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31980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试行) 1总则 1. 1为落实市、区体育事业规划,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要,提升体育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保证体育设施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特订宝安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指引(下称指引)o 1. 2本指引是在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基础上,结合宝安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宝安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功能定位、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用地、建筑面积、建筑标准和建设内容等。 1. 3本指引适用于由宝安区政府投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是编制和评审体育设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设计图纸,确定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的依据。 1. 4

2、体育设施建设应处理好近期需求和远期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需求,考虑未来发展,理念适度超前。 1. 5体育设施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方法,合理规划近期和远期建设项目,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一定余地。 1. 6体育设施项目规划方案宜公开向公众征询意见,建设过程应公开、透明。 1. 7体育设施建设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等原则,设计中应考虑注重生态、环保、节能和场馆可转换性等因素,鼓励采用绿色技术、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1. 8体育设施项目建设除应符合本指引外,还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 2 .1分区级、 2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行政区

3、划因素和常住人口规模将体育设施街道级(居住地区)、社区(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4个等级。 2. 2区级体育设施应依据深圳市统一规划的要求,以建设服务群众体育的综合场馆为主,适当考虑竞技体育功能。 街道级体育设施基本不考虑竞技功能,个别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和区位重要的街道(下称中心街道,如龙华新城和沙井组团中心等)可设置具备一定竞技功能的综合场馆。各街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适合大众参与的特色运动项目(如武术、水上运动、沙滩排球和航模等)。社区级和居住小区级体育设施只考虑本区域居民日常体育锻炼需要。 3选址 3. 1街道级体育设施应保证在全区范围内基本均衡分布,社区级和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应保证合理的

4、服务半径。 3. 2场地选址应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场地必须至少一面临次干道或主干道道路,以便进行合理的人流及交通组织。 3. 3场地地质条件良好,不存在地质断层、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等不良条件,周边环境较好,与污染源、高压线路、易燃易爆物品场所之间的距离达到有关防护规定。 3. 4场地选择既要符合各项运动项目开展的要求,又要尽量避免体育设施对周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3. 5区级和街道级体育设施原则上应集中布置,以便集中管理和经济地利用它们的附属设施;个别街道由于选址困难可以考虑分散布置。 4规划设计 4. 1体育设施规划设计宜与周边环境有效衔接,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资源

5、(如水面、林木等),充分考虑地形和地质情况,减少建设投资。 4. 2区级体育设施基本配置是“一场两馆”(体育场、游泳馆和体育馆),街道级体育设施基本配置是“两场一馆”(体育场、游泳场和体育馆),各类体育设施集中布局形成区级和街道级体育中心。 社区和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可结合公园和文化设施统一规划建设。 4. 3体育场馆建筑在符合节能情况下,造型要有一定创意,色彩、体型等能体现体育建筑的特点。 4. 4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安排各种体育设施,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4. 5设计应注重各种体育设施的多功能使用和有机结合。 4. 6设计应充分体现体育设施的开放性,方便群众使用各类体育设施。 4

6、. 7设计应考虑残疾人观看比赛要求,观看位置应便于残疾观众入席和观看,有良好的通行和疏散的无障碍环境,并在地面或墙面设置明显的国际通用标志。 4. 8应考虑可靠的交通方案和交通设施,合理规划交通路线,做到人车分流,特别是行人可以通过合理的步行系统设计安全舒适地到达各主要活动场所和城市步行系统。 4. 9应详细分析不同种类人流的移动路线,处理好不同 种类人流的出入口、安全疏散、观看、比赛、休息空间的设置,做到互不干扰但又联系方便。 4. 10设计应满足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和防护等要求;防火、疏散与交通、声学、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电气等方面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

7、 11体育建筑应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区级和街道级体育场馆等重点建筑可适当提高抗震设防等级标准,或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4. 12各级体育设施设计中应适当考虑抗震救灾、临时庇护和社会救济等方面需要。 . 13区级和街道级体育设施项目绿地率不小于35%,改、扩建体育设施项目绿地率不宜低于30%,社区级和居住小区级绿地率可参考执行。 5建设规模 . 1体育设施建设应坚持总量控制、动态一平衡原则。远期按照常住人口人均公共体育活动面积1. 6m,标准确定体育设施总规模。近期按常住人口人均公共体育活动面积0. 8mZ标准确

8、定体育设施总规模;其中区级人均面积不低于O.lm,,街道级(居住地区级)人均面积不低于0. 1 m2,社区级(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人均面积分别不低于0. 3 m2 0 5. 2区级体育设施总面积为30一40万m2m,其中用地面积控制在30万m,以内。 街道级体育设施分中心街道和一般街道。中心街道体育设施面积规模为8一12万m2m,其中占地面积控制在10万m2m以内;一般街道体育设施面积规模为58万m2m,其中占地面积控制在6万m,以内。 社区(居住区)级体育设施总面积为1. 5一2万mzm,其中用地面积为1. 2一1. 8万mzmo 居住小区按人口规模细分为大型(人口规模是1一2万人)、中

9、型(人口规模在0. 5一1万人)和小型(人口规模小于0. 5万人)三种,体育设施总面积分别为5000一10000m1、2000一5000 m,和500一1000 m2,,其中用地面积分别为3000一6000 m2、1500一3000 m,和200一SOOmzo 5. 3区级和中心街道体育建筑等级参考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标准;一般街道以下级别体育建筑等级参考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标准。 5. 4区级体育场定位为中型体育场,观众座席规模定在4万座以内;中心街道观众座席规模定为1万一1. 5万座;一般街道观众座席定在8000座以内。 5. 4区级体育馆定位为大型馆;中心街道体育

10、馆定位为中型馆;一般街道级体育馆(多功能馆)规模应定位为小型馆。 区级体育馆设观众座席8000座以内;中心街道体育馆设观众座席3000一5000座;一般街道级以下体育馆(多功能馆)设观众座席1000座以内。 5. 5区级游泳设施规模定位为小型,设观众座席1500座;街道以下游泳设施不设固定座席。 5. 6各级体育设施规模控制标准如表5-1:5-1各级体育设施建设规樟 6建设内容和标准 6. 1体育设施应根据区域内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不同需求配置,但不包括以盈利为目的的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和健身中心等项目。 6. 2区级体育设施包括体育场(含足球场和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室外篮球场、室外网球场

11、、室外排球场、综合服务设施和室外全民健身场地等设施。 街道级(居住地区)体育设施包括体育场(含足球场和田径场)、多功能馆、游泳场、室外网球场、室外篮球场、综合服务设施和室外健身场地等设施。 社区级(居住区)体育设施可结合社区公园、社区文化娱乐中心等建设,包括室外健身场地(含慢跑道)、排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游泳池和儿童活动场所等设施。 居住小区级体育设施宜结合住宅区绿地、住宅区文化娱乐设施等建设,包括室外健身场地(含慢跑道)、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和儿童活动场所等设施。 6. 3体育场内设足球场地、68条竞赛跑道和其他辅助设施。区级体育场用地面积为58万m2m,建筑面积控制在5万m

12、,以内;中心街道体育场用地面积为35万mzm,建筑面积控制在8000m,以内;一般街道体育场用地面积为2万m,以下,建筑面积控制在SOOOm,以内。 区级足球场采用国际标准赛场地规格即l OSm X 68m,并可根据比赛要求可以采用高等级天然草坪;中心街道采用一般性比赛标准足球场场地规格90120m X 4590m;一般街道采用业余比赛非标准足球场场地规格;中心街道级以下足球场地不宜采用高等级天然草坪。 区级体育场设不少于8条周长400m标准环形跑道;中心街道设8条400m标准环形跑道;一般街道以下设6条400m标准环形跑道;面层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塑胶厚1213mm,局部加厚1825mm )e

13、 区级和中心街道体育场应设置固定式大型电子计时计分牌一块,一般街道体育场可以不设。 径赛场地、田赛场地、练习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等的设置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6. 4体育馆(多功能馆)室内使用场地的最小尺寸不能低于规定要求,宜建多层馆;馆内设健身房、体操室、乒乓球室、体测室、医务室、培训教室、办公用房等,其中健身房面积不宜小于600 mZ,体操室面积不宜小于5 0 0 mZ,乒乓球室不宜少于300 m2,培训教室300 m,左右,体测室和医务室100 m,左右,有条件的场馆可设置壁球室。 区级体育馆用地面积控制在2万m,以内,建筑面积控制在3万m,以内,要求可搭设体操台,场地最小尺寸

14、为7 Om X4 Om;中心街道体育馆用地面积控制在1万m,以内,建筑面积控制在15000m,以内,要求可进行手球比赛,场地最小尺寸为44m X 24m;一般街道体育馆(多功能馆)用地面积控制在SOOOm,以内,建筑面积控制在10000m2以内,要求可进行篮球比赛,最小尺寸为38m X 20mo 体育馆应为多功能使用留有余地,在场地、出入口、相关专用设备和配套设施上提供可能性,并考虑原有场地面层的保护和拆卸。 体育馆上空净空高度不小于15m0 6. 5游泳设施可根据场地情况具体选择,可建25m或5 Om两种泳池,SOm标准泳池尺寸为5 Om X 21m X 2. 0m,并设有夜间使用的照明设备。 区级游泳设施可包括比赛池、练习池、热身池、自动计 时装置和训练设施等,也可兼顾水球比赛和花样比赛用途。 街道级和社区级游泳设施一般不设跳水池、热身池、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