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19337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作者:彭砺志 在古代,尺牍是人们话语交流的书面形式和信息传达的重要媒介,它综合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制度、礼仪规范、交际关系以及审美方式。汉魏以降,工尺牍、善书翰被视为世族士人立身的艺能,尺牍也以其书法之美成为世人宝爱藏弆的对象,并催生出魏晋书法灿烂之观,蔚为后世帖学的渊薮。同时,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书仪规范在客观上又成就了尺牍大小错落、长短参差和虚实相映等复杂多变的形式美感。书疏当面,迹乃含情,人们赏悦尺牍,正是综合了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因素。尺牍书法差参错落的形式在书仪中被称为平阙,其本质与尺牍书写过程中“以工为敬”的心理要求一样,都是礼俗在书仪中的反映。较之于

2、启奏类文书的一本正经,僚朋居家尺牍的平阙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其灵活性常为书法家个性化书风的创造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在当代书法创作和展览中,以尺牍形制或借鉴尺牍平阙样式创作的各种体裁的书法作品层出不穷。创作者将创新的眼光共同指向其流美空灵的构成形式,这无疑又唤醒了今人对古代尺牍书法艺术魅力的热情,极大地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形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一些书写者对2000多年的尺牍文化的隔膜,和对于这种由多种文化价值外化凝成的艺术行为和语言习惯的生疏,多数作品已经成为一种单纯行为上的摹仿。正如有学者所批评的那样,“也有些人不了解古代尺牍出于礼仪习俗而时作移行的原委,不管写什么内容,都写得

3、七长八短的,于是有刻意造假尺牍的现象。”况且就书法创作而言,古代尺牍所蕴藏的多样化形式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当代书法“造假尺牍”的现象也暴露出目前书学研究中对尺牍这种所谓的“平阙”形制关注不够。现今流行的尺牍书法一类的书籍多数就此一笔带过,语焉不详。再就学界对平阙问题的研究来看,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对敦煌文书中关乎平阙文献的整理及其礼制的发掘,极少涉及存世的尺牍书迹,至于以通史视觉对这一书仪变化形式进行考察,则暂付阙如。为了对古代书仪的研究有所贡献,同时给尺牍类书法创作提供一种理论或实践上的借鉴,本文拟对沿袭2000多年的尺牍平阙的历时性变化、原理方法、图式类型等问题作一较全面的探讨。所见不广,阙

4、误在所难免,篇幅所限,议论定有未周,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一平阙的源流与演变今天我们看到古今尺牍作品中长短不一的行款形式古人称之为“平阙”。平阙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的行政法典唐六典,其卷四明确规定了当时表状笺启等官牍文书的“平阙之式”,敦煌写本中郑余庆的大唐新定吉凶书仪在此之外还详细地规定了家私书疏的平阙内容。平阙,顾名思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平出”,左氏襄公二十五年传疏引魏晋仪注注“写章表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别行跳出即平出。具体而言,在尺牍行文书写中如遇到特殊的人、事、物、称谓及其关涉的动作等字词时或另起一行抬头书写。平出发展到明清,因其超出原来齐头,所以又形象地被称为“抬头”,形

5、成了包括单抬、双抬、三抬、四抬甚至多抬的文书制度,按照从高到低的抬序又分为第一抬头、第二抬头,依次类推。二是“阙字”。遇到前述类似情况时因内容重要性等差或书写性空间要求不作移行处理,只在原行相关的词语上方空一二字或更多字再直行书写,此谓之阙,或可对应称之为“空抬”或“挪抬”。平与阙二者都是体现书疏中尊卑程度与相互关系的外化形式。应该区别的是,这里讨论的平阙形式与手札中表示题额、段落提示、题记等内容而造成的与此相同的行款格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根据尺牍所见,平阙形制滥觞于秦,形成于汉晋,成熟于唐宋,明清之际流于泛滥,至于近代可看成是前代之孑遗。以下我们结合当时的尺牍书迹具体加以寻绎。(一)秦代萌芽

6、期平阙之制,先秦未见,甲骨钟鼎文字,凡“王”、“王曰”等辞句,不提行亦不空格。许同莘认为“君臣一体,不以直书为嫌,此古义也。”自秦代开始,方出现提行颂圣之体。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八秦阳陵虎符跋:平阙之式,古金文中无有也。惟琅琊台残石则遇“始皇帝”、“成功”、“盛德”及“制曰可”等字皆顶格书,此为平阙之始。此符左右各十二字,分为二行,“皇帝”二字,适在第二行首,可知平阙之制,自秦以来然矣。除琅琊台刻石之外,其他如泰山刻石、会稽刻石、峄山刻石等全然没有恪守平阙(这或许是后人在翻刻过程中重书挪行所致),二世诏书和李斯奏文,凡“始皇帝”内容不守平阙的例子非常普遍。可见,发端于秦的平阙形制,因国祚甚短尚未

7、形成严格的制度,但却是后代平阙形制的嚆矢,如同尺牍以名称、书式区别尊君卑臣一样,影响甚远。睡虎地秦墓的两封木牍家书是目前秦代公私尺牍中唯一所能见到的以提行为敬的例子,此形制格式可反映当时民间书札的一般情况。以M4出土的11号木牍为例:1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2黑夫寄益就书曰:遗墨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禅襦3裙襦者,母必为之,今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4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5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以上正面

8、)1毋恙也?辞相家爵不也?书衣之南军毋不也?2为黑夫、惊多问姑姊、康乐孝须(媭)故术长姑内外3为黑夫、惊多问东室须苟得毋恙也?4为黑夫、惊多问婴记季事可(何)如?定不定?5为黑夫、惊多问夕阳吕婴、里阎诤丈人得毋恙矣。6惊多问新负、妴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毋与勉力也。(以上背面)虽然牍背文字因墨染黑,但仔细辨认仍能看出其大略。与正面文字满行书写不同,背面文字第1行本来尚有空位可容多字,却断开另起一行,第2、3、4、5行末同样留有地尾。不难看出,断行抬头都有一个共同规律,那就是,凡关涉对方的问候之语,即致书者“多问”家室内外不同对象的内容几乎全部另行书写。可以肯定地说,换行平抬的目的是出于对

9、受书对象的尊敬。6号木牍的三处断行也属同一情况,此不详举。据考证,秦墓家书书写日期为秦始皇二十四年,早于其统一前2年。究竟是民间尺牍提行示敬方式影响到秦代官方的平阙之制还是秦制影响到民间家书,由于所见书迹资料有限还不能过早地下结论。(二)汉晋形成期汉承秦制,尺牍平阙形制因袭前代。汉代简牍实物的大量存在为我们考察分析汉代尺牍平阙形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秦代题铭文字平阙内容在汉代章表类尺牍中大量出现,并明显形成规律。除“皇帝”、“皇”、“帝”外,凡是涉及皇室成员所见如“太后”(敦188)、“高皇帝”(E.P.T65:295),皇帝的政令“制”、“诏”、“制诏”等,皆须抬头另行书写,有时还高出二三字的

10、位置,如武威磨咀子出土的五杖诏书令册中“皇帝陛下”、“制曰”即为此例。与后代抬头有所不同,为了突出所抬内容,以上诸字与正文间皆有意拉开一字左右的位置,这与唐宋时期的阙上尊下判然有别。尺牍的抬头制式也影响到汉代的碑刻,如乙瑛碑逢“尚书”、“朝廷”时亦换行平出,华山庙碑中,“袁府君”、“京兆尹”平出,而“高祖”、“大宗承”、“孝武皇帝”、“仲宗”别行高出一字,为第一抬头,从尺牍平阙来看,平分等差的形成要到元代以后。由此观之,现在坊间流行的所谓早拓本极有可能系明代翻刻,因为以后代平阙之制妄替前代者在刻帖、刻书中都普遍存在。汉代私书平阙较秦代发生变化,其敬抬意识进一步强化。与文本结构相适应,汉简中把以

11、前换行的整句问候分为二行,具礼与对象的内容常分行抬头书写,更加突出了示敬的对象,有时文末具礼内容还再次抬头。如1信伏地再拜多问2次君君平足下。厚遗信非自二信幸甚寒时信愿次平君君平平近强酒食察事毋自易信甚薄礼3絮一信再拜进君平来者数寄书使信奉闻次君君平毋恙信幸伏地再拜再拜4次君君平足下初叩头多问5丈人寒时初叩头原丈人近衣强洒食初叩头幸甚幸甚初寄赣袜布二两者丈人数寄书6使初闻丈人毋恙叩头幸甚幸甚丈人遗初手衣已到此为居延汉简甲乙编附图51一封汉代的帛书。从平阙内容来看,此尺素中三处抬头:二处(2、4行)是对收信人君平的拜礼,一处是对其丈人的拜礼(第5行)。提行为敬即使对致书者的妻子也不例外。如:1宣

12、伏地再拜请2幼孙少妇足下,甚苦塞上暑时。愿幼孙少妇足衣强食,慎塞上。宣幸得幼孙力过行边,毋它急。3幼都以闰月七日与长史君俱之居延,丈人毋它急,发卒,不审得见幼孙不。它不足,数来4记。宣以十一日对候官,未决。谨因使奉书伏地再拜5幼孙少妇足下。朱幼季书愿高掾幸为到临渠隧长6对幼孙治所。(居简)李均明认为,“出土简牍中所见秦汉书信起首语通常为致信人致敬语,按正规写法当独占一行,以示礼貌。”有时,“为使一牍中能容纳更多的文字,致信人便将起首语与正文在一行中连写,其间以界格符隔开,表示原本当另起一行。”其实,首行之所以独占一行,是为了突出对第二行受书人的礼貌。凡有界格号者,均开门见山,无受书人称谓,所以

13、与“礼貌”无关。如:儿尚叩头白记闲不上曰久食尽乏愿贷谷一斛敦244A郅严叩头白/卒俱往取之叩头(居简231.13B)以上二处界格符前后文字无关具礼及其对象,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分为两行。因牍面空间的限制,为节省片面而形成的两行合并为一行的例子不是没有,如:伏地再拜请稚公足下善毋恙良善苦官事春气可欲愿杂(敦1088)在封检的封题中,提行最为普遍。前行为致书致敬语,下行是名衔尊称,相当于简牍正文开头的两行。1刘宣书奏2武大伯居简284.251吴阳书再拜奏2甲渠候曹君门下新简E.P.T40.81奏2淳于3卿足下平阙在谒牍类尺牍中形式最为完备。如尹湾汉简中的十枚谒牍,不仅“进”、“奏”与其后对象尊称常分为

14、二行,就是“问”、“请”、“谒”、“亲”等动词,虽是自己的动作,但因涉及对象为对方,也一律提行单书,甚至“问疾”二字也分二行书写,这实质上已开唐宋尺牍以动词为平阙内容之先河。进长安令儿君(正)东海太守功曹史饶谨请吏奉谒再拜请威卿足下师君兄(反)YM6D23奏主吏师卿?亲(正)五官掾副谨遣书吏奉渴再拜谒赵君孙(反)YM6D18进师君兄(正)容丘侯谨使吏奉再拜问疾(反)YM6D20进主吏师卿(正面)弟子迫急谨遣吏奉谒再拜问君兄足下(反面)YM6D卒史宪丘骄儒以上我们所举汉牍平阙诸例,严格来讲,只有平而无阙。不过,简牍中偶有空字的现象。我们发现,敦煌汉简中有一“君”上缺一字,可能就是为了表示尊敬的目的,是否属谨阙示敬目前尚限于孤证。谨阙示敬的典型例子较早见于频繁出土的东吴名刺当中。如“弟子吴应再拜问起居南昌字子远”,“弟子高荣再拜问起居沛国相字万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