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的运用.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124507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语文教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语文教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语文教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语文教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语文教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教的运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所谓发现学习,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经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以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的教育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发现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质疑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多种解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自动、自学、自得等能力。 一、讨论发现 所谓讨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共

2、同解疑,是“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形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赤壁之战,对于曹操采用“铁索船”这一决策,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让人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曹操真的很笨吗?他可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啊!”这时,老师稍作点拨,就有学生说:“我发现曹操并不笨。”老师抓住他的“发现”并让其说出理由。学生立刻针锋相对地提出“利大于弊”的观点,理由有三: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船不连起来,士兵会晕船,不能顺利渡过长江;冬天东南风罕见,为攻机会少;铁索连船还可以增加曹军的战斗力。听了他的回答,其他同学争相发言,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全班同学达成一个

3、“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样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通过发现解疑,深入理解课文。 二、比较发现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比较句子与句子、方法与方法等来发现解答问题。如在教学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一部分时,学生老区分不清词语在句子中该怎么应用。比如“滔滔不绝”跟“口若悬河”,两个词都是形容人物口才好,一时难以分辨“雌雄”。一个学生造句说:“我们的主席跟外国人打起交道来口若悬河。”我也即兴造了一句:“四人帮说起国家形势来滔滔不绝。”我让学生反复比较,把这两

4、个词语放在两个句中反复讨论。最后有一个同学说:“老师,好像口若悬河是吹牛的意思,句子用错了。”另一个说:“对啊!四人帮是坏蛋,怎么说他们口才好了呢?”其他学生立刻恍然大悟,发现问题所在,并对以上两个句子进行了标准改造。此时,我才总结出:“褒义词一般形容人物的好品质,贬义词与之相反,而中性词则折中。” 三、增设问题发现 有时因为学生的问题过大而无法回答,就可根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设计一些辅助性的问题,为自己铺台阶。如琥珀一课,一位学生问:“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把大家问哑了,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多提几个与此题相关的小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苍蝇和蜘蛛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松脂是怎样裹住两个小东

5、西的?松脂球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学生通过各个击破,再聚零为整,就能够完整而有条理地回答了。这样将大问题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四、借助媒体发现 通过多媒体信息展现教材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解疑。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默读并思考夏季的小兴安岭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读完后提出:“为什么描写景物要用上葱葱茏茏、密密层层这几个重叠词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播放美丽的小兴安岭夏季景物录像,边播放边解说。学生观看录像后,再出示描写夏季树木的句子让学生再读理解,这样从影像到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多种器官接受

6、信息,正确理解作者运用这几个重叠词描写夏季美景恰到好处。这样,学生不但乐于学,而且学得轻松,并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另一种解疑的方法。 五、读发现 它是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以读促思,读中发现问题。如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有一句:“谁要是怀疑亚里斯多德,人们就会责备它: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教学时,一学生对这一句话质疑:到底有没有人怀疑亚里斯多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执不下,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但要让他们说出理由时,却哑口无言。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再读读这句话,从中找出依据。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有。如果没有,怎么会有那些责备的话呢?”另一个学生反驳:“我认

7、为没有,因为文中用了要是就,这个关联词表示假设,说明还没有人怀疑亚里斯多德。”另一个学生补充:“我也认为没有。因为当时人们都非常信奉亚里斯多德,而伽利略是第一个敢于怀疑他的人,更可以看出伽利略的勇气和善于动脑筋。”教师肯定了后两个学生的回答。通过反复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依据,学生自己探究解开了。 六、联系实际发现 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二段的教学时,学生提出:“邱少云为什么能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人物品质,我让学生默读几遍后,让他们联系实际想想:“火烧在身上痛吗?”并让有过烫伤或烧伤经历的同学说说那种感受。学生说:“那种痛有如万

8、箭穿心。”是啊,邱少云也是一凡胎肉体,他不痛吗?学生们很快就从“潜伏的环境、这次战斗的意义、我们连的任务”做了全面的回答并对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培根说过:“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所以一个成功的老师,不在于他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解多少“惑”,而在于他培养了学生多少能力,让学生懂得怎样“解惑”。如果一个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都能一如既往地引导学生在课堂解疑,而且进一步教会学生课前大胆置疑,课后通过想象,续编故事,做读书笔记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发现解答再发现这样的无限循环,那么,何愁有教不会的学生呢? 大量研究证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发现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大潮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的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