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选检测卷(教师用书独具)__检测卷(二)_古诗文阅读.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53527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备选检测卷(教师用书独具)__检测卷(二)_古诗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备选检测卷(教师用书独具)__检测卷(二)_古诗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备选检测卷(教师用书独具)__检测卷(二)_古诗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备选检测卷(教师用书独具)__检测卷(二)_古诗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备选检测卷(教师用书独具)__检测卷(二)_古诗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备选检测卷(教师用书独具)__检测卷(二)_古诗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备选检测卷(教师用书独具)__检测卷(二)_古诗文阅读.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测卷(二)古诗文阅读(时间:120分钟分值:141分)一、文言文阅读(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十一月壬申,金主率大军临采石,而别以兵争瓜洲。朝命成闵代锜、李显忠代权,锜、权皆召。义问被旨,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时权军犹在采石。丙子,允文至采石,权已去,显忠未来,敌骑充斥。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众曰:“今既有主,请死

2、战。”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至江滨,见江北已筑高台,对植绛旗二、绣旗二,中建黄屋,亮踞坐其下。谍者言,前一日刑白黑马祭天,与众盟,以明日济江,晨炊玉麟堂,先济者予黄金一两。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中流官军亦以海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

3、暮未退。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劲弓尾击追射,大败之,僵尸凡四千余,杀万户二人,俘千户五人及生女真五百余人。(选自宋史虞允文传,有删改)注金主:完颜亮。锜:刘锜。权:王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权:掌权B解鞍束甲坐道旁 束:卷起C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 任:承担D与众盟,以明日济江 济:渡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虞允文敢担重任的一组是(3分)()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丙子,允文至采石,权已去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危及社稷,吾将安避与众盟,以明日济江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ABC

4、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允文幼时聪明好学,六岁就能背九经,七岁便能写文章。他是个孝子,遭遇母亲的丧事时,他因哀痛过度以致非常消瘦。B十一月壬申这一天,金军进兵南宋,朝廷让成闵代替刘锜,让李显忠代替王权,刘、王二人也留在军中参战。C虞允文奉命去采石犒劳军队,他到采石时,王权已经走了,而李显忠还没有到,敌人的骑兵到处可见。D在宋军稍稍后退后,虞允文到阵中激励时俊出战,时俊立即挥动双刀出阵,士卒们也殊死搏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3分)译文:_(2)部分甫毕,敌已

5、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3分)译文:_(3)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4分)译文: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

6、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

7、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注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畴曩(chu nn):往日。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谟猷(yu):谋划,谋略。刍荛(ch ro):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下流:指地位低的人。5对下列

8、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干:求取B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允许C而愿委身国士 委:托付D惟君侯图之 图:考虑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才能”的一组是(3分)()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王公大人,许与气义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ABC D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

9、之士。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十分恰当地表现了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4分)译文:_(2)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3分)译文:_(3)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3分)译文: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新雨山房记明宋濂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

10、。故诸暨被兵特甚。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

11、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原文有删改)注伪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糗粮刍茭:军饷和马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蒙受,遭受B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 惩:惩办,惩罚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 夷:清除,铲除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 殷:

12、深重,惨烈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3分)()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然饫饱歌乎,秩然成文仁杰尚歌以发我AB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交战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召,宁可归隐田园以诗酒自娱来终养天年。C作者认为凡事可以以小见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兴废盛衰,能看到社会的安定和混乱、百姓的劳苦和安逸。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