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要突现层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127576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要突现层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要突现层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要突现层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要突现层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要突现层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要突现层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阅读层次 从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谈起石柱县河嘴小学 黄浩 黎伦飞有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个小女孩叫鲁思。一天,她妈妈出去了,让她留在家里照顾小弟弟。过会儿,小弟弟要吃小甜饼,而放甜饼的罐子存放在地下室里。鲁思打开地下室的门,走下去拿小甜饼。这时候,小弟弟使劲地关上了地下室的门。这门是用弹簧锁的,在地下室可没办法打开门出来。怎么办呢?鲁思本来应该照顾小弟弟的,反被弟弟锁进地下室了。她一直在想怎样解脱这个困境。后来,她在地下室里叫小弟弟拿起电话筒,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地叫“木头街16号、木头街16号”小弟弟按照姐姐的话做了。电话听到一个童音,翻来覆去地说一个地址,感觉有问题,就把

2、这个地址通知警察。最后警察来到木头街16号,把鲁思从地下室里救出来了。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文集第二卷)朱作仁老师建议设计这四个问题:1、小弟弟要吃什么东西?2、为什么小甜饼放在地下室里?3、母亲让孩子们单独留在家里对吗?4、碰到这种情况,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朱老师的这四个问题,我们得知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从表层性问题到创造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遵循了学生的阅读心理,注重了学生的阅读过程。对于阅读过程的描述,学术界都有一致的观点:阅读过程是学生从书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取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和感知、理解、联想、记忆等心理因素有关。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存在不同的层次与水平,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

3、时,要依照不同层次的阅读水平,阅读理解的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促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的观点在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呢?一 、表层次:读通感悟文本,表层性理解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读通,读得字正腔圆、文从字顺,这样才能获得课文内容的一个字、一个句子或一个观点的最初的直接的字面意义的技能。这一层次的阅读没有包含多少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这方面不需要教师的特殊帮助。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字面理解的练习提问:“本文讲了伯父的哪三件事?”、“课文哪句话表达了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词语你是第一次见面的

4、?”这些问题的答案全是书本上找得到的,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地说出书本上的内容即可。我们这样的练习设计可归纳为:(1)有关事实的问题是直接以课本为基础;(2)与课文内容(包括词理的初步理解)有关的多项选择题;(3)按课文内容填空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只要局限在对课文的浅层次的理解上,对学生熟知课文内容,加强记忆性的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仅仅是深层理解文章的一个前提,是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作一个铺垫,绝不是阅读理解的全部。其实在阅读中它获得意义的阶梯是最低的,其思维水平也是最低的。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读通的这一个层次时,在设计问题上违背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即问题设计“越位”了,把读通文本的层次

5、提升到了读懂的层次。所谓的“越位”就是读通文本的层次上拔高了要求,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阅读,或给学生阅读造成了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最终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阅读是文本内容与读者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则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含语言知识)对文本内容进行思维的过程。所以虽然这只是浅层次的理解,但教师在教学前就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知识,尽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已贮存的与读物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与保持。鲁姆哈特(D.Rumelhart)也指出,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他先前存入

6、的知识往往会随之与文章中的符号产生联系,这对于读者了解文章中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这说明,当书面文章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读者不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去填补作者句子间信息的空白,从而理解文章的含义。二、深层次:读懂深入文本,深层性理解 读懂是在读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阅读的第二个层次,这个层次理解的问题具有深刻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文字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阅读对象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师在学生对

7、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问:(1)从伯父的三件事中,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句子你读了,有了新的理解?(2)伯父的生前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文字信息,再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理解或吸收与人物思想有联系的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弦外之音”。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也就是说深层理解就是对课文内容探索得比较深入,是透过字面看实质的一种阅读,其意义并非是直接照搬课文的。读懂文本是深层理解,问题的设计包含不同的思维技能,其问题设计可概括为:从阅读的字里行间体悟到其它含义;抓住主要语句了解作者动机

8、;能具体分析综合性问题;能够比较句子、段落间的关系。对于阅读教学,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应该使学生达到这一层次的理解水平,这是阅读理解中最基本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思维训练,掌握这些技能,就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在关系及其本质内涵,达到深层理解的程度,以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三、批判层:读“ 疑” 质疑文本,批判性理解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不仅要走进去,还要走出来,也就是常说的走个来回,即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写得怎样。换言之是阅读者对阅读

9、文章作出的个人反应,并对阅读对象作出个人的判断,这个过程带有批判性。它在意义阅读技能算第三个层次,是读者对文本进行评价,提出关于文本的性质、价值及准确性和真实性诸方面的个人判断。它远远超过了字面理解、深层理解,属于评价性阅读范畴。由于它带有批判、鉴赏性,我们也称之为批判性阅读。 这种批判性的阅读技能其实从低年级就已经开始培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强化。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的独立性增强,怀疑性的产生,就说明批判性思维已逐步呈现,只是由于认识的肤浅,加之儿童的年龄特点,往往会出现对事物价值观认识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用辨证的观点加以的引导、扶持、培养。我们以丰碑课文为例

10、,学生读完课文,有些学生就会问道:(1)作为将军,应该和军需处长都是领导,为何当军需处长牺牲时会不认识他?(2)当人们发现军需处长自己没有发到棉衣时,为何没有人向将军汇报?所以,学生在阅读中的批判阅读常常表现在:质疑文章的内容;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质疑作者的观点或表达的态度;对作品的时代意义探究等等。 由于有些作者的观点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真理,作品的出笼本身就会引起众人的评议,所以,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对作者的思想提出质疑。但引导要本着探索的精神,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种对课文进行的再评价分析,这种探究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进而达到批判、评价的阶段。通过

11、学生的质疑、大胆地讨论、争辩,让他们对文本有了更深刻地体悟,即便是学生的看法不一定全对,也要对其怀疑批判的精神加以爱护和培养。教师要有意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价。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自然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使阅读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四、创造层:读活内化文本,创造性理解在前面的表层性理解中,学生只是试图直接理解课文及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深层次理解中,学生又试图对作者的课文能够透过文字看出深层含义,提出补充意见。在批叛性阅读中学生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评价、作出判断。最后一个阶段的创造性阅读中,是一个学生离开课文,并另外发表超出课文之外的

12、新思想,获得另外的见解,想发现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解决一个正真的问题。这种思维属于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阅读理解思维的最高层次。我们并不期望着这种高级创造性阅读经常在学生中发生,但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想、多思、多疑、多问、多辩,从中让学生发现新问题、抓住新观点、做出新答案、解决新问题。教师也可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原文之外寻找答案,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分析力、唤醒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力。 丰碑学过后,让学生自选角度对文中的人物说几句中肯的话语:将军、军需处长, 我要对你说。卖火些的小女孩一文中,假设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呢?你

13、们会如何对待她呢?假如叫你写一封信给她会写什么呢?这样可以使学生继续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来进一步表现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积极地探究,创造性地拓展,扩大了他们阅读的空间,营造一个积极的创造氛围,更易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有:对自己已有知识的重新组合,创造新知识的思维;对已有知识从新角度再次分析综合,提出独特见解的思维;在学习活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他们会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学会着假设推理逆项思维,以求新意。 以上阐述了阅读理解的四个层次,它们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地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后一个层次以前一个层次为基础并包含着逐渐深入的。阅读层次的不同标志着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个较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就需要识别以上四种不同的理解过程,以便于我们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引导、训练,最终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读书之目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