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18921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刘圩镇中心学校 叶淑蓉课前系统部分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七单元第一课,这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按大象版教材的编写结构,三下的探究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而最后这个单元属于“探究的探究”单元,这是一个特殊的单元类型,目的是通过分析他人的成功案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中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感受科学家敢于挑战权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素质;提高元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猜想与假设,理解科学探究,理解科学的内涵。漂移的大陆这一课,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内容上有很多重合之处;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综合性。魏格纳构建、完善大陆漂移学

2、说是个典型的建立科学假说的案例。教材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分析、思考案例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的。再通过魏格纳受到质疑后依然坚韧不拔,寻求真理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并非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和挑战权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素质。二、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的科学课学习,虽然他们也曾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过猜想、推测,但那种经历是零散的、肤浅的,缺乏系统、深入、全面的指导,很难形成较科学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三下教材的前六个单元对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了有侧重、有层次的针对性训练,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掌握了猜想与假

3、设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本单元将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达到温故知新、全面提升的目的。三、教学目标(一) 科学知识目标1、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占比: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2、 学生熟练掌握七大洲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3、 学生通过对“大陆漂移说”说发现过程的学习,能够识记该假说的定义,理解该假说的内涵。(二)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通过课前完成“预习清单”,课堂回答提问,强调预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环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提高合作能力。3、 学生通过学习“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

4、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三) 科学态度目标1、 学生通过古今中外对大陆海洋的认识的变迁,了解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2、 学生通过动手重现“魏格纳”的探究过程,了解到科学探究是艰难而有趣的。3、 学生通过对“大陆静止论”的质疑,培养“勇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素养。4、 学生通过对魏格纳搜集大陆漂移说证据的过程的学习,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素养。5、 学生通过了解魏格纳遭遇质疑的经历,培养“积极反思,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四)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学生体会到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从而自发地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四、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学生熟练掌握七大洲名称:亚洲、欧洲、非洲

5、、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2、 学生通过学习“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3、学生通过对“魏格纳”搜集大陆漂移说证据的过程的学习,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素养。二、难点1、学生通过对“大陆漂移说”说发现过程的学习,能够识记该假说的定义,理解该假说的内涵。2、学生通过对“魏格纳”搜集大陆漂移说证据的过程的学习,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素养。五、教法与学法设计1、教师主要是采用层层推进的案例分析法和以目标带学习的任务驱动法来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学生则主要是通过探究情景的模拟重演、对自身探究经历的回顾反思达到认识上的升华。六、教学准备旧报纸

6、多张,世界地图复印件(非洲可拆,附录2),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教师询问学生:“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想不想当科学家啊?”“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体验一下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2、 板书课题:漂移的大陆。引导学生猜测是哪方面的科学探究,从而引出“大陆与海洋”。3、 “沧海桑田”故事,古人与今人对海陆看法的改变,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完成科学态度目标1。二、 检查预习1、 学生出示“预习清单”(见附录1),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情况,并适时鼓励,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完成科学探究目标1。2、 “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完成科学知识目标1。

7、3、 引出七大洲名称。三、 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分组竞争”小游戏,点击屏幕中七大洲的正确名称加分,点击错误的不加分。2、 游戏有三个难度级别,帮助学生掌握巩固七大洲名称。完成科学知识目标2。四、 观察思考1、 教师提问:“我们脚下的大陆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2、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地球三维卫星图。同时体会地球的神秘与美好,我们要保护环境。完成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五、 探索发现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出代表陈述观点。完成2、 教师首先提问支持“大陆静止”的小组,引导他们提出观点,陈述理由。鼓励他们:“固定论:该学说统治地理学界近20个世纪。”树立他们的“权威”形象。3、 接着教师

8、鼓励支持“大陆运动”的小组勇于挑战权威!并陈述理由。完成科学态度目标3。4、引出“魏格纳”的故事。六、 动手实践1、 学生使用世界地图复印件(非洲可拆,附录2),重现当年魏格纳的发现。完成科学探究目标2。2、 教师:“将非洲拆下,移动到南美洲附近,你发现什么?”学生发现“轮廓吻合”。七、 大胆猜想1、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难道这些陆地曾经是一整块?”2、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大胆猜想,更要小心求证”。完成科学态度目标4。八、 搜集证据1、 教师提问:“魏格纳搜集到了哪些证据?”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寻找答案。3、 学生发现证据:大陆轮廓吻合,生物(蜗牛、蚯蚓)相似。4、 进一步猜想

9、进一步搜集证据,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完成科学态度目标2。5、 运用报纸(平面)、蛋糕(立体)的类比,帮助学生理解魏格纳搜集的证据是如何证明“大陆漂移”。九、 提出假说1、 由上述证据引出魏格纳大胆提出猜想:“大陆漂移说”。2、出示定义:“大陆漂移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完成科学知识目标3。3、播放视频,学生直观感受大陆漂移过程。十、 受到质疑1、 教师:“魏格纳遭受了哪些质疑?”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提取信息:“自我质疑,他人质疑”。3、 魏格纳没有放弃,继续寻找证据,并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完成科学态度目标5。4、 “大

10、陆漂移说”得到承认。十一、 (双师课堂)(这是一个实验性的环节,理想状态下直接连线该领域的尖端实验室或研究人员,由他们对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十二、总结回顾1、播放视频,总结整节课的内容。2、带领学生回顾板书,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完成科学探究目标3。十三、课后思考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产生过类似的想法,请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课后系统部分一、实施结果本节课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容量适中,教学内容难度稍微偏高,需要学生提前预习。教法和学法选择较为得当,教学过程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衔接流畅。教学重点突出,采用动手实践的直

11、观感受和深入浅出的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设计的游戏比较成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总体来说,课堂完成度较高。二、 反思评价(一)教学的闪光点:1、 选择教学内容,充分考虑科学课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三年级下册语文中“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与本课内容基本一致。2、 “观察思考”环节中,设计问题有两个明确的指向性答案;让学生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避免学生的思维无限制地发散,影响课堂进程。3、 “探索发现”环节中,不强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陈述理由,并将其树立为一个“权威”的形象;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多思的天性,又能鼓

12、励不同观点的学生“勇于挑战权威”。4、 “检查预习”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适时进行思想教育。5、 尽可能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课堂。6、 “动手实践”环节,用笔将地图上的非洲轮廓反复涂至可拆,避免课堂上剪刀美工刀等对学生造成伤害。7、 整体教学设计紧贴新课标要求,如新课标中教学目标分类的变动,与时俱进。(二)教学的失误点:1、 教学内容选择理论课程,较为艰涩,学生如果没有预习,就会影响听课效果。2、 “搜集证据”环节,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较差。总是答非所问,应当适时调整问题难度或进行引导。3、 板书没有按计划完成,一是自己写字太慢,二是黑板滑动,三是由于经验不足,紧张所

13、致。4、 “课堂活动”环节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完整进行三次不同难度的活动。还有,游戏时,没有妥善安排旁观同学的任务,导致课堂稍有混乱。5、 “总结回顾”环节没有按计划完成,但也临场发挥,用言语总结整节课内容。6、 “双师课堂”环节,现有技术水平难以实现,只能是个实验性环节,期待未来科技进步能够帮助学生直接接收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三)教学的发展点:1、 教学内容选择上尽量贴合学生日常生活,或是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的内容。2、 课堂上学生提取信息能力不足时,应当适时调整问题难度或进行引导。3、 今后应当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心理素质。4、 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应反复考量,合理安排。5、 今后应当积极参

14、加教研活动,增强心理素质。(四)教学的疑惑点:1、 科学课中的“假说”:如何让学生理解“假说”并不是“假”的,但也不是“真”的?2、 科学课中的理论课:如何将科学课中的理论知识,尤其是离日常生活较远的理论知识,简单有效地教授给学生?3、 课堂上如何平衡课堂气氛与课堂纪律,怎样做到“严肃活泼”?最后,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公开课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提供的各种帮助,在百忙之中抽空听我的课;以及各位领导老师的批评建议;感谢我班孩子们的积极配合;谢谢大家!附录1:预习清单一、( )占地球表面的71,( )占地球表面的29。二、七大洲分别是:三、结合语文课本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预习科学课本上魏格纳的故事。四、你对大陆漂移说有什么看法?附录2:世界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