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概论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213259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概论复习重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儿童的发展阶段的年龄划分;我国的划分标准1、新生儿期(出生到一个月)2、乳儿期(1岁以内)3、婴儿期(13岁)4、幼儿期(36岁)5、儿童期(612岁)6、少年期(12、1314、15岁)7、青年期(14、1517、18)8、成年期(18岁以后)1、遗传疾病及预防策略如何? 苯丙酮酸尿症唐氏综合症其他预防策略:避免近亲结婚 进行婚前咨询 避免高龄

2、生育 进行生育咨询 行政部门咨询 中止妊娠2、儿童身体及动作发育的规律怎样?身体:身高体重的变化、骨骼肌肉的生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动作: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分化、从无意到有意1、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及注意品质的发展特点;发展趋势: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策略有效性、稳定性、灵活性等不断增强,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发展特点:1)注意的集中程度和持久程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能力4)注意的转移能力5)注意的广度2、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阶段; 第一。出生到4个月,婴儿通过无关探索感受外界刺激;第二,5-7个月,视-听-动觉的联合活动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复合感知能力出现;第三,8-

3、9个月以后,爬行与走动促进了儿童空间方位、距离知觉的发展,手部精细肌肉的运动促进了形状大小知觉的发展 3、学前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表现;1、学前儿童记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发展趋势:(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二)记忆容量的增加(三)记忆内容的变化(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发展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一)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1. 学前期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作为教师与

4、家长,要分清儿童是在想象还是在撒谎,以免阻碍儿童想象的发展)2. 学前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幼儿想象的主要形式,儿童再造想象需借助成人知道和外部行动进行。随着语言和知识经验等的不断增加,逐渐发展了创造想象)3. 想象完全脱离显示到合乎客观逻辑。(起初想象时常常夸大现实,甚至完全脱离,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想象的内容越来越符合客观逻辑)4. 2、学前儿童想象能力的评价要素1. 广泛性,即能够根据表象形成多种形象;2. 新颖性,即想像的内容和结果独特而新颖;3. 积极性,即能够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形象。v 1、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

5、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 2、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0-3岁1、产生词的概念2、存在显著的年龄特征3-6、7岁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包括相对具体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v 3、概念掌握的主要方式及发展的表现;主要方式:在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交往中掌握 积极主动,不是被动接受发展表现:实物、数、空间和时间、科学概念v 4、幼儿概念掌握的特点;1、 知识经验的匮乏,对概念的掌握停留在事物的感知觉,并没有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的了解2、 概括不准确、非本质且内容比较匮乏的特点v 5、理解的发展趋势及幼儿发展的特点发展趋势:对事物的理解是直接理解,即来自感知

6、经验的理解 到间接理解,即对事物的本质的理解特点: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1、儿童言语发展的方面及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方面 语音 语义 语法 语用发展阶段:(一)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1言语发生的准备:(1)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2)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2前言语阶段的三个小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3)学话萌芽阶段(91

7、2个月)。(二)言语发生阶段(13岁)1言语发生的标志: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具体标志:(1)用最不严格的标准衡量,初步理解词的意义;(2)持续地、自发地使用一些词,且这些词必须是成人语言中的词而非自造的;(3)词带有概括的意义,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4)掌握l0个词左右。2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儿童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迅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2、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生发展的表现及影响因素表现 11.5岁的婴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单

8、词句阶段,1.52岁是他们语言发展的双词句阶段。12岁阶段是婴幼儿学习、掌握和运用简单的、常用的词语词汇的第一个关键期。影响因素: 家长因素,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接触者,家长的文化程度、语言的水平、工作的性质、爱好、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观念、脾气和平时的习惯等等,都会对幼儿的口头语言产生耳濡目染的功效。 家庭关系,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孩子与谁最为亲近,孩子教育主要由谁负责,家庭中平时的生活气氛,也都会对幼儿的口头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父母是否经常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谈,是否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父母之间的交谈,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的长短,父母是否在平时的交谈中去启发孩子多讲话,扩充词汇

9、等,也都是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口头语言的发展的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与期望,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期望很直接的能影响孩子的口头语言的发展,如果父母能够经常鼓励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会有自信,会喜欢与朋友进行交谈,如果父母教养态度明确也会给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大号很坚实的基础。 物质环境,孩子平时是否经常看图书,看电视节目,父母是否可以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也都决定着孩子的口头语言的发展。l 1、儿童情绪发展的方面及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方面:基本情绪、社会情绪、情绪理解、情绪自我调节一般趋势:社会化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表情的社会化丰富和深刻

10、化 1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2 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自我调节化 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l 2、情绪发展的当代理论及其主要观点。1、依恋的价值、发展趋势价值:依恋有助于激发父母和抚育者更加精心照料后代依恋关系可以提供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个性特点具有传递性和稳定性,影响后来的多种社会观念和行为发展趋势:2、亲子早期依恋的发展阶段、类型及影响因素发展阶段:1、前依恋期(出生6周)对人无差别反应 2、依恋关系建立期(6周8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 3、依恋关系明确期(8个月左右2岁左右)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 4、互惠关系形成期(2岁

11、后)基本理解和信任,分离焦虑降低类型:三大类、八小类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 在母亲离开时并无特别的焦虑,能接受陌生人的关注A1 对重新见到母亲不感兴趣,忽视母亲A2 对母亲回来时,对接触表型出一些兴趣,但同时还可能转身走开,或不看母亲B型:安全依恋型 有分离焦虑,重逢时喜悦 B1 愿意与母亲相互作用,分离不太悲伤、不特别表现出身体接触 B2 母亲离开就寻找母亲,渴望重逢,分离阶段不太悲伤 B3 努力获得和保持与母亲身体接触,分离时很悲伤 B4 重逢时尤其想接触母亲,一直感到焦虑C型:焦虑反抗型 C1 对母亲有矛盾行为,拒绝陌生人,对母亲和陌生人都有气愤的攻击行为 C2 有矛盾行为,但被动、退缩(

12、D型依恋:混乱型不安全依恋)影响因素:1、父母亲的内在工作模式情况 2、父母亲的抚养品质 3、父母亲的缺失、稳定情况 4、儿童情况 5、家庭一般情况 6、文化性因素3、早期同伴关系的价值、类型及影响因素价值:满足团体归属感的重要源泉。平等的同伴关系更可能满足儿童的社交需求,获得社会性的支持、安全感以及今后社会生存所需的责任感 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重要基础类型:1、受欢迎的儿童 2、被拒斥的儿童 3、被忽视的儿童 4、一般儿童 5、矛盾的儿童影响因素:面部的吸引力 身体特征 出生顺序 4、师幼关系的特点、价值特点:游戏性 稳定性和亲密性 内隐的长久性和外显的单向性价值:对儿童的学习和早教中心

13、、幼儿园以及学校的适应发挥重要作用 对儿童社会性,特别是自我的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5、师幼关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类型:严厉性 灌输型 开放学习型 民主型影响因素:儿童自身特征直接影响 教师自身特征直接影响 儿童特征与教师特征的组合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客观环境因素(班级规模、教师幼儿人数比例、教师稳定性) 文化性因素(师道尊严)6、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方面、阶段及影响因素三方面:1、性别概念的发展(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别恒常性) 2、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 3、性别行为模式的发展 4、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类型化及双性化阶段:1、在婴幼儿期,获得性别身份的确认 2、从

14、3、4岁起,性别角色的获得,儿童性别恒常性概念开始形成 3、学龄初期,儿童性别角色规范稳固并内化影响因素:1、生物学因素性激素、大脑功能的单侧化等 2、环境因素父母以及教师等的刻板印象 此外同伴的、媒体的强化,以及自我社会化的影响 1、婴儿的气质表现(气质类型) 1、 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发动缓慢型(从活动水平、生理节律、注意分散度、趋避性、适应性、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反应强度、反应阈限、心境9个维度来判断)2、 抑制性非抑制性抑制性:拘束可知、小心谨慎、温和谦让、行为抑制,高度情绪性和低度社交性非抑制性:活泼愉快、无拘无束、精力旺盛、冲动性强 2、我国39岁儿童的气质类型 活泼型精力旺盛,好动,活动量大且时间长;情绪易激动,不稳定,耐受性差;对外界的刺激(包括认知活动的反应)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