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394635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迁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宿迁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宿迁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宿迁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宿迁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宿迁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宿迁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2011年宿迁市中考采用初中毕业和升学两考合一的形式。本届毕业生使用的教材为苏科版物理教材。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题总量为30题,6个页面,题量、篇幅适当。全卷文字约4100字,文字表述准确、符号规范,阅读量适当。全卷共有表格3幅,图片22幅,卷面生动、活泼。二、试卷结构(一)题型结构全卷试题共30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计算题和实验、探究题四种题型如下表:题型题量题号分值选择题1211224填空题9132125作图、计算题3222423实验、探究题6

2、253028客观题12小题,共24分,占总分的24%,主观题18小题,共76分,占总分的76%,主观题、客观题比例适当。(二)内容结构科学内容题量题号分值物质82、4、5、10、19、25、26、2714运动和相互作用131、3、5、8、11、13、17、18、22、23、25、26、2844能量146、7、9、12、14、15、16、19、20、21、24、26、29、3042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分值比例设置合理,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重点突出。全面覆盖了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中的主干知识,试卷的内容结构合理。(三)难度结构难度0.9以上0.800.890.700.790.600.690.50.

3、59分值402517108全卷易、中、难试题之比约为7.51.51,比例恰当。试卷难易程序适中。三、试卷特点(一)试卷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指导思想明确,力求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以能力考查为立意,优选素材,突出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二)重视对学生的双基考查试卷注重对学生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全面检测。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大,广泛涉及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新材料及其特性、运动与静止、运动与力的关系、声学常识、光学常识、电磁学常识,并将能量、能源知识贯彻于其中。例如第1题、第2题、第3题、第8题考查学生声光

4、热的基础知识,第19题、第24题对电学部分的简单串并联电路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试卷力求贴切体现一定适度的选拔功能。因此,即使是对“双基”的考查也不是简单、片面地留于机械记忆的层面,而是广集生活素材,巧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应用。(三)试题情景注重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知识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物理,可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理解和解决生产、生活、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第16题的热水瓶、第17题的汽车惯性、第20题的电热暖手宝取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实际和能力实际出发,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第28题联系生活中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实际情况。(四

5、)突出学科特点,强化实验能力考查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物理教学的主要载体和基石,也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同时物理新课程认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凸显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旨在将学习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第11题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第25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27题测量小石块密度等题目,注重考查实验的基本知识与学生运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实验基本操作过程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故障的分析能力与判

6、断能力。(五)注重研究性学习和探究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及创新意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2011年中考物理试题注重综合性、探究性试题的设计,在有效体现探究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第10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评估能力,第12题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考察,第29题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验来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四、亮点试题剖析 第11题: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组别1234水的沸点/98.298.998.598.6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B只有第2小组

7、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命题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的交流与评估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有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并且只要学生亲身经历,就会很容易发现水的沸点其实很少正好是100,那么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是相信经验还是科学分析?因此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是否尊重事实这一重要的科学精神。第12题: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

8、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命题思想:本题考察的重点在于对科学探究中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结与概括,但同时更要求学生要能对于教材中那些重要的探究活动必须能熟练掌握,理解在实验中解决关键问题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比如A选项中的对于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因为动能大小不好直接比较,只有将其转化为别的形式才好比较,B选项中科学推理方法的运用是关键,C选项中多次实验

9、,归纳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D选项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是重点。本题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这些重要的探究活动切实开展,让学生将其中的思想彻透,而不是深陷题海。第21题:电阻触摸屏在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上已普遍使用,当手指在触摸屏表面施以一定的压力时,触摸屏通过分别识别触摸点的水平与竖直位置,从而确定触摸的位置触摸屏PR1R2S第21题图下边缘其工作原理利用了在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就越 的规律以竖直方向为例,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触摸时,触摸点P将电阻丝分为上下两部分,设上部分电阻为R1,下部分电阻为R2,结构可等效为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触摸点在竖直方向

10、移动时,若测得R2两端电压增大,则可知R2阻值 ,触摸点P到屏下端的距离 (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命题思想:本题结合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电阻触摸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起点高落点低,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物理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电阻触摸屏的定位原理的分析,让学生综合运用欧姆定律这一主干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第26题:小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做了两个小实验第26题图甲乙ABA磁铁电池线圈 如图甲所示,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后拧紧瓶盖,在侧壁开了一个小孔A,发现水并不流出,这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在A孔下方开一个相同大小的小孔B,将

11、瓶盖拧开,发现从B孔喷出的水较急,这是因为 如图乙所示,将线圈一端引线上的绝缘漆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掉了半个侧面,放在磁铁上方后通电,线圈就会转动起来,这样便做成了一个简易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 ;若要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请写出一种操作方法: 命题思想:本题的两个小制作取材于身边的常见物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应该是一种创新。通过这些试题的命制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通过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归纳出结

12、论。第28题: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明选用了如下器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档)、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璃板、小车第28题图可调速电风扇弹簧测力计塑料挡板光滑玻璃板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根据 的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小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下:风速低中高小车受到的空气阻

13、力/N0.82.23.8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小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你认为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 (写出一个)命题思想:对科学探究的考查,应以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的偏向。根据这一精神,本题采用在新情境下超越知识的范围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已学过的探究方法的能力,由于笔试测验的局限性,不可能在一道试题中考查所有的科学探究方法,故只能在命题中选择课标中那些核心方法和主要方法。这要既可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同时又能给日常教学以方向性引导。本题主要考核了控

14、制变量法的应用。题目给学生的感觉是似曾相识,但又不是完全相同。因为题中空气阻力的测量方法与滑动摩擦力的测量非常相似,都是主要应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对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原理很清楚,又要能掌握二力平衡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的实际运用。然后又通过学生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来考核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实验步骤的设计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对控制变量法的综合应用能力。第29题: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序号钩码重/N动滑轮重/N拉力/N钩码上升的高度/m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有用功/J总功/J机械效率/%40.52.30.20.40.80.9287.040.92.50.20.40.81.080.060.53.30.20.4(a)(b)(c)第次第次第次第29题图(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 ; (b) ; (c) (2)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