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47812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课题确定位置(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物体位置的作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鉴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如下特点:在教学中,为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并结合教材情境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眼观看、动脑思考等,使学生体会方向和距离对确定物体位置的作用,寻找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掌握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方法,尝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情境导入。(5分钟)1.引导质疑。(出示教材65页动物园游览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分别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上。2.导入新课,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自主交流、讨论,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说出各个场馆的位置。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空。小华在班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4),她在第()列第()行。二、探究新知。(20分钟)1.组织学生探

3、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探究确定物体所在方向的方法。(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熊猫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分别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上。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景点相对于观测点的具体角度,使方向更精确。(2)引导学生探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北偏西60(或西偏北30)的方向上,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3)教师小结。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明确:先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最后确定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2.引导学生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1)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描述。引导学生说一说参观斑马场后,同学们想去猴山的行走路线。

4、明确:描述路线时观测点会发生变化,出发后到达一个地点,这个地点将成为描述下一个地点的观测点。(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清楚、准确地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1.(1)思考、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按照目前确定的位置不能很快找到这些景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想知道确切方向需要借助工具进行测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景点相对于观测点的具体角度。(2)与同桌交流想法,明确:要确定物体的位置,除了应该知道它所在的方向之外,还应该明确它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3)根据以上所学,小组讨论,得出要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知道被测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到观测点的距离。2.(1)先在小组内描述,再全班交

5、流。(2)小组内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明确描述路线图的方法。2.判断。(1)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表述方法是唯一的。()(2)小刚看小青在东偏南25的方向上,小青看小刚也在东偏南25的方向上。()(3)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知道观测点、方向和距离就可以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4)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时,观测点只有一个。()3.如下图,学校在小光家北偏西40的方向上,距离小光家200米。你能找到学校的位置吗?画一画。三、巩固练习。(10分钟)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66页1题。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66页2题。1.读懂题目,先找准位置,再确定是几号钥匙。2.明确观测点以后,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写答

6、案。4.看图回答问题。(1)淘气从家到少年宫可以怎样走?(2)走哪条路最近?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

7、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自由总结收获,说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