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23707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3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编制组二二二年九月目 录1 项目背景 1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23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34 编制目的、依据、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45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56 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或技术法规的水平对比和分析 197 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实施方案建议 208 其他附件:试验监测 21i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健全电磁辐射环境标准体系,完善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满足电磁辐射环境管理需 要, 规范雷达电磁辐射监测,促进雷达可持续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生态环境部决定制订雷

2、 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2020 年,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向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 技术中心) 下达雷达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研究课题研究任务;2021 年,生态环境部辐 射源安全监管司向技术中心下达雷达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编制任务,技术中心成 立标准编制组,主要成员有曹勇、过春燕、 吴科庆、范方辉、穆晨旸、吴剑、林远、刘贵龙、 叶垚栋、范梦池等 10 人。1.2 工作过程2020 年 3 月, 成立雷达设施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研究课题组,并对国内外关于雷 达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的相关文献、研究报告和标准进行了检索查阅。2020 年 5 月, 召开雷达设施电磁辐射环境

3、监测方法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专家咨询会。2020 年 12 月, 课题组编制完成雷达设施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研究报告, 组织召开 课题验收会并通过验收。2021 年 1 月,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正式将雷达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列入 2021 年度标准制修工作计划,技术中心成立雷达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编制组。2021 年 2 月, 按照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要求,编制组完成开题论证报告和雷 达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草案)。2021 年 4 月,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组织召开了本标准开题论证报告和草案审查 会。2021 年 7 月, 按照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要求,编制组编制

4、完成雷达电磁辐射 环境监测方法 (征求意见稿初稿)及编制说明。2021 年 8 月,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组织召开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技术审查 会。12022 年 7 月,根据生态环境项目任务合同书(雷达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补) ) (BZ2021001补) 的要求,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结合雷达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补充完善的情况,组织召开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二次技术审查会。2022 年 9 月, 按照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技术审查会意见,编制组编制完成雷达电磁 辐射监测方法 (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2.1 行业概况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发现目标并获取目标位置等

5、信息的装置。雷达通过天线把发射机产生 的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 然后处于该方向上的目标(比如飞机、船舶、降雨等)反 射电磁波, 雷达天线接收此回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数据处理并提取有关该目标的信息。雷达在国内各民用行业的应用较为广泛,种类繁多, 形式多样,可按照功能用途、技术 体制、装载方式等角度进行分类。按功能用途可以分为空中交通管制雷达、场面监视雷达、 测量雷达、气象雷达等;按技术体制可以分为一次雷达、二次雷达、无源雷达、电扫描雷达、 机械扫描雷达、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等;按照装载方式可以分为陆基雷达、车载雷达、机 载雷达、船用雷达等。根据全国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总结报告(20

6、09 年)的统计数据,雷达发 射台共计 505 个,标称总功率合计约5104kW。按发射天线型式统计,水平对称天线占 15%, 直立天线占 6%,抛物面天线占 45%,引向天线占 5%,其他天线型式占 29%。按照发射天线 极化方式统计, 垂直极化天线占 28%,水平极化天线占 42%,圆极化天线占 4%,其他极化类 型占 26%。近些年来民用雷达发展迅速, 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仅以浙江省气象雷达建设为例, 十四五期间在现有 S 波段天气雷达组网的基础上, 还要加密建设 X 波段天气雷达, 建设的 X 波段雷达将多达 95 个。2.2 环境保护管理状况随着雷达技术的迅速发展,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7、,新建设施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雷达电 磁辐射的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日渐受到公众关注。电磁辐射监测工作是做好雷达环境管理的 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电磁环境管理,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出台雷达电磁辐射监 测技术规范尤为重要。雷达具有独特的电磁辐射特性, 比如架设形式(高台架设或平地架设) 、发射信号的连 续性(连续波或脉冲波) 、波束扫描方式(机械扫描或电扫描)以及运行工作方式(适应不2同探测目的), 与其他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有较大区别。 因此在监测方法上与其他电磁辐射发 射设施也有所不同, 具体体现在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监测布点等方面。目前,雷达电磁辐 射监测仍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

8、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 1996) (以 下简称导则)执行, 缺少针对性的具体监测方法。导则作为电磁辐射监测的指导方 法, 虽适用于所有电磁辐射设施和环境监测,制订时间也较为久远,经过近二十余年的实践, 监测中众多技术问题尚未细化明确, 包括监测仪器的选择、监测因子和指标的选取、监测点 位的选择(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及断面监测) 、监测读数方式(方均根值和瞬时峰值) 等, 因此制订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迫在眉睫。综上所述, 为保护公众的电磁环境安全,保障雷达发射设施的建设、运行,规范雷达发 射台的电磁辐射监测,有效配合公众曝露限值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执行,有必要制定专门针 对雷达电

9、磁辐射的监测方法。制订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方法是评价雷达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技 术基础, 也是完善我国电磁辐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规范雷达电磁辐 射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3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3.1 国内相关标准经调研,与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有关的国内标准情况见表 3.1- 1。表 3.1-1 国内雷达电磁辐射监测相关标准类别标准名称颁布部门备注环境质量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原环境保护部规定了电磁环境中控制公众曝露的 电场、磁场、电磁场(1Hz300GHz) 的场量限值、评价方法和相关设施 (设备) 的豁免范围。适用于电磁 环境中控制公众曝

10、露的评价和管 理。环境监测标准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 10.2 1996)原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了电磁辐射测量仪器、电磁辐 射污染源监测方法、一般环境电磁 辐射测量方法和环境质量预测的场 强计算。国家军用标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 方法(GJB5313A2017)中央军委装备发展 部规定了 1Hz300GHz 电磁辐射环境 中作业区辐射区和生活区辐射暴露 限值、测量和评价方法。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方 法(GJB88482016)中央军委装备发展 部规定了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方 法,适用于各种武器系统,包括飞 机、舰船、空间和地面系统及其相 关军械等。33.2 国

11、外相关标准经调研,与雷达电磁辐射监测有关的国际标准情况见表 3.2- 1。表 3.2-1 国外雷达电磁辐射监测相关标准类别标准名称颁布国家/组织备注电磁环境暴露 限值标准ICNIRP 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100 kHz to 300 GHz)国际非电离辐 射防护委员会本 导 则 描 述 的 是 曝 露 在 100kHz-300GHz 频段范围内电 磁场中的人体保护措施。本文 取代了 ICNIRP (1998) 射频导 则的 100 kHz 至 300 GHz 频段 部分, 以及 ICNIRP (

12、2010)低 频导则 100 kHz 至 10 MHz 频 段部分。IEEE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s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to Electric , Magnetic , andElectromagnetic Fields , 0 Hz to 300 GHz (IEEE C95. 12019)电气与电子工 程师协会本标准给出了在 0 Hz 至 300 GHz 频率范围内暴露于电场、 磁场和电磁场对人体健康造成 的既定不利影响的保护安全限 值。这些接触限值一般适用于 受限环境中允许的人员和非受 限环境中的一般公众。电磁环境监测

13、 标准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Measurements and Computationsof Electric , Magnetic , andElectromagnetic Fields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Such Fields , 0 Hz to 300 GHz (IEEE C95.32021)电气与电子工 程师协会描述了在 0Hz 至 300GHz 频率 范围内,人类暴露于电场和 (或)磁场(统称电磁场)的 相关度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的 开发、验证和应用的最佳实践。 本推荐方法取代了 IEEE 标准 C9

14、5.32002 和 IEEE 标准 C95.3. 12010。Guide for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eval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10 kHz - 300 GHz , with reference to the human exposureAppendix B : Measurements and evalu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generated by radar systems意大利电工委 员会关于人体暴露在 10 kHz-300 GHz 频率范围内电磁场的测量 和评估指南 附录 B:测量和评 估雷达系统产生的电磁场4 编制目的、依据、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4.1 编制目的规范雷达电磁辐射监测工作,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科学、准确地确定雷达的电磁辐射环境4影响程度、范围和采取防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持。4.2 编制依据(1) 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 17 号)(2)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