我们只要能够在文章之间找见作者强调的灯火的特征就可以完成该题。而这在文章中间有两个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个是作者进行的详细描写的地方,就是细节部分,二是作者在文章中间进行的议论抒情文段所针对的对象,只要把这两个方面做好了,然后进行必要概括归纳就可以了。 此外还要说明的,所谓意义,可以简单理解为作用。 答案参考: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2)灯光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从答案中我们可以选择从不同角度角度去审

10、视“灯火”在作者心中的意义:【板书】生命的角度感悟生命的真谛“动”; 亲情的角度灯火是祖孙昔日温暖生活的见证;个人成长的角度灯火伴随着作者的成长,是作者的精神家园。在把握从几道题的答案看,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命题指向,正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够高度洗练地进行语言概括。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答题,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由于每道题皆是6分,甚至8分,一般不会让你仅就一点答题。规律1依据题意选择审视角度审清题意(范围、角度、指向、要点)明确答题的角度)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紧扣文题要求,到文中寻找依据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结合具体内容进

11、行分析。分条解答,步骤完整类题链接雪祝勇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画面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蕴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文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于是

12、,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染出幽美的图影。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路吧。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怆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

13、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

14、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1作者在赏雪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他的这些认识有没有普遍性?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回答第一问时,沿着作者的赏雪思路,由“形”而“神”,由表及里,把文中作者分散表达的人生感悟圈画出来加以整合即可;第二问则要

15、求考生从民族心理的角度进行探究。答题时要紧扣文本,找到文中以及现实生活中其他人的相似的观点。答案:雪可以简化一切,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明亮、纯净;雪可以让我们放飞心灵,让心灵去远游;雪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顽强的生命活力和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雪可以让我们领悟到人心的温热、生命的充实,感受到生命的怡静与温馨。作者的这些认识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这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心理,柳宗元的江雪、博物馆内的寒江独钓图、胡应麟的点评都与作者的解读有着共鸣;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在赏雪的过程中获得过和作者类似的人生体验(意思对即可)课堂小结高考探究题是新课程理念下应运而生的题型,是新课改后试卷命题的着力点和亮点。我们这节课主要对文本内探究题从题型和方法层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共同归纳出了做这一类题的规律,下次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解题的方法,并进一步规范我们的答题步骤。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