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第2单元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541447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语文第2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上语文第2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上语文第2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上语文第2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上语文第2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语文第2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语文第2单元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负荆请罪教学要求: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介绍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我们在阅读剧本时,首先要弄清剧本的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中的圆括号内交代人物

2、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府邸:指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上卿:战国时,诸侯的高级长官称卿,分上中下三级。上卿的职位最高。门客:古代寄宿于豪门贵族之家并为之服

3、务的人,又称为食客。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唇枪舌战: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辩论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4)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

4、本第二幕。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4、讨论: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什么意思?(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

5、、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表现。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6、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三、精读剧本第一幕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3、全班交流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4、深入体会蔺相

6、如的语言。(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目的是什么?(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总结全文学习了这个课本剧,你有哪些收获?六、课外作业:自由组合,排演这个小话剧。板书设计: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对不住你 避让 要是宽恕我 过去的事别提了背荆条 扔在一边跪 下 扶 起(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6、最后的姿势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第11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好生字词,描红生字;3学习谭千秋老师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形象,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准确流利的读课

7、文、生字词学习。2、能够初步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板书课题,指导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分钟地震视频二、课题引领,初读课文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指名模仿)(如果课前预习搞得好,40分钟的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2、初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字、词,还可以是不理解的句子,注意要开口读。三、学生交流读书初步感受【设计理念】不管是哪个学生,只要他愿意交流,哪怕只是谈到一点,或者是一小点,老师都要做出及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毕竟这是属于“概括文章基本内

8、容”的一次简单检查,中年级是教学重点。高年级学生点拨一下即可。四、生字词过关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五、指名读课文1、老师:生字词读得很好!下面回到课文,请几个同学读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洪亮、最流利!【设计理念】朗读的形式很多,在课堂上不宜进行太多的“集体读课文”的训练,教师范读是很有必要的,最好是学生自由读和指名读课文。所以经历了第一次自由朗读课文后,在来一次“指名读”,有朗读任务的学生会尽力而为。“听书”的孩子也会全神贯注。2、根据课文自然段数量,把任务分到每位学生身上。

9、3、要求:读书的同学要做到声情并茂,其他同学要聚精会神地学会倾听,还可以动笔画画写写。同学读完之后要给他们评价评价!【设计理念】学生读书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倾听,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不要太多集体朗读,尤其是在我们粤方言地区,学生有唱读的习惯,加上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会在集体朗读中“滥竽充数”,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没多大用处。所以安排“指名读、全体听”的环节。六、浏览课文,揣摩作者写作思路1、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5?12”地震时,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设计理念】经过两次,如果学生有预习习惯的话就读过3、4次课

10、文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深刻的认识,概括主要内容对训练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很有帮助。就算是一些“潜能生”也会有比较肤浅或片面的印象。浏览课文,在高年级要合理训练,其实“一目十行”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形式。2、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护生)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震撼)。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赞颂)。【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思路,原来我们

11、经常训练的是给课文划分意义段,这种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的学习联想到自己的写作经历,可能在课堂上老师还感觉不到学生的进步,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在头脑里有了对文章的 “结构感”,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设计理念】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或环境、气氛作直接的描绘,让读者直接感知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和环境规模、事件的气氛等。而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对某一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对之的印象、感受,或者描写它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以从侧面间接表现它的情态和特征。侧

12、面描写可以衬托主要人物活动、心态或事物的状况,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中心人物或事物更鲜明、突出,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2)第二段:环境烘托(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设计理念】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老师不要过多地分析,点到为止。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范读、小组读、比赛读、指名读的结合,把每个场景读好,尤其是读到谭千秋老师讲的“最后一课”的内容时,要悲壮一些,严肃一点,深情一点。小学生学习语文不搞繁琐的文字分析,只求读好就行了。五、学习、自然段谭千秋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感受谭老师最后上课的内容。【设计理念】提前学习前面的3

13、个自然段,主要是为了把更多地时间留给第二课时。这个内容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去把一个优秀父亲的形象、忘我工作的教师形象、激情授课的教师形象。课文学习到这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比较熟悉了,可以对学生提“有感情的朗读” 要求了。但还得让一些语感好,有朗读天赋的学生带一下,通过模仿别人来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六:生字描红【设计理念】在高年级,还是提倡给出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去描红生字,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读写结合”,一般来说,时间允许的话,要求学生每个生字要描红3次,第一次要求写对,第二次要求写好,第三次要求写快。 写一行、两行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七、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叫潭千秋的老师,

14、他是一个负责的爸爸,更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现场指名学生做一些姿势,同学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设计理念】语文课导入有时也需要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第二课时的导入更是至关重要,这个设计肯定会有学生做“最后的姿势”,可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