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14714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命题发展的基本趋势为在选取命题材料方向,有纯文字材料,也有历史图表与数据混合的材料,形式多样,材料来源十分广泛;设问由材料的分层设问向综合应用材料的整体设问发展;答案由按点给分逐渐向分层采意发展,甚至让考生自由发表见解,试题的开放性更加明显,有向问答题形式接近的趋向;命题内容与现实的结合愈益密切。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1、能够很好的阅读理解材料;2、能比较完整的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3、能够快速的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4、能够明确的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二、分析设问与整体把握材料分析设问,借助设问的限定揣摩材料的

2、意思和答题方向,减轻阅读的难度,整体把握材料明确答题方向。设问的模式:(1)“根据材料X,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情况、分析原因、影响等”(X分)(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等)(X分)(3)“综合x材料谈认识(或者启示等)(X分)整体把握材料:(1)材料与材料的关系,抓住中心问题。(2)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寻找切题角度。通过以上四种情形看,在解题中我们要注意各自解题途径和方法:(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对于这种情形,学生在解题种需要认真研读材料,根据所设计问题要求从材料中去撷取答案,这种情形问题相对比较容易,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处理就可以解决。(2

3、)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要学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在课本中进行知识的定位,根据对课本的知识的掌握进行整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方面是通过对材料分析处理找出部分答案,还有部分答案在已经学过的知识里,所以另一方面回顾课本进行概括和总结。(4)通过材料或综合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或认识,这实际上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材料主旨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科学总结。解答历史材料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主要概括为以下的三部曲:(1)读,解题的前提1、阅读教材正文和设问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

4、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如1995年高考第39题所引南海县志和捷报的两条材料,信息量相当大,但设问只要求考生从中提取与继昌隆缫丝厂创业与经营有关的信息。

5、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如1996年第45题有一问是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这实际上就是规定考生要用有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遇到的困难的知识来解析材料。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如1996年第45题第问要求考生比较1941年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比较二字就确定此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2、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

6、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同一朝代就是考生解题所必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再如:以下材料是肥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这里就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材料的历史背景。因此,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3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

7、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明确中心方法有四:浏览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根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2)找,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找到有效信息。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

8、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例如:1995年高考题39题有关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材料,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概括出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情况。因为材料很长,可将此材料分成四段,分别找出各段包含的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对照材料和设问找信息。材料题,顾名思义是要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分析、运用材料上,用材料进行论证,说明问题的特点。只有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才能发挥材料的功能。根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要求:必须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该如此,一句话往

9、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缩写)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这样,从设问到材料,再从材料到设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中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

10、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答问题就不难了。(3)答,解题的归宿审准设问。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总是便迎刃而解

11、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所以注意前后问是否有递进关系,前面的问往往为后面的问提供答题的思维方向(或许,回头就是答案)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考,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注意运用史观,坚持论从史出。先概括(多用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后分析。用史观分析材料,是历史阐释的最高要求,在高考中呈上升趋势。运用史观分析材料,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提高判断能力。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同时要

12、注意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得出结论。如上例1995年第39题陈启沅创办缫丝厂由开始遭到反对到后来得到推广,隐含其中的实质性观点就是:机器生产是新的生产力,虽遇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特别是对观点错误的材料,更要注意辩别,认识和批判,注意分析材料作者的阶级立场及其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答题要简明,论点明确,简明扼要。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话短(答案组织:A、择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用上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

13、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语言要规范,准确使用“历史语言”,不滥用文学语言,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材料解析题每问只有1分或2分,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即令是深入分析也不必像答问题那样展开论述,详加说明。如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写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注意格式及版面:要点化,标序号,求答项等;卷面整洁。不要串题(随意对换题号);不要留空。注意分值。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 许多同学对材料解析题倍感困惑,无从下手,而当看到参考答案时,又觉得所涉及的内容自己都知道。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14、呢?通过仔细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同学缺乏相应的能力训练,没有掌握相关的做题技巧和方法。从设问的角度切入,按由简到难的顺序,举例说明不同材料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一、由材料归纳类设问方法: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这种问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答案全在材料中,只需我们在明确设问的对象前提下,对材料中相关内容进行逐一的提炼罗列即可。但不能过分概括,否则将背离题目要求,使答案大而空,缺少着分点。以2006年高考江苏卷26题,第(2)问题为例: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

15、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 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二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很显然材料(1)(3)所述为内部目标:实现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2)为对外目标:通过统一关税和共同贸易的政策。“提炼要点”是对指定材料内容的浓缩,考查的是阅读概括能力。突破这一难点的办法,主要是用科学的方读懂材料。即在细审题问、明确题问要求的基础上,依据题问去细读有关材料。细读时,不仅要掌握材料的核心内容,还要理清材料的层次结构;对于符合题问要求的字、词、句应作出

16、标记;最后在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再作出归纳。要记住:这种提炼要点的设问,其答案内容全部包含在所供材料中,在组织答案时,根本不用去牵涉材料之外的内容。这种提炼要点的设问,要求的是用考生自己的语言对材料要点作出简洁明了的概括,切忌不要去摘抄原文。 二、所学知识结合类设问方式: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类试题是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是材料题目前的主体设问方式,我们可通过设问看出,这类题的答案来源为两个渠道,一为材料,二为所学课本知识。因此在整理答案时,首先认真归纳材料中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内容,并一一列出,然后认真回顾课本当中相关的内容,也逐一列在稿纸上,再进行整合,即可得出所问答案。如2006年(全国卷I)37题第(3)问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