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建筑欣赏.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2122154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建筑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城建筑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城建筑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城建筑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建筑欣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建筑欣赏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结晶。中国有句古话,叫“不到长城非好汉!”在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有观赏价值的莫过于八达岭长城了。首先介绍的是烽燧。烽燧又称烽火台,是长城边用于报警的两种信号。在长城两侧,每隔10里或数十里易于相互瞭望的制高点上,建有烽火台。烽燧是圆形、方形、圆锥形等不同形式的台式建筑,由石砌、砖砌、砖石合砌或夯土等方式筑成。守台士卒夜间发现敌情,以火光为号叫“烽”,白天发现敌情,则烧冒烟的柴草或狼粪为号,叫“燧”。发现敌情时,“烽燧”台台相递,一直传到总烽燧台,再由总台飞马驰报军事指挥官。传说,用狼粪烧成的烟又旺又直,远处容易看到,

2、所以“烽火台”又叫“狼烟台”。在冷兵器时代,烽燧是长城军事通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它的军事作用早已陨落,但它突兀于沙漠戈壁傲岸苍凉的身影,依然在想人们诠释着长城边的金戈铁马,大漠烽烟,让人们去捕捉当年猛士们“长城饮马寒宵月”,为“击狂胡”而赴死边疆的万丈豪情。下面讲的是嘉峪关。关隘,也是长城建筑体系中的一部分。关,本义为门闩,如“拔关而出”、“斩关落锁”等。隘,指险要之地。关隘指关津要隘,一般选址在位置重要、地势险峻之地。嘉峪关位于嘉峪关市西南隅,介于祁连山、马鬃山之间,地势险要,是明时长城西端终点,紧扼丝绸之路交通咽喉。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关内有内城、瓮城、罗城和城壕。关内有关,城

3、外有城,重关重城,组成一个坚固严实的防御体系,为明长城最大的关隘。瓮城是城门口外加筑的城。瓮城一般为圆形或长方形,四周有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瓮城也由此得名。内城城墙高11.7米,西边长166米,东边长154米,南北各长160米,略为梯形,面积33500多平方米。东西开两门,东曰光化,西曰柔远。均为三层三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周环门廊,高17米,飞阁凌空,气势雄伟。两门外建筑有瓮城均向南开门,东曰“朝宗”,西曰“会极”。西门瓮城之外有长方形重关,关门西开,门额上有“嘉峪关”三个雄劲大字。门前百步处有巨大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内城四隅均有角楼,

4、高两层形如碉堡,远望堡楼林立,壁垒森严。南北两面城墙上筑有敌楼,外有平行城墙,与西门瓮城外之罗城南北两端相接,并连接长城。相传建长城时计算用料极为准确,竣工后仅剩一砖,现置于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嘉峪关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地势天成,攻守兼备。它与附近的长城、烽燧、城壕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登上关楼,可远眺祁连雪峰,浩瀚戈壁,大漠落日和万里长城蜿蜒远去的宏阔壮丽景色。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因“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段。墙身高大坚固,城墙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顶部地

5、面墁方砖,嵌缝密实。城墙顶筑有女墙,女墙外侧筑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城墙依山修筑,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敌台,城墙高度为69米,底宽6.57.5米,顶宽4.55.8米,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行。女墙是指城墙顶端两边砌筑的矮墙。女墙在靠里一面,高约1米,起着栏杆的作用。砌在靠外一侧的女墙,筑有垛口,高约两米,每个垛口上部有一个孔,叫“瞭望口”,用来窥望来犯之敌,有的垛口下部还有一个小孔,叫“射眼”,用来射击敌人,巧妙的是射眼稍向下倾,利于弓箭射出兼使敌箭受阻。敌台骑墙而筑,高出城墙之外,有的两层,有的三层,守城的士兵可居住在里面,并可储存武器弹药。登上八达岭,极目望去,只见峰峦叠嶂,群山逶迤,长城像耸立在悬崖峭壁上的锁关铁链,将城墙、敌台、烽燧和关隘环环相扣连接起来。这一举世无双的伟大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以磅礴的气势,悠久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骄傲,成为人类伟大力量与文明的丰碑。班级:11级旅游管理一班姓名:闫辉学号:1114011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