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330038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2、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城市群: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开发区: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统称。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

3、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人口自然变动是指通过自然生理过程而导致的城市人口整体性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中位线、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及其变化的历史。人口的迁移变动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涉及到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的年机械增长率等及其变化历史。人口的社会变动是人口在社会构成上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部门构成(是城市产业结构的一种表达形式)、人口的劳动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等及其变化的历史。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

4、担的分工。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性别构成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家庭构成指家庭人口、性别、辈数的组合状况。单身家庭:指个人独立门户者。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或未婚配的子女组成的家庭,是现代文明社会中最普遍的形式。主干家庭(直系家庭):由直系血缘关系组成的两代或三代人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除直系亲属外,还包括旁系,如由父辈同几对子代、甚至孙代配偶所组成的家庭。其他家庭:指前四类中不能包括的家庭形式。如残缺家庭。劳动构成:指人口按上述分类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职业构成:城市中从事各种劳动的从业人口在

5、社会经济各部门中的分布比例。市辖区县总人口:指城市的市区、郊区和管辖县的总人口。市辖区总人口:指市区人口和郊区人口,包括辖区中的乡村人口。由于一些城市郊区范围较大,乡村人口过多,不得用它代称这个城市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按城市人口统计口径统计的人口,包括城区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如已超过70%的,可计入全部郊区人口为城市人口,如不足70%的,只计入郊区非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城市总体规划统计的人口:国标规定(GBJ13790),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人口数宜以非农业人口数为准。实际工作中,一般计入用地计算范围内的农业人口。城市人口增长:在一定时期内由出生、死亡和迁入、迁出

6、等因素的消长,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的变动现象。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机械增长: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迁入人数与迁出人数的净差值。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平均增长率 流动人口: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一般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城市热岛:指由于城市的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放出大量的热,使得市区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一个岛状的热中心的现象。风速:单位时间内风的行程,以米/秒,公里/小时计。表示风速最基本的一个特征指标叫平均风

7、速。平均风速是按每个风向的风速累计平均值来表示的。风力:指风的强度,通常用风级表示。如蒲福风力等级。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共16个方位。风向频率:某时段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除以该时段内各风向出现总次数,以百分比表示。风向频率( 某一时期内观测、累计某一风向发生的次数/同一时期内观测、累计风向的总次数)100风向图(风玫瑰图):表明一地一定时间内风向、风速的一种气候统计图。海陆风:滨海地区风向昼夜变化显著的风。昼间由海面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面。山谷风:山区风向昼夜变化显著的风。昼间由山谷吹向山坡,夜间由山坡吹向山谷。城市风,是由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滑坡:浸湿的土体、岩体或碎屑堆积物,在重力作

8、用下,沿一定滑动面作整体的下滑现象。崩塌:指陡峭斜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快速的下移运动。冲沟一种较大的、有间歇性水流活动的条形凹地,是沟谷中的主要类型,宽度和深度可达数十米。震源:地震发源地。均在地面以下,深度从几公里至700公里。震源越深,影响范围越大,破坏力越小。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震级:表示地震强度的一种方法。划分震源放出能量的大小的等级(分9级)。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强度的一种方法。表示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到震中的距离、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分12度)。宏观区位:指某个城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

9、所处位置与地位,既受距海、河远近,地形条件等自然因素所决定,更受人类社会长期建设和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结构等影响。宏观区位往往对区域城市间土地的级差地租和地价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观区位:指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的相对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城市土地由于原有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人类对各区段土地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区段土地质量和地租水平明显不同。中观区位是影响城市土地等级和基准地价的主要因素。微观区位:指某块具体使用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具体位置及周边的条件。同样面积的地块,有的背街,有的临街,还有的处于道路拐角,往往位置相差数十米,甚至只差几米,地租和地价的差异就十分悬殊。这

10、种小尺度范围内的地块位置条件是城市土地经济评价中确定各种地价修正系数和评估地块价格的基础。支柱工业:一般地,我们把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对国家(或地区)工业产值增长贡献较大,产出或收入所占比重较高的产业称之为支柱产业。它通常具有相对较大的产出规模,同时又能在某一经济增长阶段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物流:物流是物资的流通,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仓储用地:城

11、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是指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并不包括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仓库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极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居住用地 :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指居住区级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是把城市看作点,研究在地区范围内城市的部署,是解决生产力合理分布问题的结果和反映。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是把城市看作

12、面,对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城市布局指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安排,如城市功能分区、各区与自然环境(山、河湖、绿化系统)的关系,以及主要交通枢纽、道路网络与城市用地的关系等。城市结构: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结构包括城市的人口结构、社区结构、产业结构、用地结构、路网结构等等,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城市功能分区: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各

13、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集中紧凑的布局:城市各项主要用地布置比较集中,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既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由于用地范围还不是十分大,只要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型式分散疏松的布局: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以及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一般来说,这种情况的城市布局显得比较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会提高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城市发展战略:对

14、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发展目标: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选址意见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抗震设

15、防地区:指地震烈度为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和今后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抗震设防区划:根据一个城市内不同地区(段)地震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历史地震的区别,反映其地震作用强度和震害分布差异,在综合考虑城市不同地区(段)功能和工程结构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地区的设防烈度和设计动参数。城市水源:水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本分淡水资源,如河流、湖泊、水库中地表水,可逐年恢复的地下水。生命线工程:指对城市功能、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供电、供水、供热、交通、通讯枢纽、医疗卫生、消防等工程系统。次生灾害:指地震时由于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等破坏或地表的变化(如滑坡、地裂、错动、喷砂等)而引起的二次或三次灾害。诸如因地震引起的水灾、火灾、爆炸、海啸、有毒物质的扩散、放射物质的逸散、疫病蔓延等。城市土地的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又称土地产权土地使用权也称使用经营权,是指使用人根据法律、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土地享有的使用权利。土地的所有权的权能构成:通常由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四项权能构成。占有权。依法对土地进行实际支配、控制的权利。使用权。依法对土地进行实际使用的权利。收益权。依法收取土地所产生的自然或法定利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