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沉静的艺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25103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沉静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课堂沉静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沉静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沉静的艺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沉思的艺术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初级中学 许 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在语文课堂上逐步深化。走进语文课堂,多媒体渲染,有效的创设了课堂情境,丰富了教学资源;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中感悟作者情思;小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智慧在碰撞中抉择语文课堂一改往昔的沉闷,呈现出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热闹轻松的气氛中,学生喜欢交流,乐于发言。不过活跃的课堂中潜藏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最为突出的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一厢情愿,有时甚至扔掉文本,随意发挥,讨论结果也是五花八门,个性色彩鲜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固然没错,但他们在课堂

2、不只是彰显“我”的个性风采,独特理解,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要来源于文本,来源于与作者情感的碰撞与共鸣,这样生成的知识才会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某种程度上还学生一个思考空间,让他们在沉思中感知文学,体悟人生。什么是沉思?不言而喻,就是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设身处地的站在作者的角度,亲身感受和体悟作者的情感,从而把握作品的内涵。也就是陆九渊在陆象山语录中所谈到的“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勤思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切忌浮躁与匆忙,重视涵咏揣摩,让学生在切身思量中有所获。这样会有效弥补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激辨式、问答式教学模式掩盖下的

3、学生思维空白,让课堂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更丰满、实在。具体来说,首先,课堂沉思为教学中的有效资源生成创造了条件。一堂课会生成很多教学资源,只有最贴近文本,最贴近作者的认识、理解、猜测、想象等才是最有效的资源。而这一结果的实现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沉下心来思考的情境,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安安静静地推敲、揣摩和体味。推敲文章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字里行间潜藏的深层含义,体味作品中的情致、才气、风度与境界。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获得阅读的技巧,最终达到启迪心智的作用。以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为例,故都的秋清、静、悲凉.,必须驻足故都的秋景才能准确把握。踏着轻轻的脚步,缓缓的走进课堂,创设一种静谧的氛围

4、,指导学生找出故都的秋景。“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落志柘寺的钟声。”还有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的牵牛花,疏疏落落的秋草,极细极软得落蕊,拖着衰弱残声的秋蝉。这些景物别具特色,其特色是什么呢?学生须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深入到字里行间自己思量才能揣摩得到。把课堂交给他们,有体会时不妨写下自己的感受。相信幽静的陶然亭,朴素的芦花,清疏的柳影,宁静悠远的钟声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一一呈现。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一看到芦花就喊美丽,一说到柳影就想到婆娑,一分析月夜,就是明亮富有诗意这些无错又无效的课堂资源,进而避免浪费课堂时间,事倍功半的问题产生。不匆忙,不急躁,不越俎代庖,摒弃功利的完

5、成教学任务思想,沉思的语文课堂空间中生成的资源有效而深厚。其次,沉思是写作文思的涌动之源。如果说沉思重在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体验,那么其生成的资源就是写作再好不过的原始素材了。回顾作文教学的无数日夜,我们常常感慨学生的无知、薄知和浅陋。不过不妨让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看电视听新闻,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在题海游,更不要说读课外书。如此贫瘠的大脑又怎么能写出瑰丽的篇章。 古人为文重视我手写我心,重视文章中凸显的“赤子之心”。一个情感淡漠的群体当然无话可说。反之,作文要有话可说,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中重视了沉思,加强了涵咏兴味

6、的捕捉,学生通过亲身揣摩,体味,触发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心灵的交流,有话可说,有情可发。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粱实秋先生的一段人生经历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任公先生讲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公奈何!”仅仅四十六字,讲得有情节,有背景,有情感。梁实秋先生也正是有了心灵的触动,在二十年后但见黄河之上黄沙漫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诗篇脱口而出。重视语文课堂的沉思涵咏,通过积累、感悟和熏陶形成的文思也会开出如此绚烂的花朵。走在重阳节的黄昏后,把酒孤吊,帘卷西风,满地黄花,人比黄花瘦的孤寂落寞让人销魂。学生写在诗行间,也写在心间,发而为文,眷顾老年瘫痪无人管顾的奶

7、奶,不禁黯然涕下,让人为之动容。回到那个黑暗无助的年代,包身工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打呵欠,叹气,寻衣服模糊了学生的双眼,在朦胧中她依稀看到了夏日高温工房里那个汗流浃背,扛着棉花包的苍老面孔,无边的感动和愧疚袭上心头。这不是喧闹的高歌,不是唇枪舌剑的骄傲,是一颗颗赤子之心在沉思后的低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当主动地感受和体验唤醒了生命意识,点燃了创作火花,作文又何愁难以“悦目”。再者,语文课堂沉静的艺术最深层次的表现在唤醒学生对生命的体认。孔夫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的不仅是圣人之言,也不仅是先贤情义,更深一层的思在于对生命

8、的思考。古今中外,文人骚客正是在萧瑟的生命之旅中有了创作的需要,发而为文才有了文学。所以说,文学,常常是作者心音的颤动,生命的吟咏。沉思的课堂空间设置使学生在涵咏的过程中领悟文本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人生理念、人生体验。崇善弃恶,潜移默化成一股尊生、向善、正直、勇敢的力量。这股力量在他们心灵深处涌动,促成主动求知与主动发展的热切欲望,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意识,进而形成创造能力,此时,语文课堂就实现了从人文素养培养到科技创造的转化。总之,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语文教师与语文课堂承载的不仅是文字作为工具性的技术应用,更肩负着对人的心灵开发的重任及对人的品格的塑造。也就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更少的带给学生功利的意识,重视课堂中学生自体空间的使用,让他们在沉静中涵咏,寻找作者、作品情感与自我心灵碰幢的契合点,将生活与生命融进课堂,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丰富精神生活,感悟生命活力,寻求对自然、社会的共鸣,在主体亲历中大胆追求真、善、美,使语文活动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