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528205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上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上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上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上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毫米的认识课时1课时二次备课年级三年级学校板桥中心学校备课人纳晓燕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1)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目标1.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2.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和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建立毫米的长度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难点: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

2、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吸管一根,剪刀一把,一小组一把米尺。铅笔、练习本、橡皮。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1)出示例1情境图后,教师可以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分别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每小组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记录下来。(3)要知道估计的结果是否准确,需要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分别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学生测量时,教师可以问:“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互相交流一下”,从而引出毫米以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4)学生掌握了毫米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后,要让学

3、生重点掌握1毫米的长度观念,可以给学生介绍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但考虑到1分硬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日易减少,可以多举一些其他例子,如,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上的纸)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事物,如,自动铅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5)“做一做”中的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并交流一下想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师生谈话,复习旧知(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厘米作单位?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

4、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1)学生回答,米和厘米(2)请个别学生上讲台演示。用厘米表示长度如:铅笔、橡皮。用米来表示长度如:房子、大树。(3)对准0刻度,看终点刻度通过比划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二、导入新课1、探究毫米产生大的意义 (1)引导学生小组进行估计活动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下表)(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评价(投影展示学生的统计表)(3)设疑: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怎样才能知道?(4)小组合作测量课本的长、宽、厚。提出

5、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5)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在刚才的测量中,我们发现,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要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估计部分。(2)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3)学生认真思考教师的问题。回答:用尺子量。(4)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

6、进行测量,小组讨论遇到的记录问题,并思考。(5)学生思考,产生矛盾。培养估测能力。 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数学书的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都不合适,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学生在测量中体会到用厘米做单位不能获得精确的数据,产生学习毫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想象,让学生在脑中形成1 毫米的抽象模型。 让学生举例,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课件演示毫米的应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生中处处有数学。三、自行探究,建立模型1.感知毫米(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指名说说找到的1毫米。(2)课件演示放大的直尺,指着直尺上的任意1小格,问学生是多长。小结得出: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3)感受毫米在

7、直尺上仔细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4)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汇报。 2、探究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请同学们观察课件动画,你能发现有关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2)提问:你能用简短的数学语言说一说你的发现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数学游戏考考你a)1至2厘米之间是几毫米?b)5至6厘米之间是几毫米?c)3至5厘米之间是几毫米?d)4至8厘米之间是几毫米?(1)学生在尺子生找一找一毫米,在老师的引导下边指边说。(2)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得出结论。(3)

8、学生闭上眼睛想象(4)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的事物2、探究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学生仔细观察课件的演示,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派代表进行汇报。(2)汇报.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a)回答:10毫米b)回答:10毫米c)回答:20毫米d)回答:40毫米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小游戏进行巩固。 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练习巩固,拓展应用1、完成P5练习一第二题 2、完成P3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尺子量一量,并作出判断。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情况。作业设计(可附

9、页)见附页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 3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想:1厘米10毫米, 想:10毫米1厘米,3厘米是3个( )毫米, 50毫米里面有5个( )厘就是( )毫米。 米,就是( )厘米。教学反思检查意见课题分米的认识课时1课时二次备课年级三年级学校板桥中心学校备课人纳晓燕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

10、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难点: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10厘米的铅笔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1)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用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多,计算比较简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2)针对

11、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入分米。(3)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成问题,应该把机会留给学生。(4)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5)“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效果的检验,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学生尺1分米、1分米的测量,不够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提问: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12、2、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队吗?(要求说明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3、大家还记得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吗?1、回答:毫米、米、分米、厘米。2、思考回答:(1)按照从大到小排,米、分米、厘米、毫米。 (2)按照从小到大排,毫米、厘米、分米、米。 3、1厘米=10毫米 1米 =100厘米 通过给长度单位排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系统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作铺垫。二、实践探究1、测量桌子 (1)提问:你们知道桌子有多长吗?请你估计估计。并说一说你大算用什么做单位?(2)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 (3)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

13、宽比较合适?请个别学生汇报。(4)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2、探究厘米和分米的关系。 (1)课件演示,引入分米。(2)问:1分米究竟有多长?从课件可得:(板书:1分米10厘米)。(3)用手势比划比划用你的拇指按在“0”刻度处,另一只手的食指按在“10”刻度处,感受一下1分有多长?(4)数学游戏a)0到10刻度是多少厘米?多少分米?b)10到20刻度是多少厘米?多少分米?c)0到20刻度是多少厘米?多少分米?3、探究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和组内讨论说一说理由。 (板书1米10分米)(1)学生随意估计回答:30厘米,450毫米。(2)学生两个人进行合作测量。(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4)学生认真听。2、认识分米。 (1)学生观察课件并思考问题。(2)回答:1分米=10厘米(3)按照教师的要求感受1分米有多长。 (4)按要求思考并回答:a)10厘米1分米b)10厘米1分米c)20厘米2分米3、学生按照要求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