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393305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颐和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颐和园教学设计谈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禄丰县城南小学 罗开慧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探究学习模式很好地得到实施,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难点。在

2、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1、学生已知的内容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要求;2、学生未知的但经小组合作后能理解的也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学要求;3、学生未知的经小组合作探究后理解也困难的才是需要通过老师讲解来完成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了解哪些是学生已知的知识点,哪些是未知的知识点,哪些是合作探究后能够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自己无法理解的,然后寻找探究点再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设计具体探究过程。下面以颐和园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

3、应用。一、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中第五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课文,并配有精美的实景图片,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品味语言,领悟文章表达的方法;二是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同时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颐和园是一篇描绘人文景观的文章。全文层次清楚,前后呼应。作者用具体形象、生动优美和富有想象的语言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处处洋溢着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其不同景物的特点各有不

4、同,作者在写法上也不一样,突出表达方法上的变化。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城一文,对中国的“世界遗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继续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引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人类文明的景仰,这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要求。同时在学习中进行语言积累,初步掌握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这是一篇耐人品味的文章,也是实现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很好范本。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积极性,本课采取学生探究学习模式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学习

5、情景1、谈话:同学们,老师平时经常会听到你们说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看得出大家都非常喜欢旅游。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咱们国家现存的最大的皇家园林去旅游,大家猜猜会是什么地方?(颐和园)结合回答揭示课题:颐和园2、简介颐和园。说起颐和园,他曾经历经沧桑,从1764年建成到1900年间,曾两次遭到外国侵略者的焚毁和破坏,1902年又再次修复。经过一百多年的修缮,如今的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他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誉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教师根据学生喜欢旅游的心理,创设了要带领学生游览颐和园的

6、学习情景,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描述学习任务同学们,咱们都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课文到现在,已经学过了不少课文,知道了学习一篇课文应该学会些什么知识;前两天,我们又学习了这组课文的导读,了解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现在就请大家根据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己确定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这是我们学习每篇课文都应该争取做到的。生:我想知道园中长廊是什么样的。生:我想读读描写昆明湖的这一部分,看看昆明湖美在哪儿。生:我想学习描写万寿山的这一部分,并把它背下来。生:我想背诵课文。师:下面老师归纳一下同学们提出的学习目标。看看是不是这几个:一是学会本课

7、的生字新词;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是必选的);三是体会景物的特点(各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学习,不必都选);四是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所需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只是归纳整理学生的意见后给予必要的提示。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三)学生自主探究1、出示自学要求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一边读一边思考: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3)找出作者主要游览了颐和园中的哪几个景点?勾画出表明游览顺序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2、检查自学效果。【这块内

8、容中有些知识点学生是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都学得懂,所以就由学生来完成,同学们相互补充,教师只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四)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以前后两排桌子的四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从以上这几个景点中,选出本小组最喜欢的一处,仔细地读一读描写这处景点的自然段,边读边讨论: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用横线把这些词句勾画下来在小组内读一读,看谁最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景点的特点。【教师通过设计这样一组问题,指明学生要探究的内容与方法,具体由学生们合作完成,教师只起到提示、引导的作用。】(五)集体交流汇报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颐和园之行吧!

9、哪个小组先来汇报?生:我们学习了描写长廊的这一部分,我们采取的是“找特点,谈感受”的方法。我们先来读读这部分课文。(师出示长廊画面,学生逐个朗读。)生:我先来汇报。通过读课文,我知道长廊的特点是长,走在这样的长廊里,我会觉得非常自豪。因为我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作为中华儿女,我为祖国有这样好的建筑而骄傲。师:是呀!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部分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课文)生:我接着介绍长廊,我觉得长廊的环境也很美。(读句子)师:你读得真美!有谁愿意向她学习,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生读课文)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长廊。(看图)走在长廊里,长廊那独具特色的建筑,长廊上数以千计的彩绘,再加上

10、长廊外昆明湖的美丽景色,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配上音乐再读一读这一部分,共同感受长廊美丽的景色。(齐读)(在基础性学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指导学生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师:我们不知不觉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引读)哪个组接着汇报?生:我们小组游览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我们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查资料,深入体会”。我先来汇报。通过读课文,我们认为佛香阁非常宏伟,(师:从哪知道的?)从耸立能看出来,耸立就是高高的直立。生:从图上可以看出来,佛香阁比万寿山高。生: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佛香阁高41米,

11、是颐和园里最宏伟的建筑。园内所有景观都是以它为中心建造的。通过这个资料我更感到佛香阁非常宏伟,有气势。生:我知道排云殿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庆祝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定是非常华丽、光彩夺目的。(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查阅了关于佛香阁、排云殿的相关资料,丰富并加深了对课堂阅读内容的理解。)师:这么宏伟的建筑,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它的壮观好不好(生齐读课文)大家想不想登上万寿山欣赏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哪个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谁来汇报?生: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我们选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方法。下面我们请一位代表来读读课文。师:老师为你配上音乐。好,那我们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看他能

12、不能把我们带到万寿山上。请你开始吧。(生朗读)师:你们感受到什么了?谁来说说?生:我感到昆明湖景色非常美。生:听了她的朗读,我感到昆明湖非常的静,也非常的绿。我也想读一读这一句。师:(请刚才的小组代表)你来评一评,她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她读得不错,但声音再轻一点就更能表现出昆明湖的静了。师:你指导得很好。我也想向你学一学,读读这句话行吗?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老师比我读得还好。师:谢谢你的夸奖。我们都来练一练,看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练读)师:昆明湖的景色的确很迷人。让我们移步下山,到昆明湖去看一看吧。接着汇报。生:我们学习的是十七孔桥这一部分,我们采用的是“当小导游”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到前面,结合画面介绍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等景物)【这里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绝对不包办代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进行合作学习。】(六)教师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