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12051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第七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活动随感 安庆石化第三小学 余林丽11月18日1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华书局和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活动。在这次论坛活动中,我们亲耳聆听了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北师大教授、博导李山,台湾台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台湾地区读经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北京大成经典教育机构创始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工程常务秘书长顾建华等知名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全方位解读,感慨颇多,受益匪浅。王财贵教授在他的题为读经教育重回体制之呼吁的讲座中强调:教育有教育的道理,我们要按照教育的道理来办教育。教育的根本道理主要体现在

2、把握教育时机、把握教育内容、把握教育方法这三个方面。王教授的发言帮我们拨开了迷雾,让我们在带领孩子诵读经典时更准确,更高效。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时过而勤苦难成。的确,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好好把握时机,因为时机一去就不复返,正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灵最清澈的时代。这个时期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即使当时似懂非懂,长大后也会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人生经验的日趋丰富,自然而然地进行批判、分析、贯通融会,自觉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那,到底读什么样的

3、内容才能有效地达成这个目标呢?王教授在讲座中明确地阐述了这一点。他认为,对于现在没有意义,将来也没有意义的,我们根本不用去做;对于现在有一点意义,将来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花少一点的气力去做;对于现在没有意义,越长大越有意义的,我们要创造合适的条件去做;对于现在有意义,将来意义更大的,我们要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去做。我们知道,犹太人是从小教孩子读经的民族。犹太人占全世界的人口数的比例很少,大约只占千分之三,但是犹太人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却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三十。看来,从儿童时期起给予读经,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教育,而且实施起来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不仅能为孩子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

4、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这个时期诵读一定量的中华经典,不仅有助于锻炼、提高记忆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带领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就是要让孩子们大量地熟诵。因为他读的量越大,他的心灵越沉浸在里面,他越能够感受到读经的乐趣,或是读经声音之美,乃至于静下心来读书的那种享受,那种幸福感。我们要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尤其是眼、耳、口的功能,“音乐读经”法,“美术读经”法都是不错的选择。让孩子们在经典的陶冶下增强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情结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感到非常庆幸,因为我的尝试有

5、了理论指导,有了方向引领,有了家。这一届学生一年级时,我利用早读课以及课前的三分钟领着他们读论语选段,背诵百家姓,二年级时则带他们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我们不依靠家长的力量,不给孩子增加课外负担,完全在课内完成。刚开始时,同学们的畏难情绪较重,不敢张口。于是,我一边给他们鼓劲、加油,一边带着他们读。在诵读时,我采取听我读、跟我读、慢慢读、快快读、接力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同学们在集体的氛围中感受到读经典的乐趣。渐渐的,跟读的同学多了,诵读的声音大了,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自信的神情溢开了。不仅如此,同学们熟读成诵的速度快了,质量也高了,读经的热情更高涨了!现在,诵读经典已成为我们班同学的自然之举了,即使我不在课堂,他们也能井然有序地进行。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传承人类文明的路上,在启迪孩子智慧的途中,我们必将倾心倾力,争取让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在中华经典的浸润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幸福人生奠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