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390628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羌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考察(下) 2、从妻居婚姻从妻居婚姻,是指婿入妻家成婚居住,即为女家成员,自己及所生子女都依从妻姓。在蒙昧时代和母权制时代,婚姻都属于从妻居婚姻。进入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时代,从夫居婚姻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从妻居婚姻遗俗并未消除,“入赘”成了“嫁女”的补充形式。羌谚曰:“皇帝无儿招驸马,百姓无儿招女婿”。因此,入赘并不低人一等,且受到习惯法的承认和维护。羌区招赘盛行,清人有诗云:“此地民风亦大殊,男当赘婿女招夫,乱宗不恤男从女,新妇何曾识舅姑”。为防止在义务、权利方面产生争执,入赘一般都要订立契约,依法行事。契约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地人尤其是流徙到羌区的客籍汉人入赘羌寨,要填写

2、招单,在招单内写道:“祖宗无德,小子无能,流落他乡,无以为生,今甘更名改姓,凭中说合,在某某名下第几女某某名下入赘,高山滚石,永不回头。自赘之后,一切听从管束。弯刀一把,绳子一根,上山砍柴,下河背水,如违管教,逐出家门,乱棒打死,不得异言。” 赘婿义务缠身,而无任何权利可言,其地位卑下,处境悲惨。另一种是羌人之间入赘红帖,双方地位接近,契约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均有所顾及,体现了公平、诚信、自愿的原则。如茂县白水寨夏青云入赘张梓栋门下女张保贞名下,写了二份契约,一份交岳父收执,一份由赘婿保管。所写契约如下:其 一立写承赘子婿红券人夏清云,情因孤身无依,无亲看照,自思晚年莫靠流落,自请媒证李培生向女家

3、说合,甘愿入赘张府梓栋先生膝下承为子婿,以继烟祀。清云无有产业、田地、牲畜,代身只有法币拾万元,带上作为行聘姻亲之仪,自赘入张门之后,依排行更名曰增荣,遵守家风,勤耕苦作,孝顺岳父岳母,不得恁意乖张,偷闲懒惰,走东去西,三年做满,完婚成配,宴客有岳父母承耽,六年满足,可照子分居,得受田地教场水田五斗,木耳上水田叁斗,坟园山田叁斗,倘若不听教育,年限不满,可将做酒用费卖出,物件偿还,银钱一律付清,可得田地。若不遵守家训规则,亲族不得前来盖章化押,分関红券无有互相笺字,招单红券为据,不得享受田产。今恐人心不古,特出掉换合同为据。媒证 李培生(押)家族 张佑伦(手印) 李文举(手印)张佑泽(押) 贾

4、元玺(手印)仝在亲证 李淮铭(手印) 王自惠(手印)王安吉(押)民国三十六年冬月廿八日 出书其 二立出赘婿红券人夏青云因请媒说合,甘愿入赘张梓栋门下为婿,特请四大门亲筵席进门以婿作子,行聘礼仪所代聘金共计肆拾万元整,以作成婿治酒备席之款,尚凭亲族依派更名,依行取号,更名曰张增荣。自赘之后,该凭岳父较场水田六斗,木耳上水田三斗,山水田晶大地乙块,该婿管业。其伊岳子弟兄四人不得异言,有赘婿红券为证,所有岳丈升天,老衣一套,寿木一副,该婿一人承耽,自进张门,可受家庭教育,不得任意刁横,偷闲等情,及上下逃走,请凭保甲负责,今恐人心不古,立出招赘红券一张为据。证人:李培生(押) 王安吉(押)亲族:李绍箴

5、(押) 贾元玺(手印) 张佑伦(手印)主婚人:张梓栋(押) 张佑泽(押)代字人:李文采(押)民国三十六年全月十八日前名立入赘契约的广泛运用,说明羌区入赘婚姻在清末民国时期已日趋规范化和程序化,并成为一种可靠的法律依据。入赘契约有如下几项基本内容:其一,入赘婚姻的双方当事人。此为契约中权利、义务之主体。一般将赘婿姓名书于契约之首,招赘主婚者(岳父)及招赘妇女的姓名写于契文之中。其二,赘婿的基本情况及入赘原由。赘婿如实交待有无家产、钱币、子女等基本情况。入赘的原因大抵有三种,一是生活贫困,纳不起彩礼;二是孤身无靠,流落他乡,仅有劳力可以出卖;三是无子或丧妻,为前项婚姻的失败者。总之,入赘为生活所迫

6、,并非贪图女方财产。从而说明入赘的正当性,受习惯法的承认和维护。其三,立契的基本程序。1、请媒证说合。媒人主持平衡双方利益得失,对契约的签订起中介、公证,监督的作用,并在契约上签字划押,承担连带责任。2、家门同意。由于招赘与宗祧继承相冲突,因此女方家长在招赘时必须征求家门的意见,家门同意并到场作证,签字划押,招赘才有社会效力,否则,不被族人承认和接受。其四,权利义务。赘婿的义务为:(1)交纳聘礼,以作成婿治酒备席之款。(2)依女家排行,改姓更名,成为女方家庭成员,所生子女也从母姓,继嗣女家香火。(3)辛勤劳作,支撑女方门户,对岳父岳母承担养老送终之责。(4)服从家庭管教,不可任意行事,懒惰偷闲

7、,卷财而去。赘婿的权利为:完婚成配。对岳父财产有继承权,他人不得异言。其五,违约处罚。入赘者违约,女方责令交还成婚宴客费用,偿还所有女方财物,付清生活费,逐出家门,取缔婚姻关系。其六,签约时间。标志入赘婚姻在法律上有时效作用。其七,媒人、亲族、主婚人、亲证、代笔人签字画押。羌区赘婿一般分为两类:一为养老女婿,即有女无子之家所招赘,终身作为妻家的家庭成员,与岳父母同居,为岳父母养老送终,继承女方财产。一为劳役女婿,男子不出甚至收取聘财,到妻家服劳役若干年,以劳役的方式偿还妻子身价,期满之后方可携带妻子归回男方家族。习惯法规定,先入赘再定婚。茂县静州羌民杨世贵说:“本县习惯,应先命赘夫在家佣工,视

8、其能否庄稼,然后确定婚姻。” 佣工不合要求,或在此期间发现男方有不良品行及习俗,则不允成婚。这往往导致女方家庭无偿占有男方劳力,随后找种种借口,斯毁婚约,赶走赘婿。例如,民国二十五年茂县黑虎乡王有良,以招陈星福入赘为名,骗陈星福、陈星明兄弟二人到他家服劳役三年,二人三年满工后,又延长一年,四年以后陈星福提出入赘成婚,王有良诬陷陈家兄弟有偷盗行为,将陈星明送茂县关监,陈家不服,四处申诉,县法院判陈家兄弟无罪,并罚王有良60块银元,作为劳务补偿,婚姻宣告无效。后来王有良又骗王代云兄弟去他家帮工五年,直到解放,才答应把女儿嫁给王家。(三)婚姻的程序羌人重视婚姻大事,为它规定了严格、繁琐、庄重、热闹的

9、礼节程序。这一程序由定亲、议婚、过礼、嫁娶四个环节构成,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详备的要求,其内容如下:1、订亲。羌人提亲较早,无论儿子成年与否,其父母一旦看上某家女子,且认为时机成熟,即可为儿子说亲。说亲前,要征询家门长辈、舅舅的意见,大家同意后,即可委托红爷携“手情”(一壶酒,两把面)到女方登门说亲,介绍男方和家庭情况,提出结婚请求,如果女方拒收礼物,表明说亲无望,事情到此为止;如果女方收下见面礼,说明此事有商量的余地。过了一段时间,男方请红爷携“说断礼物”(二壶酒,四把面),到女方再次提亲,只要不被拒绝,红爷让女方家长喝许口酒,只要酒一下肚,说亲大功告成。喝许口酒半个月后,由红爷带领男方父母、

10、儿子背上五斤酒,五斤猪膘等礼物到女方家,女方当晚办宵夜,宴请女方家门中有名望的长辈,称“吃小罐罐酒”。并在大门外敲羊皮鼓通知家门亲戚、左邻右舍,宣布两家已结为亲家。以后逢年过节,男方都要去女方家看望,农忙或女家有事,男方还要无偿帮工,但男女之间一般不说话。如果男方中途退婚,女方不作任何赔偿;如果女方中途退婚,则需退赔男方礼物及支付劳务报酬。2、议婚。“吃小罐罐酒”二三年之后,男女长大成人,男方亲属背上七斤酒、猪膘、粮食和红爷一道到女方家办席,宴请女方家门长辈、舅舅,称为“吃大罐罐酒”,商议彩礼的数额和择定婚期,然后男女双方各出四位主要亲属,请来端公掐算良辰吉日,确定婚期后,将双方的酒混合在一起

11、,共同喝下。由红爷敬神,男方向女家神龛磕头。一般夏秋测日子,冬腊月结婚。3、过礼。即送聘礼。羌人结婚礼曲唱道:“羌人接亲须送礼,此事亦是古来兴,羌人口头常言道,人无彩礼身不贵,某某姑娘新贵人,送上彩礼理应当。全按木姐规矩办,既不增添也不减。” 聘礼多少不等,视两家亲疏程度及经济能力而定。远嫁他乡,聘礼较重,近村结婚、聘礼较轻,“二家自古是亲戚,不看房屋和财产,不看财礼看情谊,古亲旧春更加亲。” 鉴于聘礼太重,清同治十一年所立赤不苏维城婚约碑议定:“今我前股子大众人等公议婚姻嫁娶之条。想我前辈公议嫁娶之条,财礼甚重,我村之人贫富不一,难以出办。是以前后公议:财礼银六两,咂酒拾桶,将财礼过完随后接

12、人,如若强行阻拦,投明众人,照此处罚。倘如缺礼,男家偷接,也照股子罚。”对聘礼多少进行了限定,不许任意增加。民国初年,结婚的银子增多,女方一般要彩礼50-150两银子。解放前夕,彩礼以大烟计算,由几十到几百两之多。解放后聘礼为大米百斤,白酒百斤,清油数十斤,离娘布八根。有的还要银首饰,包括手镯、簪子、耳环、戒指、头帕、梳子等。4、成亲。又称“做酒”。“成亲”前一天,男方家庭请寨中家门喝“开笼酒”,正式邀请各家相帮,原则上一家出一人,议定每个人负责的事项,然后以文告公示总管、支客、礼堂、司厨、饭管、桌管、端盘、酒管、迎亲、借物、请客、炮手等职,文尾写上“诸位襄帮,各司其执,事过之后,主客酬劳”等

13、语。安排停当后,男方的长辈们在家里或家门口跳“喜事锅庄”,祈祷婚事顺利。成亲仪式期为三天。第一天,“花夜”。在男方寨子里,男家亲友围坐在火笼旁喝咂酒,来送礼的人都带有一条6尺长的红布或红绸,在神龛前给新郎“挂红”(把红布斜挂于新郎肩上,对新人改换角色进行叮嘱),挂完红的新郎向来人敬酒,跪在神龛前三拜叩谢天地祖宗,等亲戚朋友给新郎挂红完毕,举行庆贺晚宴。男方派出由“红爷”、“接亲娘子”、吹鼓手,少男少女组成迎亲队伍,背着喜蜡、喜酒、鞭炮、娶亲帽子,浩浩荡荡到女家去接亲。接亲队伍到达女家时,会受到女方姑娘们的竭力阻止,不让入门。男方亲人则边发红包,边冲到女家门前。燃放火炮,女方家长及支客迎入门内,

14、将礼物放在神龛前的桌子上。红爷致接亲词,女方家支客代表主人致答词。答谢完毕,女家设宴款待来客和亲友,称为“正席”。当晚,新娘邀集全寨姑娘到家里办“姊妹会”,渡过“花夜”,姊妹分坐两堆,对唱花日纳吉,其内容有:唱新嫁、唱新郎、唱“红爷”、唱亲家、唱宾客等等,赞美他们,并送上吉祥的祝福。姑娘和客人还要跳喜事锅庄。第二天,过门。快天亮时,新娘要绞脸、梳头进行打扮。给新娘梳头的是男方接亲队伍中的“上梳娘子”,上梳娘子在给新娘边梳头边念:“一梳孝公婆,二梳敬丈夫,三梳多子女”。新娘的头发从做姑娘时的长辫子改成绾一个髻,戴上首饰。出嫁时辰一到,唢呐手吹“离娘调”,在阵阵唢呐声中,女家主人和支客司敬神,家门

15、中的长辈向诸神祖宗汇报告别,乞求神灵保佑,新娘放声哭嫁,相帮众人将陪嫁的物品背出门外,新娘在接亲与送亲人的簇拥下,不回头地向男方家前行。新娘和接送亲队伍快到男方家庭,由端公作法事驱邪。男方家鸣放鞭炮,隆重迎接进屋,安置好来客和陪嫁物品,开始正圆典礼。让新人在神龛前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亲属,四拜一般来客,五拜相帮众人,最后夫妻对拜。接着男方家长辈敬神,乞求吉祥,然后谢“红爷”。接着大宴宾客,饭毕,跳锅庄祝福新人。第三天,谢客谢相帮。男方请来客和寨子里帮忙的人吃饭,然后客人们各自回家。新娘也要在新郎的陪同下回到娘家,称为“回门”。婚礼至此结束。羌族的婚姻从订婚到结婚历经数年,过程漫长,礼数繁多,每一道程序都以物资财富为基础,不断加深彼此的信任、了解和情谊,且习惯法贯穿始终。习惯法首先有教化功能,告诫青年男女娶妻成家之不容易,人的生命不能反复折腾于其中,对婚姻大事应格外谨慎,倍加珍惜;其次,婚姻习惯法有交换功能,将他人成年女子娶走,给女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男方在娶妻的过程中服劳役或送聘礼,都无疑是一种交换方式,也是男方对女方的一种补偿过程,以求公平交易,互相照顾,和睦相处;再次,婚姻习惯法有社会确认功能。通过婚礼,把一对新婚夫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