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施工方案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299778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吊施工方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塔吊施工方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塔吊施工方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塔吊施工方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塔吊施工方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吊施工方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吊施工方案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塔吊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建设单位:XXX指挥部设计单位:XXX设计研究总院勘察单位:XXX勘察分院施工单位:XX建设股份有限公司XXX地块位于XXX南路东侧、桥闸路以北地块,东侧为海门河,北侧为同步施工的XXX地块。由1幢27层主楼及相应3层裙房组成。本单位承包施工段为该工程的C幢楼及1/14轴-26轴A轴-H轴范围地下室与自行车集中停放夹层区段。框架结构。该工程0.000为绝对高程5.250m。场地东侧地面自然测量标高为-1.250 m,南侧地面自然测量标高为0.850 m,西侧地面自然测量标高为-0.700 m。西侧即市区市政通车主道路。本地块周边为裙房,地下室板面标高

2、为-8.600m,板厚500 mm,板下设100厚素混凝土垫层和150厚碎石垫层,基坑周边均为单桩承台,承台高度为1200 mm,承台底标高为10.05m;基坑周边地梁均为上翻梁,梁底标高与板底标高均为-9.350m;主楼位于基坑中部。地下室板面标高为-9.500m,板厚500 ,下设100厚素混凝土垫层和150厚碎石垫层;主楼板底标高为-10.250m。(一)、地质条件依据XXX勘察研究院XXX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地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布大致如下:(1)、1层杂填土:成份杂,主要由碎石、块石及碎砖、灰渣等建筑垃圾组成,局部有旧基础,土质松散、不均。层厚0.4-1.8m;(2)

3、、2层粘土: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层厚0.9-2.2m;(3)、3-1层淤泥质粘土:浅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层厚0.8-2.9m;(4)、3-2层淤泥: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含有机质。层厚4.0-12.2m;(5)、3-3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层厚0.6-3.3m;(6)、3-3a层含粘性土砾砂:灰色,松散,饱和,土质不均。层厚0.6-4.2m;(7)、4-1层含角砾粘性土:灰色,松散,密度上部差。层厚1.1-2.9m;(8)、4-2层含粘性土角砾:浅灰色、灰兰色、灰黄色,一般中密,局部密实。层厚0.6-3.7m;(9)、5层全风化基岩:一般灰绿色,中下部为黄褐色,原岩为凝灰岩

4、,一般具有原岩结构,部分风化彻底,成土状,局部上部为残坡积土。层厚0.8-8.8m;(10)、6层强风化基岩:灰色、灰褐色、灰白色,原岩为凝灰岩,碎块状构造,岩性较差,易崩解,遇水易软化。层厚0.8-11.50m;(11)、7-1层为中强风化基岩。层厚0.8-8.40m;场地地下水埋深较浅,根据勘察报告地下水埋深为地表下绝对高程2.94-3.42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坑底土层3-1、3-2、3-3层土体灵敏度高,抗剪强度低,触变后强度损失大,易流变,基坑开挖时易造成坑壁失稳、坑底涌土、地面沉陷等现象。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详下表:层号土层名称厚度重度(KN

5、/m3)含水率(%)固结快剪指标渗透系数(cm/s)C(Kpa)()水平垂直1杂填土0.41.8(18.0)(10.0)(10.0)2粘土0.92.219.232.817.913.81.30E-81.17E-83-1淤泥质粘土0.82.917.448.510.210.24.78E-83.36E-83-2淤泥4.012.216.558.28.05.04.14E-81.17E-63-3淤泥质粘土0.63.317.447.711.010.83-3a含粘性土砾砂0.64.219.528.5(20)(25)4-1含角砾粘性土1.12.919.519.2(30)(25)4-2含粘性土角砾0.63.720.

6、0(40)(30)5全风化基岩0.88.820.0(50)(35)6强风化基岩0.811.522.0(100)(60)7-1中强风化基岩0.88.422.0(100)(60)土层参数取自勘察报告(括号内数值为经验值)土层分布见附图塔吊桩土层示意图。(二)、塔吊基础布置本工程拟用ZJ5311型塔式起重机,考虑到周围建筑的限制及塔吊自身臂工作范围的影响,现将塔吊布置于C-AC-9轴之间,43勘察点附近,以下计算均以43勘察孔作为参数依据。见附图塔吊桩定位图。(三)、塔吊基础形式塔吊基础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承台,配4根800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底到达7-1层为中强风化基岩中等风化凝灰岩。桩身采用C30

7、混凝土,内配主筋1020,钢筋保护层50mm。螺旋筋8150/200(在承台下5000范围内为 8150)。加劲箍 122000。塔吊桩基穿过双层地下室,为高承台桩基。(四)、基础施工塔吊桩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法成桩,施工完毕后凿除护筒下600mm范围内混凝土。桩基础深入承台100mm,具体做法见附图。桩孔灌注桩在穿过地下室底板时,底板留后浇施工洞口(52005200mm2),施工洞口周侧设3mm钢板止水带,具体做法如附图所示。后浇洞位置垫层采用150厚C20混凝土。后浇洞口位置待塔吊拆除后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浇捣(底板设计为C35)。(五)、塔基沉降控制塔吊承台四围设4个沉降观测点,在主体楼

8、层施工过程中控制观测塔吊沉降。塔基允许沉降差为6mm,垂直度偏差2(六)、塔吊基础设计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0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4.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189、JTJ02285、JTJ02385、JTJ02485,JTJ02586)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二、承台抗倾覆验算一、确定和载荷计算图式承台自重N1=1.225.15.25.21.0=814.44KN塔吊独立高度:40.5m,实际施工按32m考虑,房屋总高度90米,增加爬升降及顶面范围空间,考虑顶升

9、高度约束共计附着高度99米。共增加标准节:N=19.5取20节(其中标准节高度按说明书之3米取)增加的标准节及附着架总重:N2=1.2(207809.810-3+29109.810-3)=204.86KN。其中标准节重780kg/节,附着910kg/副,按2副考虑。这样考虑是偏于安全的,因为423.00+204.86=627.86KN为附着状态对应说明书中表明100m高度时552KN。 特别指出:本例塔吊说明书提供的塔吊荷载取值为非工作状况的限值亦即可作为极限承载力状态下验算的最大值,一般情况下,可只计算非工作状况,况且本例说明书未提供工作状况下荷载取值。因此,可只按下表(摘录)验算: 载 荷

10、工况H(KN)N(KN)M(KN.M)MN(KN.M)非工作状况71.00423.001575.000.0二、塔吊基础抗倾覆验算 1) 塔吊最不利位置:2) 抗倾覆验算M倾=M+Hh=1575+711.0=1646.00 KN.MM抗=N=(423.00+814.44)=3325.01KN.M安全系数k=2.020F2=-X+=-5.374+=105.328KN0满足要求三、高承台桩基验算(按JGJ94-94附录B计算)一.确定基本设计参数: 1)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hm =2(d+1)=2(0.8+1)=3.6m该深度范围起算高程-5.100,由2.08m厚淤泥及1.52m厚含粘

11、性土角砾组成。m=0.4=9.894MN/m4其中0.4系数为长期水平荷载所成系数。 2)桩底面地基土竖向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0 近似取 m0=9.894MN/m43)桩身抗弯刚度EI 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比e=6.667 桩身配筋率 g=0.625 扣除保护层后桩直径值 d0=0.8-0.052=0.7m 桩身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 W0=d2+2(E-1)g d02= =0.0530m3桩身换算截面惯性矩 I0=0.0212m4桩身抗弯刚度 EI=0.85EcIo=0.853.01040.0212=540.60MN.m24)桩的水平变形系数桩身计算 bo=0.9(1.5d+0.5)=0.

12、9(1.50.8+0.5)=1.530m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0.489m-15)桩身轴向压力传布系数N取N=16)桩底面地基土竖向抗力系数C0桩入土深度h=6.78m桩底面地基土竖向抗力系数C0=m0h=9.8946.78=67.081MN/m3基本设计参数m(MN/m4)EI(MN.m2)(m-1)NCR(MN/m3)9.894540.600.489167.081 二.单位力作用于桩身地面处,桩身在该处产生的变位1)单位力H0下水平位移HH h=y=0.4894.65=2.27385m(其中y取桩顶以下至地下室基础垫层高度,安全储备lx=0.45m,因此y=4.20+0.45=4.65m)根

13、据JGJ94-94附录B表B-5(参考表B-3附准)HH= =2.12386=0.03360m/MN(查表B-6得=2.12386)2)单位力H0下转角 HH=6.5603=0.01207MN-13)单位力M0下水平位移HM HM=HH=0.01207 MN-14)单位力M0转角MM HM=1.6787=0.00635 MN-1. m-1单位力作用于桩身地面处,桩身在该处产生的变位HH(m/MN)MH(MN-1)HM(MN-1)MM(MN-1. m-1)0.03360.012070.012070.00635三.求单位力作用于桩顶时,桩顶产生的变位1)单位力Hi下水平位移HHHH =+MMl02+2MH l0+HH=+0.006354.652+20.012074.65+0.0336=0.3451m/MN2)单位力Hi下转角MHMH =+MMl0+MH=+0.006354.65+0.0108=0.0603 m-13)单位力Mi下的水平位移HMHM =MH =0.0603m-14)单位力Mi下,转角MMMM = +MM=+0.00635=0.0150 MN-1单位力作用于桩顶处,桩身在该处产生的变位HH(m/MN)MH(m-1)HM(m-1)MM(MN-1)0.34510.06030.06030.0150四.求桩顶发生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