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16851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 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 记者刘杰 黄耀红 中等个儿, 头发花白, 带一副近视镜。朴素、儒雅、谦恭。年过花甲而精神矍砾。-眼前这位慈祥的长者就是于永正, 在小学语文教师中享有盛誉的于永正, 名字在各种语文教学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于永正。于永正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他对小学语文教学究竟有哪些独特的思考?他所走过的路究竟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选 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们走进了于永正的家。 记者以下简称“ 记” :于老师, 上世纪年代,人民教育曾有一篇题为徐州有个于永正的报道文章, 就从那时起, 人们谈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几乎都会

2、提到“ 于永正”这个名字。今天见到您, 很亲切, 也很有感慨。我觉得, 作为一个在小学语文课堂坚守了四十多年的名师与长者,您是深刻的思想者, 更是优秀的实践者。您觉得, 您的语文教学思想有怎样的个性品格? 于永正以下简称“ 于”:教了近几十年的小学语文, 积淀了五句话,叫“ 重情趣,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迁移, 重习惯” , 简称“ 五重” 。提出“ 五重教学”是年的事。“ 五重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字归纳, 这里面融注了我语文教学的体验与思考, 我刚踏进小学教育, 当时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后来, 后来人们发现,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 于是提出一个口号, 叫“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教育发

3、展到今天, 我们又认识到, 还有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很多人觉得我们的教育缺少人文精神, 确实, 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一句话, 就是尊重人, 理解人, 关心人, 要把学生培养成“ 人”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确实太少, 而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在“ 五重教学” 中, 我把“ 重情趣”放在第一位。所谓“ 情” , 包括对学生有情, 对语文教学有情, 对课堂有情。我年轻的时候, 过分看重自己的教学设计, 上课时, 竭力使设计成为“ 艺术” , 可是一些顽皮的孩子,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并不珍视我精心设计的“

4、艺术” , 并不“ 配合默契”地去共同创造这份“ 艺术” “ 艺术”在哪里我非常茫然。现在我明白了, 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课堂上, 我的责任是组织教学, 是引导, 是点拨, 是鼓舞, 是激励。有人说, 老师走进课堂之前, 要准备一百顶“ 高帽子” , 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我对学生的“ 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 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 是通过耐心与鼓励传递给学生的, 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 是通过对学生的理解传递给学生的我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 这个问题很难, 你居然能思考出来, 了不起” “ 这段课文读好不容易, 你只念了两三遍就这样出色, 不简单”我常

5、常反话正说“ 刚才我说过, 万一第四遍没读好, 还有第五遍, 第五遍果然读好了请你介绍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课文的经验。”我清楚地知道, 在儿童的世界里, 伟大不是大海, 而是溪流。所谓“ 趣” , 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 让学生愿意学, 乐此不疲。不要以为热热闹闹才算“ 有趣” , 带上头饰表演表演、做个课件演示演示才算“ 有趣” , 这样理解就浅了。首先要钻研好教材, 我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 读呀, 想呀, 想呀, 读呀,什么时候读出门道来了, 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 什么时候才肯罢休。只要我读得有一种兴奋的感觉, 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一种“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

6、功。读到这个程度, 即使不写教案, 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如果再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多一点幽默, 就能把课上得有情有趣。“ 情趣”有了, 接下来就要“ 重感悟” 。我觉得, 重感悟的根本就是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就是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体会。语言文字要靠悟。悟什么悟其情, 悟其理, 悟其法。怎样悟?一个字“读”。情要在读中悟, 理要在读中悟, 法也要在读中悟。我的语文课必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有感情, 学生能读好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 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第二件事就是品读赏读, 抓住在课文里起关键作用的语句, 特别精彩的句段, 或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 等等。

7、这一环节最见老师的功力最能看出老师把握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老师本人的素养。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 但不一定是课课背诵。“ 微观探究”最重要的要抓住“ 要害” , 不可面面俱到。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 都是因人而异的, 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 一个结论, 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培养成“ 一个人” 。因此, 我常说的一句话是“ 告诉” 只能使学生得到“ 兔子” , 而得不到“ 猎枪” 。接下来谈谈“重积累” 。首先是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要求教师要重视读和背, 重视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现在的很多孩子不爱读书, 我把读课外书当作每天的作业布置下去, 并三天两头查读书笔

8、记, 通过“ 强制手段”把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培养起来。“ 重积累” , 还包括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我带的两轮实验班, 每个班都和一所农村小学的对等班级结为“ 友谊班” , 我指导他们定期通信, 每年还到对方的学校、家庭做客一次, 搞一次活动, 或看飞机或钻坦克, 或看解放军操练、射击, 或共同爬山、垂钓, 让城里的孩子了解农村, 农村的孩子了解城市。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才能学好语文。最后说“ 重迁移”与“ 重习惯”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 就是运用、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掌握了就要运用。读的迁移是指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而在由读到写的迁移中,

9、要重视读写结合, 重视写的训练, 努力让学生写出灵性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我提出的“ 重习惯”包括两点, 一是学习习惯, 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运用语言文字, 说到底是一种习惯, 习惯成自然。 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众多刊物上, 诸如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 于永正课堂教学艺术赏析”之类的文章时可见。于老师, 如果要您总结自己四十年语文教学的经验与感悟, 您会如何描述自己的教学艺术或艺术追求? 于:有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叫李维康, 人称“ 没派” 。大家知道, 京剧有很多流派。光旦角就有梅、程、尚、荀、张等流派。“ 没派”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派, 他兼收并蓄, 四大名旦, 四小

10、名旦, 各派都学。集名派优点于一身。谈到我的教学,我自己觉得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我的教学风格, 我是个见贤思齐的人, 不管是谁, 优点我都学, 因此, 在教学上, 我也是“ 没派” 。我觉得, 千万不要把教学艺术仅仅理解为处理教材的艺术、讲解的艺术。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比如说幽默我是比较幽默的, 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宽容、喜爱, 没有宽广的胸怀, 没有开朗的性格, 缺少机智, 不善谈吐, 知识面不广,能幽默起来吗教学风格、教学艺术都是要以多方面的修养为基础的, 包括艺术修养、美学修养。所以, 一个老师的爱好要广泛, 要善良, 要有好奇心。目前, 小语界流派纷呈, 提法也很多。但是

11、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 宗”即学习语文的规律。学语文的规律古人早已把握住了, 即“ 熟读、精思、博览、多作” 。朱作仁教授说得更浅显“ 大量读写, 读写结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养成了读书读报的习惯, 就是最大的成功。有些课, 感动的可能只是老师本人和听课的人。我们不要夸大老师的讲解作用, 也不要夸大课堂教学的作用, 不要光练嘴巴功夫, 更要练“ 读功”和“ 写功” , 教给方法, 培养能力, 激发兴趣, 真正做到得益于课外。从这个角度看, 我崇尚真实、朴实、扎实的教风。 记:您上过的语文课是否留下过一些教学遗憾您觉得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否也存在缺陷您怎样看待这些遗憾或缺陷? 于:几十年来,

12、 我在教学方面不知说了多少“ 我不该” , 几乎每节课都留下“ 我不该”的遗憾。看法、体会和我差不多的人肯定不少, 不然为什么会有“ 教学一门遗憾的艺术”之说呢?遗憾, 意味着反省, 意味着认识的升华, 意味着进步和提高。每个遗憾都是通往成功的里程碑。有一次, 我到张家港实验小学上新型玻璃。由于受草书的影响, 对于“ 玻”字右边这个“ 皮”字, 我一直都是先写竖撇。刚板书完课题, 马上有位学生说, “ 皮”字应该先写横钩。我表示谢意后, 立即把“ 玻”字重写了一遍。虽然“ 知过必改”是一种美德,但这次错误毕竟是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出现的, 所以多少觉得脸面不好瞧。课后, 我查了汉字笔顺规范一书,

13、 证明学生说得对, 我后悔不该事先没有查资料便贸然行事。从此,我备课的时候, 一定把所有的生字以及在黑板上板书的字的笔顺全搞清楚。整体上说, 教学年来, 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我对学习语文的规律认识得太晚了, 对教育的思考太少了。如果年前就认识到学习语文的规律, 那么我一定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 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我一定重视古诗文的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我一定从低年级起, 就让学生练习写话,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写他们的所见、所做、所思、所感我一定手把手地教孩子写好钢笔字、毛笔字, 让他们认真描红、仿影、临帖如果我早一点认识到“ 尊重” 的

14、含义, 我会更自觉地善待学生, 绝不会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罚站, 非得让学生顺从自己不可, 班级里的重大事情绝 不会一个人说了算, 绝不会一气之下, 就把某一个小组长、甚至班长宣布免职。幸亏现在认识了, 还不算太晚, 因为我的前面还有一段路。有“ 幸亏” , 就有“ 我不该” 。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只不过, 有心的人会使“ 我不该” 出现得少些, 并使因业已出现的“ 我不该”所带来的遗憾向“ 我幸亏”转化得快些。如果每个教师能够在一堂课后认真思考, 多说几个“ 我不该” , 在发现问题后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及时记录下来, 那么在第二次、第三次教这节课时, 就会有新的实践, 新的收获, 就会使

15、课堂教学日趋完美。只有从失败中不断反省, 吸取教训, 才能使认识不断升华, 进而使教师不断进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记:于老师, 任何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取得一定成绩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么多年来, 您的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从哪里获益最哪些事件或经历给您的启发最大? 于:我认为艺术对我的影响很大。艺术对一个人的成才极为重要,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 不懂音乐, 人生是一个错误。”我热爱艺术, 爱好广泛, 在课余时间喜欢拉京胡、唱京戏、练书法、研丹青、弄诗文, 而我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京剧艺术了。如果我身上有一点灵性, 比别人多一点悟性, 我想, 与我学京胡、唱京剧、

16、热爱艺术有很大关系。把教学工作做好是一种创造, 上的一堂课也是创造,我的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艺术教育。我的家乡是“ 京剧之乡”胶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乡的父老乡亲都懂京剧, 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极大地影响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 我师从张敬斋老师学习拉京胡, 唱京戏, 在张老师的栽培下, 我学会了唱戏拉胡琴。上中学时, 学校里有一批喜欢京剧的老师和同学, 大家常聚在一起谈戏、唱戏, 有时还到广播室里唱, 我大嗓小嗓都有, 这期间学了不少唱段。半个多世纪以来, 我以戏为伴, 以琴为伴、每学一段京剧唱腔, 每唱一遍哪怕是很熟悉的唱段, 都是一次感情上的洗礼,都会增加一次感情上的积淀。博大精深的京剧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 培养了审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